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3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财富   2024-12-09 00:02   海南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说话、做事、待人,都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


“3分钟定律”,件件是修行,迎来更好的自己。


1

说话,斟酌3分钟


俗话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根本收不回来。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


有些人,有些话,不经过大脑思考,轻易就说出口。


即使没有恶意,也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给自己造成祸患。


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族中传有六字家训:“言宜慢,心宜善。”


王氏的始祖王吉,正是因为恪守前三个字。


才能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


从一名小吏,一跃成为朝廷重臣。


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面过滤一遍。


要想清楚,话一出口,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得不说的话,应该怎么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能少说,绝不多说;能慢说,绝不快说;能软说,绝不硬说。

管住嘴,你就赢了。 



2

生气,冷静3分钟


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


学会控制情绪,不要任由火气冒上去。


人在生气时,行事很容易变得冲动。


这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只能伤人伤己。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前,很多老将对他不服气。


时常围在军营外面百般谩骂,寻衅闹事。


王阳明稳坐帐中,丝毫不为所动。


他表示:“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而动怒控制不住,便会过了度。”


控制愤怒最好的方法,是舒缓。


与其事后悔恨,不如让自己冷静三分钟,等情绪缓和些再做决定。


在日常小事上,刻意磨炼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时间长了,看问题就不会那么偏激。


学会冷处理,才发现原本想不通的事,根本不值得你生气。 



3

遇事,提前3分钟


《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提前量。


事先准备好才会成功,没有准备就容易失败。


一旦养成迟到的习惯,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张良在下邳时,遇见一位谈吐不俗的老人。


老人对张良说:“五天后的早上,你来桥上见我。”


张良连忙应是,五天后按时赴约。


可他没想到,老人来得比他早,已经等他很久了。


老人见了张良,训斥道:“跟长者约定,也敢迟到?


五天后早些来见我!”


说完,老人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到鸡叫,就急忙赶去赴约。


这次,老人见张良来得这么早,满意地点头。


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就是著名的《太公兵法》。


张良仔细研读这本书,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凡事提前三分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给人留下好印象,让人看到你的真诚。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凡事提前三分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给自己预留出缓冲的时间,不至于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哪怕遇见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够从容应对。 



4

待人,自省3分钟


老子曰:“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习惯两只眼睛都向外看。


总是紧盯着别人的错处,却唯独看不到自己。


《世说新语》记载,周处年轻时蛮横无理。


他却自我标榜为侠义之士,立志要为乡亲除“三害”。


乡亲们告诉他,前两害是山中的恶虎、海里的蛟龙。


周处就上山射虎、下海杀蛟,三天没回家。


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


周处听闻,才知道自己就是与恶虎、蛟龙并称的第三害。


自此悔过自新,弃恶从善,终成一代名将。


与人相处时,学会一只眼看世界,一只眼审视自己。


挑剔别人,只会显得自己非常低级。


有时间抱怨别人,不如尽全力改变自己。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推诿、不逃避,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时机。


美闻参阅
见闻与美文,真知与灼见。独特、有料、高端、诙谐,每日数百万用户的阅读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