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江汉 | 融合创新中淬出江汉文旅之美

政务   2024-11-02 09:30   湖北  




编者按:

美,作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自然之美润物无声、艺术之美凝结永恒、科技之美改变生活、人性之美触动灵魂。工作生活在江汉,我们无时无刻不经历着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江汉之声”以【美育江汉】专栏,记录江汉区如何通过向美风尚引领、社会审美沁润、城区美学实践,构建内外双修的江汉美育新格局;如何全面提升卓越城区丰富人文内涵,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江汉形成生动实践。



不久前的国庆假期,成千上万市民游客在西北湖畔伴着“伟大的祖国”交响管乐演奏声,欣赏湖光、礼赞祖国;在民众乐园体验《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式剧场,穿越时空、梦回盛唐;在Happy站台随同巡游的国风coser,穿梭花街柳巷,体验市井烟火。


人们为游览自然风光、尽情购物娱乐而来,又在地域文化的无声沁润中感受到城市魅力。




融合创新中

淬出江汉文旅之美




以文化人



以文兴业



以文塑城




江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迎合当代人文风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商贸、旅游、数字科技的融合,又持续催生着新的产业形式,增添着城市人文内涵。


















PART 01



探身历史长河

精粹传统文化之美



江汉境内鲜有自然名胜,但扎根中华文明沃土,背倚大汉口百年商脉传承,探身历史长河取一瓢文明之水,便已浇灌出无数非遗瑰宝。
















汉派插花




8月31日,央视综合频道(CCTV-1)《非遗里的中国》湖北篇播出,江汉区省级非遗项目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在全国观众面前展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以纸墨为媒,以巧手为笔,将金石上的纹饰、铭文、造型一比一地复刻于纸上,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




在江汉,汉绣、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武汉煨汤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是束之高阁的珍宝,而是民众生活的参与者、城区形象的代言人。


浓墨重彩的汉绣,处处流露出楚风汉韵。第八届江汉非遗节上,武汉纺织大学非遗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汉绣、植物染等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上演了一场非遗时装秀。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将当代服装饰品的个性化表达与荆楚大地传统文化相结合,汉绣等非遗元素制品在T台上大放异彩,也成为市民游客钟爱的手工艺品。






热干面是武汉人的“过早”,铫子煨的汤则是武汉人记忆里“家的味道”。不管是万松园美食街上永远排着长队的夏氏砂锅,还是“绝酥”的汪玉霞饼子,来到江汉总得尝一尝非遗美食。“行走的年夜饭”楚菜推广活动中,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赴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吸引异域游客前来打卡。







万松园夏氏砂锅



武汉煨汤











江汉区对于非遗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一方面与文旅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另一面又逐步向社区、向校园普及,扩大群众基础。


今年以来,江汉区文旅局面对面为居民群众开展汉绣、汉派插花、传统手工拼布、武汉剪纸等技艺培训184场;开展“非遗在校园”活动400余场,将非遗融入通识教育,为培养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人打下基础。南部花楼水塔街汉剧社,中部汉口文体中心传承小京班、武汉戏码头文化街,北部常青戏曲空间,遍布全区的戏曲文化精粹积淀城区文化厚度。








立足自身禀赋

特色文化唤醒城市活力

PART 2






当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独具特色的江汉文化也由此孕育。


风雅西北湖



三月的樱花树下,花开成海,人潮如织,“美育江汉·风雅西北湖·醒春集”如期开幕。锦衣绣袄,舞踏樱飞,身着国风华服的青年男女穿梭场间,邀请游人共赴国潮文化盛宴;传统非遗,潮流文创,独具匠心的手艺人摊位,荟萃成热闹非凡的烟火市集。这项糅合江汉本土特色的“风雅西北湖”文旅盛会,集赏樱市集、华服大赛、读书会、音乐会演等活动于一体,在诗乐风雅中翻开春天的序章。



最美人间四月天,手捧书卷,咏诵经典,书香江汉阅读正当时。不亏待“读书人”的江汉区,因地制宜建设了遍布全区的金桥书吧37家、城市书房5家、安静书桌19家,精心打造特色“阅读圈”。有着37年历史的“书香金桥”全民阅读品牌,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江汉区图书馆也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



七月流火,低垂夜幕时“武汉之夏”再次与市民游客见面,说江汉、唱江汉、舞江汉……1978年,江汉区首发的纳凉晚会,现已成为全市重点群文品牌,承载着一代代江汉人关于夏夜的共同记忆。



时值金秋,又有了不得不逛江汉的理由——“美育江汉 乐享生活”江汉区2024年文化旅游嘉年华即将亮相江汉路步行街。秀场+展出+市集+互动,汇集江汉区特色非遗与城市IP,一站式展出文旅之美。


行走在江汉,现代都市情调以人文艺术气息为底色,各项活动将文化之美直观呈现在市民游客眼前,于四季流转中更显城市活力。





PART 03



全民艺术培训

居民化身美的创造者



游客在江汉寻找地域风俗人文美学,

而生长在此的人,

本身就是风景的一部分。





7月13日,一场汇报演出在区文化馆青鸟小剧场举办。“青年夜校”的学员们经过4个月、12次课,在舞台上以柔美的古典舞、热情的合唱、铿锵的朗诵,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结课仪式”。街道文化分馆全民艺术普及各培训优秀班级中,北湖街道分馆夕阳红舞蹈队、民权街道分馆绽放时装模特团等竞相上演拿手好戏。





“美育江汉·全民艺术普及培训青年夜校”汇报演出&书法班、美术班学员结业作品展



围绕“美育江汉·全民艺术普及培训青年夜校”主题,江汉区充分利用辖区公共文化场馆打造美育课堂,推进艺术技能普及。每个工作日晚间19:00至20:30,在区文化馆和部分楼宇公共文化空间,美术、书法、朗诵、舞蹈、钢琴、快板、合唱课堂等免费培训班传来阵阵乐声。


目前江汉区全年共举办艺术培训188场次,其中“美育江汉·青年夜校”已开展84课时、服务1440人次。因契合居民群众和楼宇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了广泛欢迎和好评。


文艺爱好者们不仅在江汉找到学习平台,也登上更多展示舞台。汉口文体中心一楼正在展出的“美育江汉韵丹青 金桥书香溢光影”书画摄影作品展里,城市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古典庄严的江汉关大楼、风华正茂的商务区、烟火气十足的江汉路……



从身边故事演绎而来的精品文艺作品则登上更高舞台,舞蹈《一片丹心映高原》、小品《爱在身边》、湖北大鼓《快递小哥》等3部作品被推荐参加2024年第五届湖北省艺术节。


多年的文化惠民活动,培育出一批批文艺能人,越来越多江汉人化身美的创造者,投身各类文艺展演、赛事演出,反向丰富着居民文化生活。








拥抱数字浪潮

科技之美增添文旅体验

PART 4






仅是江汉一隅之地,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群众文化交相辉映,又与商业、旅游相互融合。如无充足时间用脚步丈量城市,科技与不同场景的结合,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


江汉关博物馆

《博物馆之恋——武汉市“博物馆之城”数字化展》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数字+旅游”“数字+文物”“数字+非遗”,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焕发了崭新生机。


去年4月26日,江汉区文旅局发布文化之旅导图,公园、网红打卡、星级酒店、红色遗迹、文博场馆、文化地标、文商旅休闲区、公共建筑等8类点位一一标注。随后电子版“武汉江汉区文化之旅智慧地图”上线,打开小程序,吃喝玩乐、交流学习不同点位信息轻触即得,旅游路线也一目了然。



江汉区文化馆推出虚拟智慧空间,高精度1:1还原真实场馆,7×24小时不打烊;江汉区图书馆接入“博看元阅读”,AI馆员在线服务,VR阅读体感新奇。回到居民“家门口”,与市级图书管理系统联网的图书自助借还机和智能安全门禁通借通还设备,已在各街道安装。支付宝信用办证,市-区-街道三级网络图书通借通还。



踏上平行时空里的江汉路步行街,“0号员工”AI虚拟数字人“江妮”化身智慧街区贴心导游,为游客介绍特色店铺及文化,规划游览路线。从湖北移动联合华为基于5G+AR技术打造的“数字孪生江汉路”,到深兰科技推出的江汉路“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愈发收到市场与游客追捧。





2023年5月,江汉区被正式列入第五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名单。未来,“书香金桥”“戏水长流”“风雅西北湖”“汉口非遗”等文化活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进社区、进楼宇”“青年夜校”等艺术培训项目,将持续擦亮特色文化品牌,创作更多文艺精品。遍地开花的文化场馆,数字化的便捷文化服务,文旅资源的不断整合,也将使优质文化供给直达基层,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 END -

来源:江汉之声

出品:江汉区妇女联合会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如对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江汉女性
关注妇女发展 关爱儿童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