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过了60岁的老年人,宁愿睡到中午,也别早起做这几件事

文摘   2025-01-10 16:30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老李,今天早晨没见你去公园啊,怎么回事?”


“唉,老毛病犯了,昨天晚上睡得晚,早上硬提着精神去跑了几圈,回来头晕眼花,差点摔了。”


老年活动广场上,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老李的脸上写满疲惫,手里拎着保温杯,茶香阵阵,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


他叹了口气:“以前觉得早起锻炼是好事,结果现在感觉越锻炼身体越差,连院里的医生都说我方法不对。”


听到这儿,几个老朋友愣住了:“早起锻炼还能不对?”


人到60岁以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一些年轻时的“好习惯”,现在却成了健康的隐患。


今天,小鹿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医生会建议“过了60岁,宁愿睡到中午,也别早起做这几件事”。



过了60岁,早起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很多人觉得,早起就是健康的象征,早晨的空气清新,晨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看似“健康”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 清晨是疾病高发的“危险时段”

医学研究表明, 清晨是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 。


早晨4点到10点之间,人体的血压会出现一个“高峰期”。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血压的波动,容易诱发心梗、脑梗,甚至中风等急性疾病。


而且,早晨刚睡醒时,人体的血液黏稠度最高,心脏和血管承受的压力也大幅增加。



2. 老年人的生物钟需要更多“缓冲时间”

年轻人可能一觉醒来就能精神抖擞,但对于老年人来说, 从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的过渡,需要更多时间调整 。


早晨起床过快,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轻则头晕眼花,重则可能摔倒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医生建议: 早晨醒来后,老年人至少应该在床上静坐3~5分钟,缓缓活动四肢,待身体完全清醒后再下床。



医生提醒:早起,这三件事千万别做!

那么,过了60岁以后,哪些早晨的习惯可能对健康不利呢?


1. 清晨不吃饭就锻炼

很多老年人喜欢空腹晨练,觉得这样能排毒减肥,还能“清清肠胃”。


但其实, 空腹晨练对老年人的身体伤害极大 。


  • 血糖水平下降
    经过一整夜的消耗,老年人的身体处于“低血糖”状态。

    如果不吃早餐就进行锻炼,很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甚至低血糖昏厥的情况。


  • 增加心血管负担
    空腹锻炼会导致身体动员储备的能量,心脏的负担随之增加,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风险更高。

老年人晨练前,最好喝一杯温水,补充一点能量,比如吃半个香蕉或几块苏打饼干,避免空腹运动带来的危害。


2. 起床就做剧烈运动

很多人觉得,早晨起床后“活动筋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 早晨刚起床就跑步、跳舞、搬重物等剧烈运动,反而会损害老年人的身体 。


  • 心脑血管风险增高
    清晨气温较低,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 关节和肌肉易受伤
    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肌肉和关节都处于僵硬状态。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


老年人早晨适合做一些轻缓的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做简单的拉伸运动。


活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8点以后,等气温稍微升高,再外出锻炼。



3. 清晨猛起猛坐

很多老年人醒来后,习惯性地猛然从床上坐起来,甚至马上下床活动。 这种动作对老年人的血压和关节都有很大的隐患。


  • 血压骤升
    猛然起身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容易引发头晕目眩,甚至摔倒。


  • 关节损伤
    老年人的骨骼和关节本身就较为脆弱,猛然起身可能会导致腰椎、膝盖受损。


建议: 醒来后,可以先在床上伸展四肢,活动下腰部,再慢慢坐起来,最后缓缓站立,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



过了60岁,早晨应该怎么养生?

既然早起做某些事不适合老年人,那么,如何才能让清晨的生活更健康呢?


1. 睡醒先喝一杯温水

早晨醒来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心脑血管的压力。


2. 适当做深呼吸和拉伸运动

清晨醒来,可以在床上轻轻做几组深呼吸,或者伸展四肢、活动手脚,帮助身体从睡眠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


3. 晨练最好选在上午9点以后

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最好选在太阳升起后,气温回暖时进行。运动内容以轻缓的活动为主,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



结尾

过了60岁,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才能让健康陪你更久。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拥有一个舒适的清晨,迎接每一天的美好时光。 


从今天起,放下对早起的执念,好好睡一觉吧!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