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拉斯·席夫(Schiff András,1953—)
当世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
席夫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5岁开始学琴——这个年龄按今天北京打算走专业道路的琴童而言都不算早,对比一下:郎朗是3岁学琴,阿格里奇是2岁学琴。席夫学琴的道路很正,没有琴房老板或业余的母亲,一开始就是随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教授学习,先是伊丽莎白·瓦达什,后来是帕尔卡多萨和弗伦兹·拉多斯(Ferenc Rados)。拉多斯对他影响很大,他教会了席夫“弹好钢琴的各个方面:如何让两手产生音乐、自我控制、自我倾听,以及如何音乐性地而不是机械地练琴”。后来,席夫还曾跟随20世纪最好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之一的乔治·马尔科姆(George Malcolm)学习。
作为钢琴家,席夫一生获奖无数,荣誉等身。如:1990年凭借巴赫《英国组曲》获得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同一年,因舒伯特与彼得·施莱尔的音乐会获得BBC留声机奖;1991年获得匈牙利音乐最高奖“巴托克奖”;2007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巴赫奖”,以表彰“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演奏或学术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2014年,被授予英女王爵士勋章,从此跟索尔蒂和弗格森一样被称为“席夫爵士”;2022年,被巴赫生前最重要的城市莱比锡市授予“巴赫奖章”……不过,在很多古典音乐从业者和资深乐迷眼中,席夫的意义是远超越这些奖项的。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席夫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却最重要的“学者型”演奏家。
就台风来讲,他的舞台呈现显然不如郎朗、王羽佳那样场面火爆、张扬个性,但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讲,却是某种程度的“尽善尽美”。他并不轻易上台,会认真对待所要演奏的每一首乐曲,常常会为某套曲目准备很长的时间。最终呈现出来的是,音乐诠释极为考究,音色细腻漂亮,细节处理独具匠心,现场表演与唱片“无限”接近。很多演奏家的表演,油都漂在水面;而席夫撇开了所有的油,只留下一汪清水。他的表演既符合作品的时代风格与审美特征,亦融入了大量他个人的音乐理解,往往让作品本应呈现的面貌放在前景,而他的个人理解则在背景,最终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席夫的音乐往往浓香醇厚,值得细细品味。这里可以举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您不妨听一听他对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主题的放慢延迟之下的一唱两叹处理,巴赫《二部创意曲第一首》的装饰音处理,听一听巴赫对《哥德堡变奏曲》萨拉班德舞曲主题每一次反复的变化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有点像相声演员中的马志明——他不跑马拉松,并非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却是最广受业界和资深爱好者认可的。
亦因此,席夫的音乐会常常会只选择那些入他本人法眼的曲目,不迎合市场,非常个性。正如2011年他第一次来中国,在国家大剧院,演奏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贝多芬晚期第Op.110、Op.111两首钢琴奏鸣曲。相当艰深,没有一首流行曲。而这一回依然如此,甚至更为极致。
在1月1日音乐会当天,席夫会早早前往音乐厅寻找灵感,根据音乐厅内的环境、音响效果、乐器,以及当天的心情,从巴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诸多名篇中精挑细选,组成音乐会的曲目。他力求以这种方式,连接现场,“打破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隔阂和界限”。2号的演奏曲目则为巴赫《赋格的艺术》。是的,只有一首,巴赫《赋格的艺术》。
十年前,席夫接受采访,回答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乐曲是什么?”
席夫没有丝毫犹豫,淡然回答,仿佛他已经思考过无数遍,“当然是巴赫!也许是《哥德堡变奏曲》或者《赋格的艺术》,还有《b小调弥撒》。”
第二个问题,“你还有没有没弹过的巴赫作品?”
“大部分作品我都弹过了。如果有,那就是《赋格的艺术》。这部作品我计划用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它。如果我能学完的话,我就会录制这部作品。但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巴赫在生前都没有完成它。我已经快60了,我还没有勇气碰这部作品。我会在自己家里给自己弹。但是我不确定要不要公开演奏,把它搬到音乐会上。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作品。”
如今,十年过去。
什么样的曲子值得席夫准备十年?
2025年1月1日、2日,我们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静候他的到来。
开票时间
2024年12月11日(周三)14:00
售票政策
为保障您的权益,请您在以下国家大剧院官方渠道购票:国家大剧院官网、国家大剧院智慧管家微信公众号、国家大剧院智慧管家微信小程序、订票热线66550000、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艺术中心售票处现场、官方授权票务代理机构大麦网、猫眼演出、大眼睛票务、保利票务。
文案:喻宇
编辑:李思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