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飞尸”:古代最恐怖的传染病

幽默   2025-02-04 10:30   黑龙江  

提示:点击上方追踪未解之谜一键关注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近期有关“病”话题比较多,而眼下的冬天之际,正是传染病容易爆发的季节。

                                                  

在古代,伤寒、瘴气、飞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都曾给中国古人带来了深重之灾难,阴影至今挥之不去。这里先说——“飞尸”。

                                                  


                                                  

“飞尸”这叫法听起来就让人有几分寒意。在古代传染病中,“飞尸”的别称最丰富,有“做注”、“遁尸”、“风尸”、“沉尸”、“传尸”等许多别称。这是什么传染病?如果说它是“肺痨”,不少网友可能就明白了——他就是很古老的肺结核。

                                                  

肺结核在今天已不可怕了,其实在几十年前,仍是对中国人健康威胁极大的病疫之一。因为传染性太强,人们谈之色变。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专门的“治卒中五尸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怪异的别称,皆因该病传染性强,不容易治:“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意思是家里有一人患上,就会传染给其他家人,造成全家死亡。

                                                  



以“传尸”一名来说,在汉魏时已出现。旧题汉华佗《华氏中藏经》即有“传尸论”篇,是这样解释的:“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意思是极容易从患此病而死者的尸体那传染而来,近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所谓“遁尸”、“风尸”、“沉尸”都是这意思。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则为肺结核志了新的病名,其在《巢氏病源·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五蒸”概念。


其中的“骨蒸”就是肺结核,意思是病入及骨,阴虚潮热由里外透,疴久难愈。巢元方对肺结核病症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手足心热,腰痛嗜睡,秋冬可,春夏极。”




肺结核对中国人的祸害历史久远,成书于先秦时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到。其中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这样的说法:“微急为肺寒热,怠情,咳唾血。”这里的“肺寒热”就是肺结核病。


古人认为,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虫”。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称,“虫啮其心肺”。这些“虫”又称“痨虫”、“瘵虫”,其实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致病菌。现代医学已发现,肺结核确实是由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证明古代中医所说的“虫”确实存在,相当了不起。


到元代,还出现第一部专治肺病的专著《十药神方》。撰者为著名医家葛可久,他从止血、止咳、祛痰、补益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治疗结核病全方位医案。




肺结核在古人眼里是必死病,但从史书记载为看,还有医家有偏方绝技治愈过肺结核。《新唐书·方技传》中提到了一名叫许胤宗的隋唐时期人,就是当时治疗肺结核的专家。


当年关中一带肺结核病大流行,传染上即死,是许胤宗拯救了这些患者,原话是这样,“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


许胤宗所用的是什么偏方?至今没有搞清楚,以致有学者怀疑史书所记有误。在古代,想治愈肺结核是很难的,“胤宗疗视必愈”的说法,或许古人的一种褒奖说法,形容他医术精。



得了肺结核,首先的症状是低热,食欲差,一天24小时随时伴有咳嗽,有痰,严重者体重一般不会超过100斤!您甭看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保不齐谁的体内就藏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呢。所以啊,龙大姐劝您别瞎玩瞎混,尤其是那些不喜欢打伞的主儿,中标以后可没人救你!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追踪未解之谜
↑↑↑点击关注本公众号,立即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