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晚点发,揭秘长沙地铁里的读书人

文摘   2024-04-23 21:23   湖南  



地铁上的读书人,是都市生活的一道风景,也是手机屏幕掌控生活的时代,一幅浪漫的理想写意。


4月上旬,我们YUE长沙,参与了@三联人文城市联合@北京地铁看书的人BOT、@深圳地铁读书人、@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共同发起了故事征集,征集获得了@YUE长沙、上海的@BIE别的、成都的@YOU在场、深圳的@深活方式以及@三联中读的支持。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来自不同城市的地铁读书故事。一本书,是陌生人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从现实生活跃入想象空间的窗口。


在所有的故事里,最让我们感慨的是这样一句话:“在世界读书日,我们不拔高读书,也不贬低读书,只是珍视读书这件事本身,尊重每一个爱好。世界本身也太广阔,不是只有读书这一件事。而可阅读的也不止是书籍,一株植物、一朵白云、一个路过的人,都是可以阅读的。善于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人,就是一个读书人,他们阅读的是生活。”



编辑|王菲宇 吴佩珊



在地铁读书,

偶有浪漫发生





遇到手握同一读本的有缘人,

如中彩票般让人狂喜。



@朱思璇


从2019年开始疯狂读书,每天地铁40分钟的通勤是小读本阅读的黄金时间。一次在地铁上看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一个姑娘歪头犹疑地走过来,举起手中同样的书。我俩对视一眼,开始都说不出话,啊啊啊啊啊啊啊了一阵,加了微信,恋恋不舍分手了。


在同一节车厢遇到手握同一读本的有缘人的奇妙事件,真的跟中彩票般让人狂喜,这是人的际遇还是书的际遇呢?我觉得,是书的!






不是人与人的交流,

而是书与书的交流。



@Cherish


因为从小晕车,所以一开始不敢尝试在地铁上读书。但后来因为住的远,周末如果出去玩要花3小时在路上。看到大家都能在地铁上低着头看短视频、打游戏,我想那我要不试一下呢,万一不会晕车呢?于是就习惯了每次出门都挎一个包,里面装一本书和一支笔。

 

最近刚刚读完的一本是《昨日的世界》,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是朋友给我的,她说,她有一次在地铁上读这本书时遇到男生搭话,问她是不是在看茨威格的这本书,她说是。我听了这故事开玩笑说,问那个男生想跟你搭讪吗?她说,不是,人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看到了这本书。也是,那个时候不是人和人的交流,而是思想和思想,书和书的交流。






同为地铁上的读书人,

我们虽永不相交,

却一路同行。



@咬一口绘梨


在地铁1号线的车厢里,我总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每当车门缓缓打开,人潮涌动,我却能一眼捕捉到她的身影。因为,我们都是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


她看《长安的荔枝》,我看《体无完肤》;

她看《追风筝的人》,我看《修道院纪事》;

她看《活着》,我看《源氏物语》;

她看《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看《大明祭》。


我们从未开口说过话,但余光中皆出现过彼此。或许,我们都缺乏那份勇气,去打破这份沉默,或许,我们都不愿打扰对方的宁静氛围。车厢里,人声鼎沸,但我们的世界却如此安静。在这通勤的路上,我们无声陪伴,默默鼓励,就像那两列并行的铁轨,虽然永不相交,却一路同行。






和先生一起在地铁上看书,

是美好而温暖的陪伴。



@陶








在地铁读书的人,

被他人看见





地铁上最常见的读书人,

是学生。



@青梦


地铁上最常见的读书人是学生群体。孩子们都很厉害,往往手持试卷或练习册一份,在墙壁上这么肆意一放,或者以书包、口袋作为临时托底,就开始争分夺秒地奋笔疾书,有时还会搭配降噪耳机,旁若无人地低头。


成年人群通常用阅读类 APP,指尖不时轻触划过电子屏幕,或者就是选择直接听有声书籍或播客节目,来打发漫长且无聊的通勤时间。





在她的世界里,

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图书馆。



@会会


我的女儿特别爱看书,在高铁上、地铁上、汽车上,走路看、吃饭看、排队做检查时看、去参加录制节目时蹲着看,只要出门就肯定要带书。我经常嘱咐她,不要在车上看书,对眼睛不好,不要走路看书,不安全,不要吃饭看书……而她呢,妈妈再让我看一会吧。所以,在我女儿的世界里,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她的图书馆。








选对一本书,

甚至期待列车

永远不会停





和翻墙逃课一样,

地铁读书是在两点一线间造出微小偏离。



@bebop


“1946年的夏天,二十岁的她,带着不值一提的过去,带着二十这一整数的圆满,带着健康与梦想的光华,从瓦尔纳出发,去往南斯拉夫。”在乌格雷西奇的《无条件投降博物馆》中,她的母亲乘上列车,驶向注定解体的未来。而此刻我在11号线上,去往某栋办公楼。就此,一趟远行覆盖了一次通勤。


书写和阅读都是一种移动。托卡尔丘克的《云游》里,一位往返于固定港口的游轮船长,有天突然调转航向,在乘客们茫然的注视下,将船驶向公海,但没成功。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冒险,也是我在车厢里的片刻走神。


地铁看书和逃课翻墙没什么不同,都不能改变我既定的命运轨迹。但能在两点一线之间,制造出微小的偏离。





把每天回家看书的时间挪到通勤路上,

超赚!



@社交恐惧郑女士


刚开始在地铁上读书,大概是在19年。那个时候我换了工作环境,通勤工具也随之改变。开始意识到每天凭白多出了通勤路上的时间时,心里想,总不能就这么荒废了呀!倒不如把每天回家看书的时间挪到通勤的路上,既填补了通勤路上的空白,又能给原本的每日读书时间空出来做些其他的时间,那不是赚了嘛。


关于看什么书,我并不是很挑,以推理小说为佳。推理小说能够迅速让我进入到阅读状态,自动屏蔽周遭一切嘈杂的声音。因为只有完全沉浸到书里的情节中,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破案的细节。


除了题材,我以为小开本的书更便于携带和抓握,太大的举着实在是累,一直低头看对颈椎又不太友好。同样也是为了抓握的时候方便,我一般都会把书皮取下,只带书的内芯,这样也不会担心在地铁上人多拿不住而掉落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一句话,通勤路上看书,主打一个方便、简单,毕竟看书才是我的主要目的。





一年的通勤时间,

足够读115本书。



@郝院长


一个一年在地铁上读了100本书的人(其实是115本)。倒也没有多爱看书,只是因为每天通勤时间超过两个半小时,信号又不好,看书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活动。感谢阅读,让我慢慢学会享受这段人群之中的独处时光,也让漫长的通勤之路不再难捱。






地铁读书,

是躺不平也卷不动的i人的小小庇护所。



@Z橙子


当代打工人,谁不在交通工具上花费大把时光。身为i人,在地铁上低头是常态,可看手机并不让我舒服,但带本书实在不方便,于是有了Kindle。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后,我又买了掌上阅读器。


偶尔会看小说,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偶尔看更专业的书,比如《激荡三十年》、《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在地铁上看书,不是为了获取多少知识,或者为了与众不同,这只是躺不平也卷不动的i人的小小庇护所。





一本书让通勤充满快乐,

甚至会期待列车永远不会停



@flow


不知不觉在广州地铁读完了这么多书,如果选对了一本书,通勤就会充满快乐,甚至会期待列车永远不会停。


因为看《安娜·卡列尼娜》而错过了高铁无奈重新买票,去客户公司开会也由于阅读而坐过站,且路不熟悉迟了一阵子。等朋友下班的时候,在看《第二性》而没有收到信息,她找到我后拍了这一张。


生活再难、再累、再无依无靠的时候,都可以面向书架,选一个人听他讲故事。






读书本身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行为,

平常心就好。



@Frieda


在地铁上读纸质书,起初很不习惯,怕被注视、怕特立独行,甚至在自己的小红书读书号上去灵魂提问,寻找共鸣。后来渐渐习惯后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挺忙的,根本没有人会关注我这个看书的透明人。读书本身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行为,平常心就好。克服自己的心理,坦然的、大方的在地铁上看就好了。坐着也好、站着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跟着自己的节奏去读就好。





在地铁读书,

是也许能够影响别人的一种行为。



@张小姐


从19年开始,我会不自觉地在包里放上一本小书,虽然不是每次都会拿出来看,但总会安心一些。靠在门口旁的角落里,戴着耳机,打开降噪模式,哪怕是嘈杂的车厢,也感觉到时间属于自己,空间属于自己。看到共情的部分,会忍不住点头,拿出笔开始做记录。有时候会接受到一些注视,但把它想象成也许能够影响别人的一种行为,便自然了许多。






如果热爱,就每天坚持



@南猫先生


在部队的时候,一个连长曾经教导我们:如果热爱,就每天坚持。我去剧场、音乐厅,也总是带着一本书。


最近一次去陕剧,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下午。我读了俄罗斯作家叶夫根尼·沃多拉兹金的中篇小说《挚友》,很奇妙的感觉。像是和三位主人公一起在北郊墓园结识,看着他们成长,另外两位步入婚姻殿堂,而拉尔夫和我一起奔赴战场。读到中段——他们在匆忙挖成的浅壕里站直身子,我也不由得挺直了腰背,同时看到了隔壁座位的大叔,皱着眉头在考虑什么,像我的战友一样。果然,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每一个碎片时间,

都值得珍惜。



@李虹


自从儿子来长沙的河西上学,我每日需在地铁通勤三小时。最初,我在车厢内打盹、刷视频消磨时光,偶尔也会感觉空虚无聊。某日,我瞥见一位年轻人,他静静地手捧一本书,眼神中流露出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静止。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时间其实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只是我们未曾察觉,更未曾珍惜。


于是,我踏上了地铁上的阅读之旅。起初,我颇感不适应,毕竟在嘈杂的环境中阅读需要极大的定力,每次看不过几分钟,我便忍不住掏出手机。不过,我总是坚持随身携带一本书,哪怕只是随手翻阅片刻。”渐渐地,我能够静下心来的时间越来越长。去年完成了37本书的阅读,我开始愈发珍惜每一个碎片时间,用它们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属于沿途的时间,

特别吗?



@ゼロ


在明确提出“在路途中看书”的这个话题之前,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属于沿途的时间”。但一旦意识到,发现到自己对这两种时间的区分。“移动中发生的事”和“目标地点发生的事”从时间轴上抽象看来不都是一段时间吗?为什么在我意识里会产生如此之大的不同?是因为目的范围的涵容而导致的阶段目标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对时间的划分、理解的吗?似乎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很有趣。





阅读书,阅读生活,

都是一件平常的事。



@下里


有时在地铁上读书会遇到家长跟小朋友讲:“你看,那个姐姐在读书,你要向她学习。”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指向,有些过于正确和略带功利。阅读只是爱好而已,在爱好这件事情上应该是放松和快乐的。

 

所以我希望,在世界读书日,我们不拔高读书,也不贬低读书,只是珍视读书这件事本身,尊重每一个爱好。世界本身也太广阔,不是只有读书这一件事。而可阅读的也不止是书籍,一株植物、一朵白云、一个路过的人,都是可以阅读的。善于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人,就是一个读书人,他们阅读的是生活。




无论哪个年代,人们都需要阅读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点击随机翻开长沙的读书一角

记录下长沙读者的阅读瞬间

//

今天,你阅读了吗?

最有什么关于“读书”的故事吗?

欢迎留言

愿我们都能在书里找到快乐



YUE长沙X长沙图书馆
向你发来“阅读共享计划”
如果你也是阅读爱好者
可扫码海报,获取“书香地图”
2024,展开你的阅读之旅





编辑:阿周
摄影:钞哥
设计:全网无心
原文@三联人文城市 城市加City+
审稿:谢Youngtion、大卷




YUE长沙
多一种视角,博览长沙的日常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