60名律师一起看综艺,事件本身就很有话题性,很快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这档综艺节目从一播出就话题不断,从过度关注自我的“爹味”杨子,到素人麦琳大火的“熏鸡事件”等多个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有不少网友热议,每次看到麦琳都既生气又心疼,好奇她究竟是本就如此还是因为某些经历才变成这样。
综艺节目视频截图(李行亮与麦琳)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在节目中麦琳她关注的重点是关系本身这件事是否体现对自己的重视,而李行亮所关注的是客观事实”。李博士补充说道。
而在这个用“显微镜”看综艺的年代,综艺节目往往会因为剪辑和节目效果的需要,放大或通过一些镜头为嘉宾立“人设”。正因为其言行的反差,而使得“麦学”成为“麦学”,只是,“麦学”为什么会火呢?
01
贴近大众现实生活
02
情感共鸣
03
幕后推手助推流量
“某学”们的夸张,有代价也有收益。观众其实应该像那几十个律师学习:看戏就好,从中得到一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好。
广州日报资料图,AI生成
写给“困于关系”的人
那个“杨学”和“麦学”齐飞的综艺节目,你看了么?别当真,别因为那三对夫妻的表现,就对婚姻失望、对亲密关系感到沮丧、对未来觉得“不过如此”。
只要在镜头下,人就不可能不“演”。那为什么其中疑似要这样近似于“自黑”呢?因为流量如水,可以载舟,舟里可以装大米,也可以装金币。
有人说,互联网就像金鱼,只有7秒的记忆。也就是说,黑红的黑,是可以慢慢褪掉的,等人们再看见他们或其伴侣的时候,只记得“红”了。泼天的流量与泼天的富贵的关系,差的只是一双去接住的手。
然而,我是不赞成一切都商业化的。尤其是深层次的亲密的感情,即便只是“曾经如此”,那也“曾经”过。美好的一切,即便不可能完好如初,它也承载着心灵的栖居地,如灿烂朝霞或温暖夕阳,应该保持它本原的样子。涉及到人心灵深处的一些内容,不应该成为工具,更不应该被商业化。
因为其最大的代价是,涉及的人被异化了。
这样的事,倒是有利于我们来看清“困于关系”的真相。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环境会变,人会变,心情会变,甚至价值观都会有变,那么曾经的亲密爱人成为陌路人,都不稀奇。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珍惜的那段关系的另外一方,是否没有被异化?嗯,变化与异化,是两回事。变化是正常的,异化则可能是交出了自己曾经珍视的什么,换取了更实际或更需要的东西。就像厚厚的冰层,融化成水,曾经的景象,不复存在。
因此,你如果面对的只是变化,那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便可以继续努力走向自己认定的方向;如果是有一方已经被异化了,那即便仍然在一起,也可能貌合神离。当然,若你不在意,那就不会生疑惑,未必不好。而若在意,你可以去寻找“如何不被困”之路。
这个世界非常辽阔。如果依然感觉困惑,可以试着往外走,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层面,去看看各种人的生活方式,去看看与自己熟悉的环境截然不同的风景。无论你有多少钱,都可以尝试去看世界,也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去看”的方式。
人不同于机器、工具、技术等等的地方,其实在于人会脆弱、会流泪,在于眼泪不是简单的一滴水;它是咸的,却也不是海水中之一滴。然而至柔者又至刚,这是因为有精神力量的加持。
对,你不能将自己当成商品。你一定要珍爱自己。即便是在众声喧哗、流量遍地之时,也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去面对真实的困惑。这么做,坚持往下走,你一定可以从被困住的关系里,走出金蝉脱壳之美。
相信自己。不要迷信别人。你管他什么“杨学麦学”,做好一个普通的自己,就会闪耀最特别的光。这光,也可以照耀别人。祝福你。
点击查看相关详细内容👇
这件小事,让两个13岁的天才走上不同人生路
虐猫者的这句话,细思极恐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素兰
统筹:崔素华、王圆媛、张映武、车超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崔素华
视频:梁意聆、郭嘉颖、席乐瑶
音频:廖黎明
制图:王圆媛
部分素材来源: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