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回归,贸易战第二赛季会怎么打?

文化   2024-12-18 20:51   安徽  

文 | 猫骑士




12月3日,商务部进一步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也是在这一天,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同时发表声明,一致认为美国芯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谨慎采购。



12月9日,在美国和欧盟纷纷发起对英伟达反垄断调查之后,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也依法开始对英伟达开展反垄断调查。


以上三拳,虽然看起来区别不小,但内里的逻辑则多有相似。众所周知,对美镓、锗、锑等稀有金属进行出口管制已经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与以往画风完全不同的是,此次管制直接在声明中点名了美国,同时保留对违背管制要求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力度前所未有。


半导体产业在过去6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整体的态度还是“只要你没掐死我,我就不和你翻脸”,但突然由多协会共同发声,显然是整体达成了统一口径,要放弃过去死乞白赖也要继续与美系半导体产业链交流的传统。


而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虽然有美国欧盟开了先河,同时英伟达确实在收购Mellanox之后违背承诺协助美国制裁,但我们还是很难想象8年前的中国会主动做这些事,毕竟那个时代全球化自由贸易还深入人心。



相比16年底特朗普上台前中美经济关系的乐观想象,今年的12月,腥风血雨来得似乎更早了一些,不同的是,这次是中国政府主动出击。


这种画风变换背后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16年的美国和24年的美国已经不一样了。特朗普第一任期里充满想象力的肆意妄为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无论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的人,对他重新上台都抱有巨大的希望或是恐惧。


但我要说的是:


在特朗普1.0时代,人们会因为他政治素人的身份,低估了美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在特朗普2.0时代,人们却又会因为他大获全胜的回归,高估美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特朗普1.0留给国际关系的符号是“极限施压”,所谓极限施压,白话讲就是先给你一个你承受不了的威慑,然后在你因为威胁的压力投降之后,获得超额的收益。极限施压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威慑是否能成功。


威慑,用基辛格的三要素讲就是:有实力,有决心,让对手知道。极限施压能否成功,也就是你的实力、决心和目标能否压倒对手的意志。在8年以后看来,所谓的极限施压,并不是懂王真的有多么大的本事,而是16年的美国给与了他这种力量。


把时针拨回16年,俄罗斯还在处理第一次东乌冲突,叙利亚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段,颜色革命已经从街头运动进化到了武装侵略,中国则还在15年棚改的货币超发里挣扎,半导体产业链完完全全受制于美国。而美国通过长期放水“看起来”已经从08年的危机里走出来了,至少表面上,当时的美国依然强大,美国冷战胜利积累的威望还处在能兑现的状态。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对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控制力,都至少让人看起来心生畏惧,这些东西也是特朗普开启贸易战的底气。


但8年之后,世界已经完完全全改变了,贸易战没有打垮中国,反而因为新冠疫情和加息的“助力”,使得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融核弹也没打垮俄罗斯,美军在阿富汗彻底失败,而美海军在与胡赛武装的对峙也体现出师老兵疲缺乏决心的现状,即使连巴沙尔政府闪崩这种事件,美国政府都没有做出什么有意义的反馈,远不如挥师北进拿下完整戈兰高地的以色列。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完成了蜕变,很难说到底到了哪一步,但华为的麒麟9020已经在手机上广泛应用,昇腾系列计算卡也几乎占据了国内大厂的合规市场。也就是说,至少旗舰级手机芯片和AI计算卡这两个最要命的东西已经开始摆脱受制于人。


策略变化的背后是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力量对比的变化则直接反映到对美贸易战的手段之上。



第一个问题:稀有金属管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各种消息反馈的情况看,稀有金属管制对美国某些重要产品的生产已经产生的巨大的困扰,就在12月11日,美国国会再次削减了f35的采购量并推迟交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管制和制裁是有效的,为什么很多时候并没有效果?


以镓为例,大家都知道镓是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必备的原料,氮化镓又是先进相控阵雷达的基础,管制镓对美国军供特别是先进雷达的影响是致命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管制发挥作用。


镓是电解铝产业的副产物,电解铝产业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高度资本密集,以魏桥集团在云南砚山20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例,总投资达到170亿元,全产业链计划总投资400亿元。



第二是空间上高度集中,电解铝产业是属于典型的向产业链和规模要利润的产业,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能耗效率和副产物利用率,厂子都恨不得挤在一起,产品一头出来马上另一头进后面产线。同样以砚山产业园为例,其规划了从氧化铝到电解铝到铝材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目标100%铝水消化+80%铝材深加工,这么大项目,计划总占地面积也才1万亩而已。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整个产业链已经把客观成本压缩到了最低,以魏桥集团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国电价的便宜程度,全世界其他地方新建类似的产业体系在商业角度完全失去了意义。


如果产业链的主要产物的成本都没有优势,那么副产物的竞争就更没有优势,其成本传导到下游,劣势会进一步放大,这会导致第一个结果,美国无法自己生产镓。


但问题还没完,如果只有生产端,管制能实现吗?同样也实现不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苏联在与美国经济战争中存在的问题。70年代OPEC组织因为政治原因减产石油,导致全球油价飙升经济衰退,但苏联却因为油价高涨收获了大量的外汇,经历了黄金十年。但随着80年代美国大力加息,苏联的外汇红利很快就完蛋了,直接导致社会滞涨成为解体诱因。



其中的差异就在于,在中国崛起之前,世界主要的生产力,特别是商品经济生产力,是掌握在西方集团手里的。世界是一个生产集中-资源分散的状态,美国是生产力中心,是商品经济的主导者,苏联只是个资源出口国。


如果美国加息导致杠杆崩溃,直接的后果就是生产力萎缩,苏联作为原料出口国会先于生产国受到原材料出口减弱的冲击,在市场出清完成利润修复之后,商品价格上升,苏联又会受到进口成本增加带来的打击。因为自己没有生产力,所以美国加息出清的市场苏联又没有能力占据,美国走出加息周期后,还能恢复自己的市场。


这就是苏联与美国的冲突中无解的难题,也是所有的资源国面对生产力中心无解的难题。因为原料生产出来是要有人用的,没人用,积压在自己手里,资金无法流转,也无法持续,做过生意的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且需求放在那里,有利差就有突破管制的动力,走私和黑市也会让管制千疮百孔。所以要实现有效管制,还需要对消费端的占有,要能吃掉下游产业链的利润,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消灭利差。


我国从2020年开始,已经超越美国成为铝金属的第一大消费国,2024年预计消费量4800多万吨,预计占全球份额达到50%。关于镓我没查到具体的数据,但预测消费量超过500吨,用AI工具给的预测占比超过90%。这个数据倒是也符合我们直观的印象,因为快充和民用有源相控阵的生产和消费应用场景主要在我国。



这就导致第二个结果,本国的市场把管制物品的大头都消化了,外部市场要获得同类产物,就得面临国内需求带来的成本竞争,同时由于民用产业链的压倒性优势,导致国家在对产业发展特点和技术水平更加了解,外部需求逃避管制的难度更大。


产业规律和资本主义规律共同叠加,才能使得管制起到最大的作用。


管制物品中的锗和锑与镓的情况也相当类似,锗是铅锌矿伴生,锑的冶炼环节基本上由中国垄断。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对未来对美的管制封锁趋势进行预测,任何满足密集资本投入,长产业链,地理上高度集中,国内消费市场占主导的原料类产品,都会是潜在的武器。区别在于,产量小的原料采取直接管制,产量大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看起来第二赛季中国是在主动出击?


因为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导致美方主导的贸易战实际上已经打不下去了。从2024年前10个月情况看,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贱金属制品等直接影响民用消费领域,但同时利润稀薄的普通民品。


考虑到大量的洗澡蟹商品都已经脱离了中美直接贸易范畴,剩下的自然是连洗澡都让人引不起兴趣的低附加值产品。这种商品对关税是不敏感的:你加也得买,不加也得买,因为不可能在其他地方买到更便宜的了。这也是很多人预测的,高关税未来最主要的影响是提高美国国内通胀。


对美国来说,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洗澡蟹中转国全制裁了,那制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拉了个关税壁垒来跟自己作对,不过考虑到特朗普的脑洞,也不排除他会学慈禧太后发动万国宣战大招。



从中国进口的角度看,美国现在就是三大件:农产品+资源,半导体,飞机,农产品+资源全世界竞品一大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都是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飞机属于订单交易模式,周期稳定但总价占比不高,半导体产业就是现在美国重拳出击的领域,就在前些天130多家国内半导体产业全部被列入制裁名单。


但问题在于,前几年魔王斗勇士模式的封锁并没有起到作用,一方面上面提到华子麒麟9020的发布和升腾系列广泛铺货,在高端的AI和手机领域都有了对美代替产品,另一方面成熟制程芯片过我们已经是出口国了,据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1.0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可以说在成熟制程市场已经极大的挤压了美系半导体产业链的市场空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本来就是最大的成熟制程芯片消费市场。种种因素叠加,导致半导体领域美国卡脖子的窗口期几乎已经消失。



川普在第一赛季张牙舞爪,确实吓坏了很多人,但在我看来,美国最大的失败在于,它证明了自己没有能力拉起来针对中国进行封锁的关税同盟,不但澳新这样的铁杆小弟不配合,连日韩这两条好狗都不配合。


如果拉不起来关税同盟,也就意味着它无法通过盟友来摊薄生产成本,提高对方市场进入门槛。它可以最大程度的跟中国脱钩,但不得不面临在第三国进行商品竞争的压力——比亚迪进不了美国市场,但美国车企却不得不跟比亚迪在东南亚和澳洲拼杀。


我们提到全球化的时候,往往说的是美元资本主导的那个全球化,但还有一个商品全球流通竞争的全球化,前一个全球化消退了,但后一个全球化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直接的证据就是全球跨国贸易额总量是一直在提升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使得广泛流通的商品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国家完全没有生产能力,典型如智能手机。而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寻求独立自主的国家其实是凤毛麟角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80个都是躺平等着列强伺候自己的国家。


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生产中心在第三国竞争会是未来永恒不变的主题。一辆比亚迪atto3在泰国卖100w泰铢,一辆比亚迪海豹在泰国卖150w泰铢,一辆卡罗拉卖125w泰铢,日系车完全没有竞争力。卖不出去就得降价,降价的结果是,同样的100万泰铢,相比日本商品变得更值钱了。


也就是说,中国商品通过竞争,赋予了泰国人劳动报酬更高的购买力,而日本同样的工时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劳动力生产出的东西赚不到更多的利润,实际上等于降低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这并不仅仅只是我的推演,仅2024年,日系车在泰国的市场占有率就下跌了近11个百分点。这种现象会发生在中日之间,也会发生在中美之间,会发生在汽车领域,未来也会发生在半导体和飞机领域。



第二个结果是,商品的公共属性带来的主权侵蚀将不可避免。以老挝为例,老挝的电力和铁路都是中国建设的,这是中国的广义商品—公共服务。老挝享受这些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个问题:电网是中国建的,那一年用电量和用电结构中国将了如指掌,铁路是中国建的,那么货运构成自然也对中国是透明的。有了这些关键信息,中国自然就可以对老挝的国家政策导向施加影响,国家的主权实际上流失了。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这更是一个普遍现象,中东地区各个国家有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但自己完全不可能搞出来,那么就要用美国的,美国施加一点干涉,就可以引起颜色革命。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AI技术的大发展,一个生产力中心出口的任何商品,都可能是这个超级赛博-工业利维坦的触角,所有的流量入口都会被统治。连信息渠道都无法掌握,又谈何控制影响干涉呢?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不可能选择闭关锁国。不输出自己的商品,就无法输出自己的影响力,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带来的体系化商品输出的时代,伴随商品输出带来的超主权红利将远超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放弃在第三国的商品竞争,那将是慢性死亡。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输出通胀,降低敌对国家的商品竞争力,就是必然的选择。这也就是美国之前想对我们做但一直做不成的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贸易战第二赛季的画风可能完全不同,中美都将告别特朗普第一任期里中国唾面自干委曲求全的刻板印象,输出通胀,在优势领域主动出击卡对手的脖子将是常态。稀有金属管制,取消原材料出口退税可能会成日常,根据国内技术进度和产能特点,对美系半导体产业链采取歧视性管制也是迟早的事。


从中立的角度来说,经受中国的反制考验,也是美国制造业回流,实现maga的必由之路,如果连脱离中国产业链都无法做到,又怎么实现国货国造然后出口全球大杀四方呢?



近期文章导读:

谁能干掉美国医保系统?

年度最佳,一笑而过

新冠后遗症与现代生活


新潮沉思录
新潮沉思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