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贫道的《你好美国》为什么让人破防?

文化   2024-12-24 20:13   安徽  

文 |  北方朔风



食贫道最近的纪录片《你好美国》应该创下了B站付费视频的某种纪录,长达三小时的付费视频,播放量达到546万。引发巨大反响的同时,也让不少人破防。“抹黑美国”、"登味“、”不客观“、”命题作文“……食贫道之前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视频时没多少人说不客观,从《迷失东京》到《你好美国》说不客观的人越来越多,主打一个尊卑有序。




命题作文又如何?


以笔者看完的感觉来说,如果非要说《你好美国》是个“命题作文”,确实也可以算。视频的一个主线就是展现今年美国大选前一个月,不同光谱,不同阶层的人的生存状态和观念。他们或支持共和党,或支持民主党,或者对两党和政治都不关心。不需要任何先行的结论或引导,只要将这三种人的陈述展现在镜头面前,观众们自然会窥见不少问题,进而得出自己的思考。毕竟,社会撕裂就在那里,大选的结果就在那里。



是否为命题作文和客观与否并没有因果关系,而且你不能只在中国人报道西方时才拒绝命题作文。西方媒体长年累月对中国系统性的进行造谣抹黑,歪曲挑动,阴间滤镜,命题作文什么时候缺席过?起码,《你好美国》的内容是可以称得上相对客观的。视频中有一些镜头技巧,在西方媒体污蔑中国的纪录片里也使用过,但是技法说到底是没有错的,关键要看目的为何。


真正的问题在于,长久以来,为什么西方输出命题作文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而我国在这方面总是处处被动?为什么像《你好美国》这种高质量命题作文反而是先出现在自媒体人的创作中?



每个角色都不是刻板标签


《你好美国》中采访的人物有流浪的老兵,有华尔街金融操盘手,有失业的制片人员,有在社区学校工作的黑人,有为底层辩护的民主党桑德斯派律师,有在街头cosplay特朗普的演员,有通过参军加入美国国籍,目前在法拉盛干餐饮的华人,有去过阿富汗,退役后在政府做退伍军人保障工作的公务员,有成功戒毒后成立戒毒组织的志愿者。


这其中,流浪汉老兵应该算是一条最明确的主线。他经历过海湾战争,因为目睹平民小女孩被杀而患上PTSD,因为冲撞上司被开除出军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目前住在救济的破房子中,和家人都不在一起。



他有着很强的表演欲,在视频镜头语言的加持下让这位流浪汉显得和电影人物一样有趣,不少观众觉得他很像《无耻之徒》中的弗兰克。他对于美国社会抱有一种非常戏谑的态度,可能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没有消失在街头或是进监狱。他也抱怨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老兵待遇,比如说毒品问题——这部视频并非是从主观抹黑美国发出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其中提到的很多社会问题都表现了有人在试图努力解决。


像那位戒毒志愿者和负责退伍军人保障的公务员都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角色,都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但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工作看起来成效都不大。


还有那位会中文的女律师,是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她的背景信息。虽然她没明说,但通过她讲述通过小额募捐参加竞选,结果输给了更有钱的对手的情况,可以推断她在民主党中可能属于桑德斯的派系。尽管她比较符合民主党精英的刻板印象,也说着一些看起来很不着调的政治正确言论,但是她也是打过很多基层官司,保护过被诬陷的底层民众,很清楚美国的司法对于基层民众来说有多么不公平。



和民主党女律师进行对照的则是那位为社区学校工作的黑人,虽然他一直反对种族歧视,也在为黑人社区努力,但是他在参与美国政治选举的时候,却选择了共和党,因为以民主党参选的话,很难出头——这在纽约这样的地方显然是个劣势。他显然不会支持某些种族歧视理念,但是对于blm这样的运动,他却嗤之以鼻,认为这改变不了美国黑人被歧视的情况。他认为与其拍摄黑人版本的小美人鱼,不如把他们那里坏掉的大门修好。


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纪录片中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光谱的角色,看起来都是美国社会中“真实的”,“正常的”人。就像那个身价不菲,支持特朗普反对dei的金融操盘手,他认为占领华尔街是某种政治操作,而不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这些观点看起来颇有些“何不食肉靡”,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也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也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对美国金融问题也不乏一些灼见。但无论如何,他的立场和观点是底层没法接受的,就像那样目前失业的制片人女士,她的学贷可是真要还几十年。



那个黑人社区工作者,你会发现他对美国黑人处境和blm运动的本质等问题的看法非常精辟。他曾经也获得过从业资格,干过金融工作,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刻板印象中那种头脑混乱的底层黑人,但他却将推动大麻合法作为自己的事业目标之一,这大概率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和警察对于毒品问题的选择性执法。这或许又成为那为金融操盘手认为金融从业者中有色人种增多是因DEI运动的理由。


那位COS特朗普的街头演员,形象上是典型的中年白男红脖子。他带上特朗普头套,在街道上指挥交通,并且和游客合影,周围民众的反应无论辱骂还是兴奋,都是他想要的节目效果。因为COS的是特朗普,他曾经挨过16枪,所以他在表演时需要身穿防弹背心。



他应该属于特朗普的死忠支持者,但他自己也说,特朗普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他认为眼下美国正是需要一个克里斯马型领导者带领人们走出困境。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你好美国》中采访的这些人都很有生命力,很贴近社会现实。这些角色虽然有各自的立场,但这种立场并非从“白左”,“红脖子”,“少数族裔”等等刻板标签出发,而是基于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最终浓缩成他们的立场。


说实话,如果真要奔着丑化美国来拍摄,那就不会选纽约。纽约说到底还是资本主义的中心,经济较为发达,就算是治安有问题的黑人街区,衰败的程度也不是最严重的。那位流浪老兵住的屋子虽然糟糕,但最起码也没有天天住街头。那位民主党女律师也愿意为底层奋斗,而不是像是某些州一样,莫名其妙把人扔进私人监狱。这些远远不是美国最坏的一面,如果真要故意污蔑,选择铁锈带那样的地方,再找一些魔怔壬,自然能做出更夸张的效果。


至于费城那条“丧尸大道”,网上已经有很多相关视频了,中国网民们可能都已经见怪不怪。要说为了让人破防,那不如去拍旧金山这个一边全是硅谷精英一边全流浪汉的“资本主义天堂”。



通过对片中这些“真实的人”的采访,我们会发现,美国当下有头脑有信念,想解决问题的人仍然有很多。问题就在这里,

美国当下各个阶层的观点,确实是渐行渐远。大家不光对问题原因的认识南辕北辙,甚至就连对问题是什么的看法上,很多时候都大相径庭。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冲突上就会变成,想解决问题的人发现他要解决的往往是另一些同样想解决问题的人制造出的问题。


而且本片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上层”,就算那个金融操盘手和民主党女律师,在上层结构中也只能属于边缘角色。我们看到这些角色都是有头脑的人,但因为位置不够,对现实无能为力。那么,那些真正处于高位,有能力推动很多事情的人,他们的头脑难道不如片中的这些人?从群体的整体概率来说这并不现实。


那么,那些更有头脑的高位者,他们在做哪些事情试图解决问题?或者他们到底有没有想着解决问题?这恐怕才是本片真正让那些有脑子的美国信仰者真正破防的地方。



美国高华怎么办?


除了有脑子的美国信仰者和无脑舔美国的殖人外,在美国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或者华人群体,确实可能有不少会因为这个片子破防。我们就不再提这类群体中曾经广泛存在的因身在美国而对中国人产生的优越感。不论是《你好美国》中展现的这点社会局部现实,还是大选前后映射出的美国活生生的社会割裂现实,对高华群体们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即在美国当日子人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视频中在法拉盛干餐饮的中国人就是个典型代表。他整个人非常现实主义,为了挣钱,通过参军加入美籍。虽然通过这条途径入籍,但他看起来没表现出对美国有多少信仰,也不太关心美国现实政治,认为谁当选了都没有那么重要,还是赚钱重要一些。他使用抖音,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成果很清楚很认可,他甚至还表达了对中国还有相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美国社会中不关心政治的人确实不少,毕竟大选还有一亿多人没有投票,去除没资格的和没法投票的仍然是个庞大的数字。对华裔群体来说,过往以来赚钱,教育,实现阶层跃升这些确实是他们更看中的东西。新世纪这二十几年来,虽然美国政治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作用在华裔身上,但当日子人总还能苟住。但已经到了2024,还认为谁上来都一样,自己不关心政治只想着赚钱就可以在美国一直立足,那要么是傻的可以,要么只能是欺骗自己。


之前在小红书批评《你好美国》的贴子中,我就看到一个美国IP的发言者故作云淡风轻的回复别人“视频里展现的东西虽然都是真的,但离普通美国人生活太远”。


这种评论真的让人发笑。退伍老兵不是普通人,失业者不是普通人,街头演员不是普通人,立场冲突的各行业从业者不是普通人,那到底谁才是普通人?总不会以为从事高薪工作,住在高档社区,进出会员超市,不关心不参与现实政治和族裔冲突,天天跑到简中晒优越的自己才是普通人吧?


说句难听的话,《你好美国》里不管什么立场的角色,好歹都是真诚的人。那些在美国能住上大HOUSE,或者能从事高薪工作就高人一等,天天瞧不起国内群众的高华才是最虚伪和卑劣的。



还需要更多的《你好美国》


对于我们来说,《你好美国》中的内容自然不会让人有什么意外的难以接受的东西,在信息传播已经极度发达的今天,这些本应都是早该广为人知的东西。唯一感到难绷的地方是,那位民主党女律师在说了自己因为支持民主党所以穿蓝色衣服时,我们可以看到她竟然连指甲涂的也是蓝色。在意识形态和党争激烈程度上,美国目前真的可以说是领先全球了。



长久以来,我国掌握着舆论话语权的某些群体将美国的一切都塑造成合理的,因为这些人的话语权地位又影响了普通人对于发达国家的认识窗口,像《你好美国》这样的真实信息显得少而又少。


我们的知识精英,媒体从业者,传媒和话语权掌握者中的很多人,并不擅长创作这样的作品,他们似乎更擅长的是按照西方曾经的那一套照本宣科,去教化他人。只不过就像《你好美国》中展现的那样,当美国人自己的那一套都无法说服所有美国人的时候,为什么他们想要用这套去说服中国人呢?


想想十年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再想想更早的《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大苹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1840年以来,面对种种存亡问题,我国学习的对象中,就一直包含着美国,而近三十余年以来,社会更是普遍把美国当成了应该全面学习的对象。如今时移世易,我们对于发达国家的学习,早应从盲目学习它们的“优点”转变成更多的学习怎样避免它们所犯的错误。很多“优点”如果真造搬了,那只会和当下的美国一样,加剧社会的分裂。


无论某些人再怎么破防,再怎么不愿接受,《你好美国》五百多万的付费播放量都已经给出了某种答案。


近期文章导读:

金将军为什么对尹锡悦爱搭不理?

《雄狮少年2》,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特朗普回归,贸易战第二赛季会怎么打?


新潮沉思录
新潮沉思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