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中国恢复对日免签,但仇日情绪怎么办?
文化
社会
2024-11-25 18:05
天津
凤凰网原创 在恢复对日免签的政策之下,针对少数人对日本游客的敌视行为,针对网上的那些非理性的反日情绪,相关部门应该有一个鲜明的态度。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的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耳他、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这就意味着,加上此前持续推出的免签政策,目前,有38个免签国家的公民,持普通护照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此前中国政府对一系列国家实施了144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个政策有力地拉动了中外各方面交流。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免签入境的比例上涨幅度高于整体涨幅,证明了免签政策的拉动作用。此次一个重要看点是恢复了日本公民的免签身份。2003年起,中国对新加坡、文莱、日本三国实行15天的单方面免签,2020年3月疫情期间暂停。去年以来,日方一直呼吁中方尽快恢复对日本免签,以便利商务等人员往来。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驻华大使金杉宪治都在不同场合公开向中方喊话。中方此次恢复日本免签入境,回应了这个呼吁,不仅符合两国当前关系形势,也有利于日本对华交流合作,以及日本人来华旅游观光。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游客出境日本订单同比增长超160%,日本在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在中国入境游客源国中排名前三。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日本游客入境中国旅游订单也同比增长140%。但由于没有恢复免签,日本游客来华依然不便。简单地说,日本旅游赚到了中国的钱,而中国没有赚到日本的钱。日本恢复免签的消息公布仅半小时后,携程海外平台欧洲站点、日本站点上,与中国相关目的地搜索热度环比分别增长65%、112%。其中从日本多地直飞中国目的地的航班热度大涨。携程分析认为,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便利在日华人回国探亲、旅游,同时进一步促进中日旅游交流,促进国内针对日本游客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过,对日恢复免签政策,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协力解决。今年6月苏州日本人母子被袭击事件,9月深圳日本男童遭刺杀事件后,虽然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提醒在中国的日侨,不要“用日语大声交谈”“避免可能引发注意的行为”“外出时要仔细留意周围状况”,但日本对中国的旅游警示层级未提高。日本外务省针对本国公民在海外旅游和滞留所设的警示层级有4阶段,包括“层级1”(需充分注意)、“层级2”(非必要,尽量不要前往)、“层级3”(停止前往)、“层级4”(劝告离境)。虽然有日本议员认为,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面临风险,日本应该提高警示层级。但日本外务省对此表示,“目前没有研讨提升层级,但会从中长期的观点进行综合研判”,这体现了日本外务省的客观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善意的姿态。毋庸讳言,更多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后,中国民众对日本游客的态度,会成为一个问题。前不久,云南腾冲一温泉酒店,因为不够星级标准,不具资质,无法接待日本游客。酒店工作人员顺势强烈表达对日本人的负面态度,拒绝日本游客入住。后又将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获得了大量的支持。该事件背后,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酒店接待外国游客上,还存在诸多限制,比如涉外酒店资质问题。由此延伸开,针对外国游客在华的支付、交通、网络等服务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点则是民众对日本人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有可能导致冲突,冲突可能进一步导致安全问题、恶性事件。这的确需要相关部门拿出更明确的态度,引导民间情绪回归理性。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发达的当下,网民,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主动地表达者。自媒体博主在表达,评论、留言、转发,也是一种表达。在算法的驱动下,这种表达有一种自我加强机制。与此同时,愤怒与恐惧,一直是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人会被群情激奋的力量感所吸引,在恐惧时也会寻找集体的力量感。所以,网上有人用愤怒、恐惧引诱网民,聚集流量获得收益。基于历史与当下的现实,仇日就成了流量密码。这两个因素叠加到一起就意味着,即便中日之间存在争议、斗争,但国内网络上的对日态度,可能是过度的、情绪化的,且是利益驱使的。想要把这种非理性情绪隔离在网上,隔绝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一国民众对另一国民众抱有敌视情绪,又要求两国之间保持良好关系,这也是不可能的。首先,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人在国内的表达,会被传递到国外。中国人也会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去表达。中国人对一个国家的态度,会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且,隔绝线上情绪与线下行为,也是不可能的。线上的虚拟氛围中的情绪,一定会变为线下的实际行动。随着免签政策,当日本人越来越多地到中国来旅游,发生这些行为的概率也增加了。所以,在恢复对日免签的政策之下,针对少数人对日本游客的敌视行为,针对网上的那些非理性的反日情绪,相关部门应该有一个鲜明的态度。对相关的事件,官方没有给出鲜明态度,这本身就会被解读为信号,即“没有态度也是种态度”。这种态度会被自媒体博主在自己制作的内容中加以放大,进而进一步推动民间非理性的情绪。某种程度上,把日本纳入免签,正体现了相关部门的担当,顶住了民间舆论的非理性。所以,只要相关部门坚持正确的态度,在穿和服、吃日料、出现日本文化的符号等常见事件上,依法依规行事,民间舆论会很快恢复理性。人与人的不了解源于隔阂。当不能当面交流的时候,外国人群体就变为了一个符号。符号是抽象的、冷静的、不带感情的,这就更容易导向仇恨。当人面对一个具象的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群体符号就变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往往导向同理心、友善、热情等好一面。所以,一个更开放的免签政策,本身就有利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更好的友善关系。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
或给“风声OPINION”设置星标(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