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隆阳发布”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春节期间,在保山市隆阳区,一项充满传统韵味的活动——制作米花,正热热闹闹地进行着。米花,这一承载着吉祥团圆寓意的传统美食,在春节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连接亲情、传递祝福的文化纽带。
今年57岁的施从有是保山市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昌米花”的第四代传承人,他15岁起就跟随父辈学习制作米花团。
永昌米花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施从有
过年、过节、娶媳妇、嫁闺女、办喜事都可以用米花团,特别是老人祝寿时,代表着这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意思。
制作米花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一大早,施从有就和妻子、工人们开始准备食材,将糯米精心淘洗干净,浸泡数小时后,上屉蒸熟。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出锅,香气瞬间弥漫整个院子。随后,要把糯米饭倒入竹篾上,置于阳光下晾晒。经过几天的光照洗礼,糯米变得干燥,此时的它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米花的雏形。
之后的炒米花、裹糖衣、着色、手工捏制等十多道工序,让这不起眼的糯米彻底脱胎换骨,摇身变成了保山人逢年过节、招待亲友必不可少的当家甜品。一碗香甜软糯的“米花茶”,传递的是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永昌米花制作人 赵平会
过去生意好的时候,我们一年可以卖一百多吨,现在做的人家也多了,一年也能卖二三十吨。
如今,尽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市面上的零食种类层出不穷,但制作米花这一传统习俗在保山依然代代相传。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也让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和传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永昌米花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施从有
喜欢的年轻人都可以来学。我们这份传统手艺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我希望能够将其传承下去。
记者:杨建金 陶江龙
编辑:张晓玲|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转载本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请注明来源隆阳区融媒体中心,不得篡改、增减内容。
●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如有侵权或错漏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修改或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