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古厝,重现国宝风采

文摘   2024-11-08 18:15   福建  

福州三坊七巷宫巷26号,是“中国近代海军之父”“台湾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沈葆桢的故居。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年代最为久远、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古厝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葆桢故居正门


历经400多年风雨,去年4月,沈葆桢故居启动修缮。目前,整体修缮施工已完成,并于近日通过了福建省文物局终验,对外开放“沈葆桢创办船政巡视台湾”史迹展。


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座沉淀着历史的宅院。徜徉于古厝中,循着沈公生活痕迹,品读沈公史迹,不禁被其爱国、开放、担当、廉洁的精神与品格所感染。


/

1

/

17个月的“修旧如旧”


宫巷内靠近主街一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古厝大门。门上剥落的红漆,像是在诉说400多年来的风云变幻,这里便是沈葆桢故居。


抬步入内,眼前豁然开朗。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2800平方米,通面阔36米、进深79米,由主落、西侧落、边落三跨院组成,主落和侧落分别有四进,边落共三进。

▲沈葆桢故居内景


沈葆桢故居是福州保存最完好的官式民居之一,它严格遵守建筑规制,简单朴实,如同故居内的楹联——“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等家风家训所传承的内涵。


“这座古厝混合了明清以及民国的建筑风格,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按原状修复,既要保留各个年代的建筑痕迹,又要保持古厝本身朴实的风格。比如插屏门,游客能看到大漆脱落后裸露的布坯,这次修缮就保留原貌。”福州市文物局文物专家邱守廉告诉记者。


从2023年4月20日启动修缮,至今年9月底完成施工,沈葆桢故居修缮历时17个月之久。修缮范围涵盖了古厝内的林林总总,包括大木构架打牮拨正维修制作,廊檐石、天井石板条石的加固、调平和补配,地垄、木楼板、斗地砖的铺设,门、窗、隔扇的维修制作,以及屋面瓦作、屋脊饰件、墙帽和灰板壁的制作等工程。


“修缮难点在于院落占地面积大,部分建筑已经坍塌,有的是后期改建房屋,我们在寻找修复依据时花了很多时间。”邱守廉说。


同时,沈葆桢故居地处景区内,人流量大,工程车辆无法进入,也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了古厝的安全着想,我们只能按‘先里面后外面、先下面后上面’的次序来施工,同时要衔接好石工、木工、雕刻工、泥水工等各个工序,因此耗时较久。”邱守廉说。



/

2

/

回溯一个半世纪前的风云


据介绍,这座古厝是沈葆桢担任江西巡抚期间(清同治年间)购置的,加以修葺后,他在此先后居住了10余年,历任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巡台钦差大臣等职,也在此创下推动近代海军建设、驱寇抚台开发台湾等功绩。

▲故居主落一进厅堂,布置了左宗棠当年“三顾宫巷”的场景。一旁,参观者在观看“沈葆桢创办船政巡视台湾”史迹展。


今年是沈葆桢巡视台湾150周年。6月,“沈葆桢巡视台湾”史迹展在沈葆桢故居部分区域开展。随着本次修缮完成,展览全面优化提升为“沈葆桢创办船政巡视台湾”史迹展,展览面积从原来的故居一进扩充到二进、三进,展陈内容充实了“千年变局”“湘江夜话”“三顾宫巷”“船政大臣”等故事和史料,充分展示文物建筑瑰宝,重现国宝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史迹展分“沈葆桢生平”“千年变局”“船政大臣”“巡台抚台”4个部分,每部分均由多个故事和史料组成。比如“船政大臣”版块,展示了船政创办、育才强邦、制船造舰、海军启航、船政成功等五段历程,系统梳理了沈葆桢在任上八年间实施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生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举措,让船政开创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旗帜。


“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这次展览集中展示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创办船政、巡台抚台,通过丰富的图文材料,充分展示其历史贡献及精神风貌。”展陈工作负责人张浩清说。



沈葆桢故居的修缮,是福州近年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缩影,越来越多名人故居被列入修缮范围,如张经故居、陈季良故居(林则徐母家)。记者从福州市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为民办实事的20处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和10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已基本完成。

▲故居西花厅内的百年流苏树,现为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


随着越来越多文物建筑被“唤醒”,有的活化成文化馆,有的被开发为红色纪念馆,有的成为社区博物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以新的姿态融入今天的生活。 


来源:福建日报

福州文物
传递文博资讯,普及古建知识,讲述文物故事,传承闽都文化。福州文物与你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