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溯源】广西兴安镇福在村的文姓源流,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百科   2024-11-04 19:24   湖南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文氏优良家风!


兴安镇福在村文氏

福慈坊,属兴安县兴安镇福在村委所辖自然村,在福在村委会驻地东北方向0.1千米,东邻兴安县城,南连下廖家腊村,西接松树山村。全村分为12、13、14三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统计,该村共222户731人,均为汉族,主要有文、顾、彭、祝、钱等姓氏。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藏书刻印本乾隆《兴安县志》卷一乡都篇载,该村清代属兴安县厢外所辖,距县城二里。

福慈坊村巷


因年代久远,民间口头流传有误,而致该村村名分别有“福慈坊”“福祠坊”“福嗣坊”“佛祠坊”“佛慈坊”“福慈江”诸多谐音称谓。族中清代雍正年间古碑显示,其名“福嗣坊”;邻村季家屋场季氏宗祠内清代古碑,有两处均载其名“福慈坊”;乾隆、道光两部《兴安县志》乡都篇所载,其名为“福祠坊”。众说不一,孰是孰非,已难以考证,今人多以“福慈坊”为名。

乾隆《兴安县志》卷一 书影


地理位置

福慈坊村位于兴安县城西南,是紧靠城区的一片平地,左方与前方均为山岗,右边为季家屋场,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故又以“福慈江”为名。从村前眺望,小河西边,狮子山岿然而立,如今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所在。从山川形胜上来看,自狮子山经兴安县第三小学、瓦厂边村、石龙江村、下堰、秀塘直到西江口村一带,山脉延绵,蜿蜒灵动,酷似一条青龙。从卫星地图上看,青龙极为生动鲜活,狮子山就是龙头,山前有三个小圆山,树木葱翠,宛如碧珠点缀,赫然游龙戏珠之象。

卫星地图影像

 

龙头所在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元朝时期,该村其中一支文姓基祖朝贵公自江西来到广西兴安县,在县城厢外择平旷处落居,创家立业,居址遥对远山龙头,无疑是看中了这一脉绝佳的风水。先祖落籍福慈坊后,繁衍生息,亦商亦农,家业逐渐殷实,为后代进入县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支系明代考取功名人物失记,现有资料显示,自清代乾隆年间质彬公起,族中文风鼎盛,一百多年间,共考取举人1位,太学生2位,邑庠生9位,貤文林郎1人,貤封、敕封孺人2人。其中有讲席于彭城书院的名士,亦不乏咸丰年间办团练保卫桑梓的英杰。一本泛黄的族谱,隽秀的毛笔字,细细品读,掩卷之余,一部数百年的辉煌家族史跃然眼前,先贤们的生平事迹,或使人钦慕风节,或令人击节叹惋,从中折射出来的,更多是族中的耕读传承和雍穆家风。族谱中记载的人物,他们贤良淑德、奋发进取的基因,无不在一代代福慈坊人血脉中流淌。 
福慈坊文氏祠堂门额


文姓来源

福慈坊文姓源流分为三支系,分别为朝贵公派、志聚公派、义坚公派,明清时期以朝贵公派最为显赫。据民国三十七年刊《湘桂文氏联谱·里居志》载,兴安县普头村、相堂村、白鱼洞、打鱼村、新开田、岑沟地、冠山村、枧底村、大园村、小宅村、黄家宅、宴安村、福慈坊、李家田、毛坪村、下孚村、承仙塘、水源村、杨柳田、苏家湾,以上各村文姓皆系文天祥之弟文天祜(文璧)公派裔。是以福慈坊文姓与普头、打鱼村等处文姓乃是同宗,其具体分支应在祖居地江西。

民国《湘桂文氏联谱》福慈坊文姓世系图


故老所传,福慈坊三支文姓本为一系所出,相继自江西祖居地来到兴安落籍。1981年文昭穆所撰朝贵公派族谱序言:“吾族始祖自元朝初年由江西以来,世代相传如此,先世寒微,坟墓多无碑志,亦有碑志而不明。”谱序所言,该支因先世碑文缺失,记载不明,故而没有提到具体的江西祖居地。循着三支文姓同源的线索寻访,得以找到雍正九年所立志聚公派下七世祖学志公碑文,碑载:“溯吾祖籍由江西泰和鹅颈坵发支,自洪武年间来兴创立厢外福嗣坊,迄今十有余代矣。”


雍正九年文学志公碑文


关于碑中所写的“江西泰和鹅颈坵”,经查阅资料,亦名鹅头大坵、鹅颈大坵、鹅公大坵,全国各地众多自江西迁出的姓氏资料中多有提到,如民国《嘉禾县志》卷二十载:“廖崇雋,字清卓,江西泰和县鹅颈坵人,宋末始迁今新田清水洞。”民国《蓝山县图志》卷九载:“滨溪谭念明,宋庆元六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桐枧鹅颈坵来。”何历田主编桂阳县《高山村志》载:“五十一世祖聘仲公,于南宋绍兴时授郴阳教授,因金乱,遂由江西泰和县第十七图桐枧下鹅颈丘迁居郴州之鲁塘。”由此,泰和县鹅颈坵则愈加清晰。

乾隆《泰和县志》卷四 书影


查阅乾隆《泰和县志》卷四乡里篇,古时候泰和县分为仁善、仙槎、云亭、千秋、信实五乡,共辖七十都,未分图。其中第十七都辖王山、古坪二村。查网上岭南布衣博客《探索江西吉安泰和古地名:鹅颈大坵》,亦认为泰和县鹅颈大坵在仙槎乡一带。南宋状元文天祥是与泰和县相邻的吉安府人,其《文氏族谱》载,文天祥之孙“宏,字季谦,行三,系升公之三子,配本府城南白马庙下胡氏,卒,合葬泰和十八都石砚坪文家山。”泰和十八都,亦为泰和县仙槎乡所辖,其村落含石陂、紫冈二村,可见吉安文天祥家族与泰和县仙槎乡有着密切的关联,则兴安县福慈坊文氏是迁自江西泰和县仙槎乡无疑。


名士先贤

福慈坊文姓历史上贤达辈出,道光《兴安县志》人物传纪中就有两位,其中一位为文正凤,乃是志聚公派下七世祖学志公之次子。文正凤,字来仪,为人刚直严肃,毫不苟且,对于邪魔无所畏惧。有一年,邻里一户何姓人家遭受瘟疫,全家老小病倒在床上,没有人敢去看望他们。文正凤毅然走进家中为他们进行治疗,每天端汤送药五六次,并悉心照料病人的饮食,后来何姓病人得以痊愈。文正凤一生淡泊处世,聘请老师教读自己的儿子,则给予丰厚的报酬。他经常诵读“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这句话以告诫他人。正凤公一生刚正磊落,享寿六十多岁去世。 

道光《兴安县志》卷十六 书影


另一位是朝贵公派下七世祖应栋,县志载:“文应栋,厢外福慈坊人,正直刚方,存心醇厚。以耕读课子孙,勗勤俭而戒浮华,学宪沈以‘克符恭寿’额其门。五世一堂,卒年八十一岁。子质彬,孙经世、兆元,曾孙射斗皆游庠。”

据朝贵公派族谱上记载,该支系清代考取功名的人物,始于质彬公。质彬,字时中,生于清朝乾隆二十年五月,秀外慧中,敏而好学,入县学读书后,因家务纷繁,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操持家事。质彬公笃于友爱,若家里用度不够时,总是以妻子王氏的陪嫁财物补入。后来兄弟分家,房屋田地等祖业给兄弟们均分,而他本人则以妻子的陪嫁财物另行置买田地,其友爱大度由此可见一斑。质彬公取妻有二,大房罗氏,二房王氏。其中王氏生于乾隆二十二年七月,比质彬公小两岁,是东乡粉山王仁公之女。王仁曾任河南某县知县,膝下无儿,只生二女,其生平俸禄积蓄都用于给女儿作嫁资。所以王氏极为富有,平日里用度自如,嫁到福慈坊文家后,因王氏为人大方,妯娌之间和睦有加,从无间言。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雍穆家风,使得家族和谐相处,从而勉励着后代发奋读书,此后有经世(邑庠生)、溥世(邑庠生)、名世(太学生)、光被(邑庠生)、光荣(太学生)、光华(邑庠生)、光迪(邑庠生)、显继(举人)、显谟(邑庠生)、显越(邑庠生)、大鸿(邑庠生)等十余人相继考取功名,为这个家族创造了令人睹目的辉煌。 
朝贵公派族谱质彬公行述


文光荣,朝贵公派十世祖,生于嘉庆丁卯年九月,太学生。他年仅十四岁时,父亲名世公就去世了,光荣公年龄尚幼,就需要奉侍慈母,同时又肩负起教导几位弟弟妹妹的责任。因为家务缠身没有多读书,然而他明达有决断,胜于读书人,常常自恨不得考入县学攻读学业,后援例捐纳进入国子监为太学生。咸丰年间,太平军过境,桂北一带盗匪四起,光荣公眼见生灵荼炭,于心不忍,振臂一呼,组织民众办团练保卫家园,多次立功,从而得到了统带官蒋益礼的器重,蒋益礼将其保举六品衔。而后修复在战乱中毁掉的兴安县城公所,光荣公便在局务办公,无私地投身于地方保境安民事业,平日里连照顾妻儿都无暇顾及。


福慈坊文姓最高功名的是举人文显继,为朝贵公派十世祖邑庠生经世公之孙,貤赠文林郎光宠公之子。显继公字子承,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二月,考取同治壬戌科广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显继公悟性非凡,年幼时即可诵读日记三百余句。年龄稍长,写文章引经据典挥洒自如,且字迹特别工整,其酒后醉笔又尤为佳妙。他常以考取进士鼎甲作为自己的科考目标,但北上京城三次会试均未考中。落榜后由江苏回乡,因逢旧友张公,遂留住于金门,主讲彭城书院小经筵,以准备再次进京会试。不料人生无常,显继公壮志未酬,而“白玉楼成,修文有召”不幸英年早逝,其亲人远涉江苏金门,扶榇归里。 

龙头前的三颗碧珠其中一颗


同为十一世祖的显绪公,并未读书考取功名,而是以一生的坎坷经历著于行状留于族谱。显绪公字子宏,生于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娶妻李氏,李氏系乙甲村人,同治甲子科举人李昌治之胞妹,比显绪公大四岁。显绪公一生家道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自己耳聋,无法识文断字,迫不得已与内兄李昌治去云南为官府牧马维持生计。显绪公夫妻生育一子二女,艰苦一生,尚来不及看到子女婚配成家,便含恨病故身亡。在牧马期间,内兄李昌治赴乡试一举成名,因无职位可分派而未入仕,尔后遗恨早逝。可怜显绪公一生“苦来苦去,生无为人之日,并无戚亲之行。本来全家五人难了,自苦多堪。亏祖耿耿一生,渺茫离世矣。”显绪公艰难的一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与妻子李氏一同走到了尽头,他一家的凄苦,亦是清朝末年国家衰落,社会底层百姓苦难的生活写照。 
民国《李氏通谱》中的举人李昌济(治) 李晟供图
福慈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清代功名人物多有行状载于族谱,字里行间的解读,可将先祖生平事迹回放还原,从而呈现出一个以耕读传家、和谐雍穆、自强不息的福慈坊文氏家族,作为一种宗族精神激励着后代。族谱中所记载的人物行状,精彩纷呈,读来有如历历在目,其人物命运的通达或乖舛无不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而今,国家繁荣昌盛,福慈坊人传承着祖上奋进的基因,弘扬着族中优良的传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谱写着辉煌的今天和未来。

来源:玩转兴安

编辑:文湘



热门

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  欢迎阅读


【恭贺新禧】2024年(甲辰)全球文氏大拜年视频

【恭贺新禧】2023年(癸卯)全球文氏大拜年视频

【恭贺新禧】2022年(壬寅)全球文氏大拜年视频

【缅怀·感恩】第五届清明节主题诗词·书画作品特辑

【缅怀·感恩】第四届清明节主题诗词·书画作品特辑

【缅怀·感恩】第三届清明节主题诗词·书画作品特辑

【缅怀·感恩】第一届清明节主题诗词·书法作品特辑

【缅怀·感恩】第二届清明节主题诗词·书画作品特辑

【文氏简历】我姓“文”,这就是我的简历!

【文氏会歌】天下文氏一家亲


最大的文氏文化社群

中华文氏机构官方公众号

新闻资讯|家风祖训|寻根溯源|宗祠族谱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湖南省正气文化研究会

湖南文氏志谱编纂委员会

天下文氏一家亲文化传媒

地址:湖南文氏总祠

 投稿热线:18932103292  

 邮箱:1310920688@qq.com 


天下文氏一家亲
阐发文氏文化自信,建设文氏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