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州市贵池区,有一座被称为“活态”红茶博物馆的老茶厂,它见证了“中国红茶”出海的传奇历史,如今还在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今天,我们到这个老茶厂去看一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 殷天霁
1243这是祁红的一个标志,它代表了祁门的一个等级,目的港就是(日本)横滨,仔细看这个就很有意思了,这个就更早了。
眼前这些大小不一的金属物件叫作“唛头”,标记着建国初期中国红茶“出海”的目的地。然而从“皖南山区”到走向世界,却并非易事。在贵池茶厂这座国家工业遗产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里,至今还保存着国内唯一一套完整的木质联装生产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祁红制茶大师 汪松柏
用原木(制造),敲上去听得到,原木。它这个里面配备有十五面筛子,不同的孔号出来的茶叶不一样,(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保证我们的出口任务完成。
1950年2月,中国茶叶公司贵池茶厂在池口筹建。茶厂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出海换汇的历史使命。但是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无法提供符合出口需求的标准化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机械制茶应运而生。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祁红制茶大师 汪松柏
这个车间的设备是1950年代由制茶师傅跟机修师傅研制出来的,从手工演变到机械化加工,一个是提高生产力、一个是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
机械化制茶仅仅是第一步。由于不同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为了让风味更加稳定,达到出口要求。贵池茶厂还参与制定了红茶拼配的标准。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祁红拼茶大师 程晓祥
必须把不同品质特点的红茶在一起进行一个有机组合,贵池茶厂曾经在最高峰的时候(一年)达到6928吨出口红茶的量,它是全省唯一的祁门红茶拼配出口茶。
祁门红茶实现标准化之后,大大扩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来自皖南山区的“粗制”红茶,顺着秋浦河、清溪河来到池口,“精制”拼配后被细心包装。统一以“中国红茶”的名字,从池口港出发沿长江到达上海,然后被送往世界各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 殷天霁
我们这个老茶厂70多年一直每年都保持了平稳的生产、销售、经营,所以说它是一个活态的遗产。
从1951年建厂到如今,贵池茶厂已经走过了73年的时光。直至今日“润思”红茶依然保持着来自当年的“祁红味道”。当地以茶厂为中心,将长江池口段一系列工业遗迹修旧如旧地保存下来,结合“城市展览馆”和“小三线”博物馆,共同打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记忆空间。
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副局长 王永红
核心区我们也将带动整个老池口这个片区工业文化遗产整体的一个活态和提升,打造一个有国际视野、池州特色的,又一个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