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嬴政!

文摘   历史   2024-09-28 08:00   广东  



他,
一出生便沦为人质。
8岁,
得以跟随母亲回归故国。
13岁,
即王位。
21岁,
剪除两大权臣而后亲政。
39岁,
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他离我们很远,
远到足足跨越了2230年,
远到被历代骚客涂上层层浓妆,
远到我们早已看不清他真实模样。
他又离我们很近,
近到我们说汉语写汉字时仍会想起他,
近到我们提起郡县时仍要感念他,
近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都深深镌刻着他留下的统一意识和文化基因。
他便是,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
从落魄邯郸的秦国人质到一统天下、前无古人的九五之尊,从任人摆布的懵懂少年到杀伐决断的城府君主,命运跌宕起伏,朝局云波诡谲,他在隐忍中畜养格局,在苦读中磨砺勤奋,在背叛中锻造坚韧,最终一飞冲天,挥洒出最为亮丽夺目的人生。他的人生堪称一场最为精彩的逆袭,我们虽无法也不可能复制其成就,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我们从其身上吸取养分。因为,历史的就是现在的。
从孤勇者嬴政身上我们至少能够汲取以下四种养分:
一、格局之大

只有牛羊才成群,虎狼豺豹都独行。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让群臣就国家的治理模式展开讨论,当时的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到底该实施分封制还是集权制进行了一场大辩论。王绾认为:在秦国之外应该实行分封制,齐、楚、燕等地位置偏远,派王子们去镇守有利于统治。而李斯认为:正因为当初有这些诸侯国,天下才有了连年不休的战争。如果还是分封诸侯,历史将会重蹈覆辙。一边是权倾朝野的丞相相王绾,一边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李斯。大部分朝臣都支持王绾的建议,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嬴政选择了支持李斯。客观来看,选择分封制更有利于赢得既得利益者的拥护,也更利于收服旧势力(秦朝二世而亡,复辟分封制是根本原因),但这却是历史逆流,如果选择分封制无异于将风险和问题遗留给后人,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留给国家。此时,帝王的格局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万幸,嬴政是一个有大格局、大气魄的人,没有从众,也没有惧旧。虽然秦帝国二世而亡,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斗争直至汉武帝时期才彻底解决,但正因为嬴政第一次将大一统的意识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才让后来的历代帝王都有了大一统的思想,今天的中国才不至于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一样不断分裂。

帝王的格局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而个人的选择也会改变人生的轨迹。选择考验格局,而格局决定命运。面对选择,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要从众流俗。

二、计划之严
制定计划并集中资源干下去,就是胜利!
剪灭六国,秦一以贯之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为了有效执行这一战略,秦军制定了极其严密的军事计划,在该计划中秦军要从成皋、荥阳向东推进至濮阳,最终必须拿下军事要地濮阳。秦始皇灭六国花了26年,其中仅仅为了执行向东推进占领濮阳这一计划,秦始皇就足足花了11年的时间,其计划之精密、等待之耐力、执行之坚定可见一般。
确定了计划就集中所有力量沿着既定路线矢志不渝的冲击,直至达成目标。人生亦是如此,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一个可达成目标的计划,然后保持沿着既定路线一步步执行下去的耐力和决心,最后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学习之勤
所谓天纵英才,所谓文韬武略,那不过是努力的另一种代名词罢了!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无论大小事务嬴政都会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来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按照史学家折合计算,嬴政平均每天要完成51公斤的文书审阅工作,平均每份竹简按38个字来计算,嬴政每天阅读和处理文书将近31万字。即使他对文书只是大致浏览或择要批复,以每天工作12小时计算,每小时过目的文字也在2.6万字左右,其勤奋和辛劳非常人所能承受。
此外,在嬴政称帝后的十一年间,共有五次出巡,约占其帝国时期三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说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一直处在奔波的路上。他的一生真正的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世界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四、用人之度
欲成大事,既要有识人的眼光,更要有用人的度量!
与历来被指斥为暴君的形象迥异,嬴政其实是一个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度的帝王。从郑国被重用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郑国本是韩国派来行“疲秦”之策的间谍,想通过大兴水利工程来花掉秦国扩军备战的专款,借此消耗秦国的国力。没想到事情败露,郑国被吕不韦捉拿。当吕不韦将郑国押解到秦王面前时,秦王立刻叫人松绑并对郑国说:“先生受韩王之托,重韩王之事,不惜以身犯险,嬴政十分敬佩。现在先生在秦国犯了死罪,可谓以生命报答了韩王。但是我不杀先生,先生现在的生命已经与韩王无关,我求先生能够像对韩王那样对我秦国,嬴政绝不会亏待先生。”郑国听了秦王的话,立刻跪倒在地,说道:“韩国气数已尽,我只不过在帮它苟延残喘,大王今天不杀我,我一定以死替大王效力。”秦王扶起郑国,对他说:“将来水到渠成,就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叫郑国渠”。
郑国走后,吕不韦对秦王说:“大王这样对郑国,未免过于宽大,恐怕于法度不合吧?”秦王说:“在水渠上我们耗费了无数人力财力,杀了郑国,秦国没有懂水利的人取代他。这样一来,我们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我不杀他,让他把水渠修成,这样关中缺水的问题就可以永远解决,这是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吕不韦说:“大王看得比我深远,只是怕郑国不会真心侍秦”。秦王说:“韩王对郑国只不过是有俸禄之恩,郑国就对韩王卖命,我对郑国有活命之恩,而且俸禄远远超过韩国,郑国一定不会负我!”
事实证明,洞悉人性的嬴政处理是非常英明的。不到三年水渠修成,八百里秦川一片沃土,成了秦的粮仓,为秦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史记上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秦始皇想要登顶南岳衡山,乘船经过湘水,忽然江面刮起大风,卷起数米高的风浪,巡游中的许多船只都被掀翻,秦始皇的计划不得不停止。众人上岸后,秦始皇问左右,这里的湘君是什么神?身边的人回道:湘君在民间又叫湘水女神,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去世后葬在这个地方,后人尊湘君为神,立湘山祠。秦始皇刚才差一点掉到江中,听说是湘水女神作怪,非常愤怒,于是调遣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让湘山成为一座秃山,还把湘山涂成了囚服的颜色(《史记》记载“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秦始皇认为打败了湘水女神,之后再无停歇,直接返回咸阳。
山神也不能挡我!秦始皇嬴政这是何等的霸气!也许只有拥有如此霸气的帝王才能终结一个旧时代,开创一个新时代!而在这位霸气的帝王身上,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总结其毕生智慧的话,我想我会用这四个字:事在人为!
以天为隶,地为奴!
三千刑徒齐伐木,漫天湘山尽囚服!
致敬这位2230年前的孤勇者!

— THE  END —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经典文章!
金正恩是怎样选保镖的?
普京是怎样收拾寡头的?
金正恩是怎样反贪的?
金正恩是怎样防身的?
金正恩是怎样检查工作的?
美国是怎样通过留学生搞垮苏联的?
蒋介石是怎样培养蒋经国接班的?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有多腐败?
叶利钦:苏共人数最多的时候,恰恰是它最虚弱的时候!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去后台看历史卸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