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好生活”的伦理意象

时事   2024-10-15 16:30   北京  

伦理学是关于善的知识体系,因为它力求引导人们去认识善、力行善并达到善生活的理想状态。然而,对于“什么是善”这一看似极简单的问题,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思想史上,不论人们对于善的看法是多么的对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论善者都共同使用着“善”这一语词。古籍中“善”语词的用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无不指向“好生活”。

要搞清楚“善”语词,首先必须从历史文化的视角上厘清人们对于“善”语词的用法。廓清了这个基点,才有可能在历史文化的地基上筑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伦理学大厦。《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等作为具有很高权威性的文字学著作,在研究了它们之前的古代经籍和古代文字学著作的基础上,曾综述过“善”语词的不同含义。

善字,古文作“譱”,结构上“从誩从羊”。善字可以在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感叹词等意义上使用。其含义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作为形容词的善,至少有以下7种用法:吉祥、善良、美好、高明、友好、熟悉、多;第二类,作为副词的善,至少有以下5种含义:很好地、擅长、易于、多、大;第三类,作为名词的善,至少有以下4种含义:善良、通“膳”、姓、通“单”;第四类,作为动词的善,至少有以下9种含义:赞许、稳妥处理、优化改良、擅长、喜好、羡慕、友好、爱惜、揩拭。善字除了上述四类用法之外,还可用于表示同意的应答词或赞赏的感叹词。

以上善字的20多种用法,几乎都是在褒义上使用的。归结起来,善字的主要意思有十种:其一,是指人或者事物在品质上的善良和优越;其二,是指事情的好或美好;其三,是指态度上的喜好、赞许、珍视、爱惜和羡慕;其四,是指技能上的擅长和高超;其五,是指人际交往上的熟悉、亲善和友好;其六,是指行为、风俗上的改善;其七,是指事务上的修治和很好地处理;其八,是指美食,特别是正式宴席上的膳食;其九,是指数量上、程度上的多和大;其十,是指未来势头上的吉祥。

语言以及传达语言的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从更深的层次说,语言及其传达语言的文字是特定的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实践的文化积淀。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了某种认识,把这种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交流,当这种交流达成共识并趋于稳定的形态时,为了便于在群体中传播,就形成了表达这种思想认识的固定的符号或文字。

“善”语词之中,凝结着善的最抽象的意义,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文化共识的体现。正是这种文化的共识,使持不同观点的人们能够在一起交流不同的心得,能够在一起争辩,并在争辩之余恪守着相同或相近的生活规则。

善字的用法看起来包罗万象,但实际上都指向一点,那就是好生活。有利于或有助于人们过好的生活的事物、品质、行为、技能、关系和趋势等,都被视为善的事物。一个人在品质上是善的,那一定是有利于过好生活的。我们所用的事物在品质上是优越的,那一定是有利于过好生活的。凡可以称善者,也一定是有利于过好生活的。人们在态度上喜好的、赞赏的、珍视的、爱惜的和羡慕的,无疑可直接导致好的生活,故而均可称为善。技能和特长上的高明,有利于好生活,故而亦称为善。人熟比人生好办事,亲善、友好比敌对和斗争更有利于好生活,当然会被视为善。行为和风俗上的改善,事务得到很好的处理,无疑有助于好生活,故人们把这些也称为善。

至于美食,那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东西,民以食为天,称其为善或膳可谓恰当得很。“大”和“多”代表着程度和数量上的规模和丰富,人们对于好事向来不厌其大其多,对于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来说尤其如此,故而其被称为善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人想过好生活,莫不忧虑未来,而未来势头和运气上的吉祥可以让人更容易熬过眼下的艰难时节,更可谓善莫大焉。

总之,古籍中关于善的诸多用法,给我们一个十分明晰的印象:善是与人的好生活紧密相关联的一个范畴,即有利于人的好生活的方可称善,反之则不可以称善。

“善”语词的诸多用法中的共通意蕴既然都与“好生活”相关联,那么,这一抽象意蕴必然凝结在“善”字之中。当我们进一步追问“好生活”在原始的意义上究竟何指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善字的结构就会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的头脑里:与人的好生活相关联的这个善字,汉字何以写成“譱”,为什么在字形结构上“从誩从羊”?

“譱”字由虚实两部分组成,实的部分是“羊”,虚的部分是“誩”。我们要弄清善字的本原性含义,就要先审视构成善字的实体部分——羊。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羊是一种好东西。“羊”这个字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就是羊这种动物的象形。谋食可以说是原始人的第一要务,而得到好的食物可以说是原始人的第一追求。对于营养缺乏、饥肠辘辘的人们来说,能吃到肉当然算是好生活了。在孟子的时代,尚把“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何况在原始时代?原始人在狩猎时碰到一只羊,那可以说是大大的好运了。羊跑得虽快,但与人类相比,耐力较差,也不算很聪明,只要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猎到。而且羊不像狮虎那样有尖牙利爪,对人没有致命的威胁。羊肉性温而鲜美,羊皮保暖而轻柔,能猎到一只羊,衣和食便都可暂时无忧了。狩猎时代的人们碰到一只羊岂非大大的运气?因此,把羊作为吉祥和运气的代名词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例如吉祥的祥字。

然《考工记注》何以称羊为善?对于古人来说,羊的首要的或最原初的价值就在于能做成营养丰富、鲜香可口的美味佳肴,即它的膳食价值。在古文中,“善”与“膳”通。“膳,具食也。从肉,善声。”羊的膳食价值在于能保存和活跃人的生命,可以使饱受生存威胁的人们感到高兴和满足。只有人的生存得以保障,其他的善才是可能的。

在人类历史上,人的生活的改善莫先于、莫大于膳食方面的改善。膳食方面的改善关系到人生存质量的改善。对于古人来说,与这方面的改善相比,其他方面的改善都是次要的。羊作为主膳者,在人类生存改善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膳与善通,为什么称“羊,善也”,为什么善字在字形结构上以“羊”为主体了。善字从“羊”,就是以羊之象形直接表明“善”这个语词的本原性意义在于有益于人类生存。

我们再来看善字的另一个构成部分“誩”。“誩:竞言也。从二言。凡誩之属皆从誩。读若竞。”竞言即争言。善字的结构从誩从羊,显示着善字与人的言语评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善字,由二“言”(或二“口”)抬起,意思极其简明,它不过是说人们争言羊是最好的。它对人来说是最好的食物,因而古人在献给神灵的膳食中也以它为最理想。关于这一点,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释“善”条云:“善:会意字。金文用羊表示,意为美味,会连连称美之义。篆文整齐化,或简化从一‘言’。隶变后楷书写作譱,今规范化用善。……‘譱,吉也。从言,从羊。’本义为美好。”这对善字所从“言”之含义解释得甚为贴切,深得善字的本来意蕴与意象。中国古代先民,在狩猎后深感疲惫,夕阳西下,他们坐在地上休息,满足地看着俘获的那只羊,争相感叹:“家里的老人、媳妇和孩子又能饱餐一顿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这就是善的原初含义,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字,它可以用鲜明的画面感赋予我们和谐的价值观与饱满的伦理意象。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10月14日第8版

本期编辑:王    雪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1999年9月创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