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委老干部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扣“提质增效”年度主题,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和“敬老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持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引领赋能江苏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省委老干部局抓机关党建相关做法先后在省级机关党的建设暨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工作推进会和省级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着力建设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模范机关
始终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机关党建和老干部工作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深化提升行动,围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深化政治监督,老干部工作机关政治属性更加鲜明、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建设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模范机关”主题,采取专题辅导、专题调研、实境教学、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政治机关意识专题教育月活动,将对党忠诚教育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政治能力持续增强。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把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会,积极承办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离退休干部专场报告会,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学习交流,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举办专题读书班,带动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三中全会《决定》的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与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工作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转型发展,坚决当好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排头兵。
三、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坚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统筹抓好学习研讨、警示教育、纪律培训、检视整改等重点任务,局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交流、讲纪律党课、举办专题读书班,带动全体党员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条例》,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坚持“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压实局领导班子领导责任、支部监管责任,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全方位教育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加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管理;健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干部荣誉退休制度等,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2期党建工作暨党员示范培训班,在“七一”节点组织局“两优一先”表彰,实现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的高度统一。
四、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接受巡视和巡视整改工作
坚决落实省委巡视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巡视工作方案,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态度自觉接受巡视监督,圆满完成巡视组交办的各项任务。省委巡视意见反馈后,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细化整改问题、任务、责任“三清单”,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交接、跟踪督办、整改销号的全链条推进机制,局主要负责同志定期部署推动、靠前指挥督办,责任处室、单位每月汇报1次进展情况,工作专班每月督查推进整改工作,形成上下一盘棋、合力抓整改的工作格局,推动巡视整改成果切实转化为江苏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成效。
五、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建立“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健全理论学习“六学”机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重点内容,局中心组带头开展集中学习17次、专题研讨9次、举办专题读书班2期,创新开展老同志发挥作用融入基层治理等调研式、案例式学习,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全支部学习“月度清单、季度抽查、半年检查”机制,创新局“青年学堂”银青结对共学等制度,选树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根基更加坚实。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意识形态专项巡视整改,严格落实学习研究、研判通报、年度报告等制度,部署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加强意识形态阵地日常管理和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网络舆情苗头性信息监测,严格规范和管理离退休干部党员网络言行,全省老干部工作领域意识形态始终向上向好、稳定可控。
六、系统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
推进素质培养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和我省实施意见,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培训,落实调训任务,统筹抓好处以上干部在线学习,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政治训练和履职能力培养。推进知事识人体系建设,制定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平时考核,建立工作纪实,优化干部考核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有效贯通、“考人”与“考事”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知事识人质量。推进选拔任用体系建设,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抓好选人用人专项巡视反馈整改,有序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工作,持续提高选人用人规范化水平、夯实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推进从严管理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若干规定,紧盯“关键少数”,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监管;印发工作提示,规范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警示干部,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切实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推进正向激励体系建设,落实鼓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做实做优干部一线实践锻炼、工作实绩与评优评先和晋职晋级挂钩、常态化谈心谈话以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激励举措,营造关心关爱干部的浓厚氛围。
七、推动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持续实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三支队伍”建设,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严格落实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精心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干部荣退仪式,扎实开展“共绘新蓝图,银发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薪火代代传,红心永向党”集体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引导老同志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创新建立局机关老同志与年轻干部银青结对“组织联建”、“理论联学”、“活动联办”、“关爱联动”四联工作机制,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年学堂”顾问、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党建联络员,深入开展“双结对、双关爱”共建活动,推动新老传承,实现双向奔赴。
八、持续创响“敬老先锋”党建品牌
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考责”党建责任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机关党建综合评价等次与年度考核等次直接挂钩,持续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高标准完成机关党委(纪委)按期换届,选优配强委员人选。坚持大抓基层,巩固党支部分类达标定级成果,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开展2024年度优秀党支部工作品牌、“最佳主题党日”评选,推动省级机关工委党建督查反馈意见全部整改到位,连续4年共4个支部获评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党支部”,持续筑牢“敬老先锋”党建品牌矩阵。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联创共建“敬老先锋”党建品牌试点工作,探索工作机制,搭建“敬老先锋讲堂”等载体,推动上海嘉定、青浦、闵行3区和苏州市四地老干部局成立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党建与业务更加深融互促。局主要负责同志署名文章被省级机关“书记谈”栏目刊载,省局专题调研报告获2024年度全省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九、全面提升机关效能、为基层减负赋能
连续5年召开“开年第一会”作风建设会议,研究制定年度作风建设举措,始终保持“长抓”“抓常”的韧劲耐心。从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把经常性作风监督贯穿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若干规定》和我省《负面清单》,制定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举措(试行)和年度任务清单,从严规范发文办会、督查调研、创建评比表彰等工作,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更加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认真落实“四下基层”、老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局领导领题开展课题调研,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基层微调研”活动,着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成效。连续4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完成2023年度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机关作风评议满意度实现稳步提升。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1家局属单位入选省第十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十、深化“敬老清风”廉洁机关品牌建设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机关纪检工作要点,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以严的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拧得更紧更实更牢,局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全面加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家风教育,部署开展“学《条例》 守纪律”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好家风 好人生”清廉课堂活动、廉政主题书画摄影活动,召开处以上干部警示教育会,通报局系统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受处理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机关廉洁文化氛围持续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普遍增强。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加大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监督,对9个重大项目开展“嵌入式”监督;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修订完善机关和局属单位财务管理制度6个;组织廉政风险排查,修订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风险隐患,持续构建起高效协同的严密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