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奋进向前
凡有所爱 皆为青春
各位小“柚子”们大家好
这里是青春南邮“南邮青年”专栏
记录“南邮青年”的青春故事
与大家同分享、共成长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
南邮青年张耘硕的逐梦之旅
总有一天会实现心中梦想
深入学科,探索未知
“从课本知识到走进实验室,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专业对清洁、可持续能源未来的憧憬与努力。”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交叉学科中,张耘硕和同伴们一起探索新型半导体材料、先进电解质以及高性能电极的设计与开发,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步深入探寻着学科魅力,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作为材料与器件之间的桥梁,它致力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瓶颈问题,确保新能源技术能够真正惠及社会,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科研之路,与热爱并行
谈及科研之路的开端,张耘硕认为离不开学院举办的一系列讲座,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科研工作的乐趣所在。受兴趣驱使,他通过邮件联系进入到了赵为为副教授的课题组,在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学习组内材料制备的成熟技术。
万事开头难。从文献调研、文献阅读到文献理解,再到找寻创新,这些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张耘硕而言,都是“从零到一”的挑战。但这并未让他退缩,通过和老师,师兄师姐们请教交流,以及网络媒体的自主学习,持续不断地努力让他慢慢克服了各种困难。
“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其实后面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克服最初的困难后,他申请获批了国家级大创项目,作为项目队长,在真正独当一面时,他有了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了坚持下去完成课题的决心。
有苦有乐,竞赛中成长
“吃一顿好的,再迎接新的挑战!”说起竞赛中印象深刻的事,张耘硕坦言每次比赛结束和队员们美餐一顿便是最幸福的。竞赛很苦,可能磨练一个国奖就要花费一个团队一年的时间。作为队长,从材料打磨到问辩细节,处处都需要他把控。期间还要兼顾学业、科研、学生工作等等,任务十分繁重,但辛苦之中也有乐趣、更有收获。
一次又一次的竞赛让他学习了创新创业的基本范式,加深了对于产业的认识,也拓宽了眼界。他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中不乏升学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朋友。大家在竞争中成长,在磨砺中互补。
近四年的科创经历让张耘硕对科研和竞赛有了全新的认知。他认为科研是竞赛的前身,竞赛是科研的转化,两者“一收一放”、“动静结合”,但也“互为表里”、“互相成就”。在科研中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地去产出成果,务必要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竞赛则是需要“自信放光芒”,需要参赛者大大方方,自信笃定地展示自己的创业(科研)项目,也是科研成果绽放的舞台。
邂逅伙伴,忙碌中收获
“学生工作是非常有趣的。”张耘硕大一时加入院学生会,从部员到主席,从“十佳歌手”到“迎新晚会”,组织、参与学院科技创新与文化艺术类活动52场。期间他接触到的都是一群热血沸腾、充满活力的小伙伴,工作期间,不断和部长部员交流沟通、与校会保持联系、向团委老师汇报。但与人交流接触难免会产生摩擦,学生工作也不例外,处理这些任务与冲突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并解决问题。
为自己的热爱奋斗时万难皆可平,谈及在如此忙碌的工作中如何分配时间时,张耘硕想到了一句歌词:“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受的痛”,他牺牲了部分休息时间进行工作,但也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所认识的同伴们也没有人是“无痛”取得成果的,大家都是靠自己努力拼搏,没有终南捷径可走。
展望未来,诚挚寄语
获得保研资格后,张耘硕仍在不断地探索与前行。因为后面的研究生项目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且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他希望在大四下阶段进行一段实习,提前进入企业,以适应产教融合、产学研用的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断努力,硕果累累。”这是父母起名时对他的期许,也是张耘硕的座右铭。未来,他仍会继续努力,在热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希望在更高的平台结出更饱满的硕果。
在南邮“五位一体大信息发展格局”下,热门的专业、硬核的平台,可以帮助大家将想象与科学的对决演绎得酣畅淋漓。张耘硕诚挚寄语学弟学妹们,“信达天下,自强不息,希望能和学弟学妹们携手共进,江湖再见!”
编辑 | 车 蕊
审核 | 王 蒙
终审 | 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