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蛇年书单来啦!快来领书→

教育   2025-02-02 10:05   天津  


时光悄然流转

书页间藏着岁月的温暖

小天为你带来

天大2025蛇年书单
从传统节日到文化遗产
从美食记忆到生命思考


每一本书
都是一份独特的新年礼物

陪你沉淀旧岁
也伴你迎接新年的每一天






01 过年书:

冯骥才谈人类文化遗产春节



作者:冯骥才


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申遗成功后,冯骥才先生第一时间编著了《过年书》,收入他有关春节的五十余篇文章和访谈,涵盖过年的十个内容,包括:年的情景、年的习俗、年的往事、年的感伤、年的细节、年的艺术、年的忧患、年的思辨、年的保护、年的复兴。


可以说,这本全面阐述春节文化内涵的《过年书》,是了解春节的入门读物,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绝佳读本。



02 春节



作者:萧放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本书是著名民俗学家、春节申遗主笔萧放撰写的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解读中国人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蕴含的情感、愿望、伦理和信仰;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喜气洋洋。每逢此时,四世同堂、合家安乐,推荐大家共读此书,在年头岁尾中的时间更替中体悟节日韵味。


扫码获取电子书《春节》


03 故宫院长说故宫

索书号:K928.74/L98

作者:李文儒


没人否认紫禁城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也否认不了紫禁城的设计者是最伟大的设计家。可是,也没人能够明确指出谁是这位最伟大的设计家。朱棣不是,参与营建紫禁城的那些有名有姓的人们也不是。紫禁城其实是一个“主题先行”的艺术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确切地说,紫禁城是中国古老哲学诗学和传统礼制礼教的格式化、物象化、美学化,是集体无意识的创作。



悠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紫禁城定位奠基的原点,是紫禁城营建的基准线,或者说古老文化、礼制理念左右了建筑审美取向——这大概正是中华民族建筑审美的独特性所在。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用最有效的文字配以私藏图片180幅,精彩演绎故宫的前世今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此揭开紫禁城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关键。


扫码获取电子书《故宫院长说故宫》


04 国宝来了



作者: 马菁菁


《千里江山图》等尺幅复制品展于郑东图书馆三层东侧。


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一直谜团重重,大部分结论都是通过题跋得出的。最重要的题跋是蔡京写的。至于希孟的姓氏,最早的记录并不在宋朝,而是几百年后的清朝——这个人凭空消失了几百年。宋荦《论画绝句》说:“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宋荦的故事与蔡京的题跋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流传的令人心碎的故事——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得宋徽宗亲自调教,不到半年就画出了巨作,可惜只画了这一幅画便去世了。本书选出21件国宝,作者通俗易懂地讲述中华国宝中的精髓以及历史背后的人文精神,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艺术、感受美。


扫码获取电子书《国宝来了》


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和呈现



索书号:G112/Q37

作者:(意) 马西莫·森帝尼



2003年,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这个超国家组织负责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保护它们不被消失,并确保它们为子孙后代保护。列入此项目的传统的艺术包括巴塞尔的狂欢节、希腊音乐Rebetiko、日本歌舞伎剧院、巴西卡泼卫勒舞、中国皮影戏和印度教朝圣大壶节等。在全球化日益深刻的当代社会,这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璀璨印记的表现、语言和姿态,应该得到完善的保护,以便留存给我们的下一代。翻开此书,让我们一次性看遍非遗之美,领略非遗的独特韵味。


06 天津市民俗类经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索书号:G127.21/Z5-1

作者:赵宏主编



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一座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的妈祖庙。天津天后宫位于原天津老城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津是港口,凡是大海所到之处,都会有天后圣迹,妈祖庇佑海上航行的游子能平安顺利的回到家乡,娘娘宫在天津人的文化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天津人在新婚时都必会至娘娘宫,朝拜天后娘娘。天津人观念中,也会将妈祖和送子娘娘混为一谈,天津人有去天后宫“拴娃娃”的习俗。天津还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网传天津孩子的元旦联欢的才艺表演是打快板、说相声并非空穴来风,本书还介绍了天津的茶楼文化,对天津的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进、内容与程式、风俗趣事、经典场景进行了全面的呈现。


07 吃食和文学



索书号:I217.52/W26(2)

作者:汪曾祺


天津吃萝卜是一种风气。五十年代初汪曾祺到天津,他的同学父亲请他们听曲艺。座位之前有一溜长案,摆得满满的。除了茶壶茶碗,瓜子花生米碟子,还有几大盘切成薄片的青萝卜。听“玩艺儿”吃萝卜此风为别处所无。天津谚云:“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吃萝卜喝茶,此风亦为别处所无。



本书还收录了汪曾祺很多关于美食的经典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和对旧日快乐生活情景的缅怀眷恋。这种淳朴自得的情志,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扫码获取电子书《吃食和文学》


08 君幸食



索书号:TS971.2(2)/D71

作者:(英) 扶霞·邓洛普


中国最著名的猪肉菜肴之一“东坡肉”(Dongpo pork),以他来命名实在恰如其分。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府,负责督导疏浚杭城中风景秀美的西湖,那时湖中淤泥堆积,水草蔓生,堵塞不流。传说当地人对他的疏通之功感恩戴德,过年时给苏轼送去他爱吃的猪肉。苏东坡被百姓的慷慨淳朴所打动,吩咐仆人将猪肉红烧,送还给乡民品尝,还要配一壶酒做礼。仆人误以为要用酒来烧猪肉,就这么办了,结果一不小心,做成了一道美味无上的菜肴,从此经典永流传。


作者以英国最常见的中餐外卖菜肴“糖醋肉球”作为开篇,介绍西方世界对中国菜的理解与误解。从麻婆豆腐、东坡肉、一品锅、醉蟹,到小笼包、刀削面、罗宋汤、慈母菜;从《礼记》《诗经》《本草纲目》《随园食单》,到晏子、屈原、苏轼、袁枚。谈论中餐的起源、食材、技法乃至思想。中餐是技法,也是哲学;是治愈身心的良药,也是文明与荒蛮的分界。


扫码获取电子书《君幸食》


09 我的母亲做保洁



索书号:I253.7/Z64-3

作者:张小满


母亲常常在春节想起外婆,她在春节所进行的一切充满仪式感的流程,都是从外婆那里习得的。在母亲的记忆里,大家庭的年从腊月半就要开始忙了。在贫苦的岁月里,似乎一年到头的辛苦都是为了过年这一天。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外婆不让别人插手灶台上的活儿。她会熬一大锅苞谷米,在深夜包饺子。初一早上,她一个个喊孩子们起来吃饭。“二女子,快起来吃饺子啊!”外婆这么喊母亲,那是母亲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当我们一家人离开乡村后,上面这些习俗也就渐渐消散了,那些片段留在了母亲的记忆里,也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母亲也在乡村度过了她生命力最为丰沛的岁月。这种仪式给她以尊严,也给了她面对来年生活的动力。


当母亲成为一名城市保洁员后,“我”与母亲重新生活在一起。母亲用批判的眼光观察“我”的生活,而“我”也激烈地回应。但“我”爱母亲,更想理解母亲。通过保洁员群体的故事,或许我们也能关照自身的处境,对自身的生活有所省视。至于“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的真正理解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记录、书写母亲生活的这一过程,令“我”与母亲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信任对方、支持对方。


本书故事以52岁的农民母亲春香为主人公,春香跟着女儿到深圳生活,以她在深圳的保洁员工作进展推进章节安排, 以人物为主要线索, 重新理解与故土亲人之间的牵绊, 呈现母亲这一代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是一本纪实作品。


扫码获取电子书《我的母亲做保洁》


10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索书号:R4-49/B87

作者:薄世宁


本书讲述了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专家、生命守护者薄世宁医生20多年ICU一线亲历,19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作者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双重视角,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充满了人文思考。



时序更迭,岁月沉香,感恩生命因存在而美好,感恩我们拥有的健康平安,还能有企盼。愿蛇年,我们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平安健康,喜乐常在。


扫码获取电子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电子书使用方法请戳京东读书专业版使用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68q_EwiUzuD21_5meysSfA


1. web网页版

https://eds.tju.edu.cn/entry.do?rid=888&uid=713

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设备使用,阅读记录多终端同步。



2. 京东读书专业版APP

阅读体验更完善。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APP。



翻开书页,感受岁月的温度
在字里行间,体味新年的祝福
愿小天推荐的每一本书
陪你度过一个充满书香的春节
愿你与书相伴,心怀温暖
迎接崭新的一年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图书馆 冯骥才工作室

编辑 / 车亦凡 肖子博

海报设计 / 范逸涵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新年书单”点1000个赞(在看)↓↓↓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家国情怀,兴学强国是天大人不变的追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