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最高境界:修心!

情感   2024-10-10 11:44   广东  

来源丨网络


《孟子集注》有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圣贤的千言万语,就是要引导我们把丢失的本心找回来。凡是可以依循本心而行,不断地努力、学习,从而就能通达天命。


世事变幻无常,想要掌控住自己的人生,不被外在事物打乱节奏,就要学会掌控住自己的心。


掌控住自己的心,就是一个不断修心的过程。


人这辈子,只要制心不动,无论外界发生什么,自己遭遇了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艰难时定心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这是炼心之道。


在王阳明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参加会试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发现自己没考上就开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面无表情。


大家还以为他太过伤心了,便都来安慰他,帮他打开心结。


王阳明却微微一笑说:“你们认为落榜是耻辱,我却认为落榜动心才是最耻辱的。”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


普通人可能会哭嚎哀鸣,而真正有修养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处之。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向内寻求定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安静时养心


古人云:“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一个人只有保持安静,才能放松自己,淡泊从容。


苏轼被贬黄州,为自己建了一座草堂,他请人将草堂四壁绘满雪花,称之为“雪堂”。


外界复杂纷扰,雪堂却独守一份简单。闲来无事,苏轼便静坐其中,独自面对四面雪白,内心平静而丰盈。


现代人忙忙碌碌,没有一刻安闲,疲惫的心灵时刻紧绷,迟早会有崩断的一天。


安静下来,一个人才有时间去沉淀、去反思、去升华。《昭德新编》里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特别平静的水面上的倒影,就会很清晰;人心特别安宁与平静,就会拥有辨明是非、看破纷扰的大智慧。


浮躁的社会,谁心若静,谁则胜出。安静下来,凝气养心、静观万物,方可悠然自得、淡定从容。



遇事时宽心


谚语云:“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心胸有多宽,人生天地就有多宽;心宽之人,自能解除焦虑愁闷、渡己渡人。


晚清时期,朝廷对手握大权的曾国藩堤防之心愈重,玩起了制衡之道,而左宗棠正是朝廷完成制衡的重要人物。


然而,曾国藩在大事处理上,从不跟左宗棠计较个人嫌隙。


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曾国藩尽心尽力督办粮草,而且还把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刘松山拨给左宗棠。


对左宗棠成功平复新疆叛乱,曾国藩钦佩不已,称他是“当今天下第一人”。


《菜根谭》有言:“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不要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


做到了这三点,既可以修心养德,也可以远离祸患。


余生,请用一颗宽心去对待生活、去处理事情,做一个有原则、善宽容的人。



独处时守心


古人云:“群处守嘴,独处守心。”与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管好自己的心,不要胡思乱想。


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才能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守住内心的准则、守住人生的底线。


曾国藩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个县令送了他一幅王羲之的字,价值连城,珍贵异常。


曾国藩晚上拿出来细细观赏之后,退还给县令,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礼记·中庸》有言:“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慎独,就是自律,乃至高道德标准。


人活于世,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上不负天、下不愧地,才能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增一阿含经》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生的最高境界、最大修行,莫过于修心;修心的根本要义,莫过于一切恶行都不要去做、一切善行都要努力去奉行。


生而为人,一定要谨记:艰难时定心,心自坚定;安静时养心,心自丰盈;遇事时宽心,心自宽容;独处时守心,心自清明。


修好自己浮躁的心,让自己安静下来,无论遭遇多少坎坷起伏、多少诱惑纷乱,都能心志弥坚、从容淡定。


愿你我都能定心、养心、宽心、守心,过好自己的余生!

喜欢这篇文章,点亮文末的【在看】,与你共勉。


— END —

☆ 声明: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知性女子读好书
再忙也不忘记充电,每日睡前,陪你读书,遇见最美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