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道体育社区“银发调解室”坚持“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理念,自2022年3月成立以来,退休法官坚持每周“坐诊”,不仅作为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损害赔偿的场所,还成为不少居民“讲道理”的首选之地。两位法官随身携带厚厚的工作日志,忙碌的身影往返于社区,截至目前已调解大小矛盾纠纷75人次,为4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抓住“茬口”,让当事人看得见法律、听得清规定、想得明道理、弄得清原委,是两位退休法官的“化解之道”。
2022年5月份,居民陈女士带孩子到超市购物,孩子在追逐打闹中不慎撞到货架摔倒受伤,随后,陈女士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陈女士认为经营者未做好防护措施是导致孩子摔倒的主要原因,但是超市却未能积极处理。超市通过监控认定,孩子受伤与超市并无关系,双方就此僵持不下。于是陈女士一纸诉状要将超市告上法庭。
诉前,刘华云法官拿到诉讼材料后将双方约到调解室,充分聆听了双方的诉求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刘法官直击要害地指出该案的争议焦点:作为经营场所,经营者确实存在未能对顾客的生命财产尽到保障义务的情况,但受伤的是一名4岁的幼儿,作为监护人,陈女士照护不周也是导致此次孩子受伤的原因,因此双方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最终,双方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陈女士撤诉,双方达成和解。
2023年2月,一位将近80岁的老太太来到调解室,反映自己生育有三个子女,现自己体弱多病,生活上自理难度很大,孩子们未尽到赡养义务,要状告他们不赡养。
两位退休法官来到老人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并对老人的儿子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指出赡养老人是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不能以双方见面就吵架为由推卸责任。平时除了出钱供养老人,更应该从生活小事上多照顾多关心。通过两位法官的一番释法说理,老人的儿子深有感触,认为自己以前每月给老人点钱就当是赡养老人了,现在想来确实不妥,表示以后除了每月按时给老人零花钱,还要照顾好老人的一日三餐,承担医疗费用,保证让老人安度晚年。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些,既对不起生养自己的老父亲,也对不起大热天到家里来的各位法官。临走时,两位法官告诉老人他们会定期回访赡养情况,请老人放心。
2023年4月,辖区李女士租下了高先生的一套房子,双方签订了租房协议,约定租期一年,房租1200元,2023年8月份,高先生看到自己家附近房子都租到1500元,便要求提高房租,否则房子将不再出租。双方争执不下,李女士拟向法院提起起诉,要求高先生继续履行合同。2023年8月18日上午,高先生找到调解室,两位法官耐心向双方释明法律,着重从合同双方的法律义务,一方违背合同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等角度,对高先生进行耐心的劝说,提醒他要言出必行。经过陈法官的不懈努力,房屋继续按协议租出,双方顺利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这个不寻常的岗位上,两位退休法官全力发挥余热,用心用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
来源 | 文明相山
一审 | 刘天赐
二审 | 刘丹丹
三审 | 周 浩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