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踏入古稀之年,我正式告别近50年的教师身份。
无论是在学生眼中,还是在同事眼中,我都是一位爱唠叨的人。相信很少老师会像我一样,因为爱唠叨而全校闻名。
这种性格完全是“继承”自我的母亲。自我有记忆以来,母亲对我的唠叨从未间断,即便我现在已年届七十。
母亲是一位钢铁般的女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魄上。
父亲在我14岁那年因病去世,当年我最小的妹妹才两岁,母亲身兼父职把我们四姐弟妹拉扯大。
那个年代,买大米要用粮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连买布料也要用布票,没有票这些都无法购买。然而,即便有票,我们也要节衣缩食,因为全都定额定量,根本不够一家子的需求。
每天早上,母亲抓一把米煮一大锅稀粥,从早吃到晚,准确地说,应该是从早喝到晚。毫不夸张地说,当年走路稍走快一点,都能听见肚子里的粥水发出声响。母亲每次舀稀粥都小心翼翼,尽可能多留点米给我们。
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干农活,单薄的身子在冬天也只是穿着单薄的补丁衣裳。
除了日常的农活,母亲还要去挖野菜,挑井水,捡柴砍柴,有时候隔壁村镇需要人帮忙干体力活,母亲也会去,为的是多换点口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相信母亲弱不禁风的小身板竟然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劳动,在她身上看到了何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跟她身体一样强大的,还有她的嗓门,她在家门口大吼一句“回来吃饭啦”,就能召唤在邻居家玩耍的我们。有时候她在家里训话,邻居也会听得很清楚。
母亲生性健谈,即便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她都能轻易打开话匣子。
改革开放10年之后,我们全家都从村里搬到了市区,母亲跟我大弟弟住,帮忙带我弟的儿子。搬到出租屋没多久,母亲已经和周遭几栋楼的邻居都打成一片了。
母亲是个热心肠,邻居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出手,也会主动跟邻居分享生活的小智慧,发现哪里有好货便宜货便会告之邻居,因此广受欢迎。
即便身体有各种病痛,母亲永远都充满能量,永远都笑容满面。
母亲40多岁就经常手脚麻痹,发作起来难以入睡。60岁不到就开始驼背,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严重,可能跟年轻时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有关。70多岁的时候视力和听力已变得很差,后来更因此在过马路的时候被摩托车撞伤,导致行动不便,出入都需要拄拐杖。
尽管如此,母亲的心态依然非常正面。后来检查出来有白内障,她很积极配合做手术,不像其他老人家讳疾忌医。她也不像一些老人家抗拒戴助听器,因为对于热爱社交的她而言,听不清简直是活受罪。
再高龄一些,没有力气拄拐杖走路了,她也不介意每天坐着轮椅到小区楼下跟邻居聊天。碰上跟她有相同健康烦恼的邻居,她还会热心分享自己的经验,希望他们也能尽快去处理,以免把病情拖严重。
母亲常言:“问题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接受,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她的口头禅,是她对待逆境的态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母亲对新鲜的事物依然还保持着好奇心。
带大孙子孙女之后,落得清闲的母亲先后学会了打麻将、斗地主,再后来甚至还会用平板电脑玩些简单游戏,会的东西远比我多。尽管她没读过书,但认麻将上的字对她而言毫无难度。
疫情那几年,大家少了见面的机会,母亲学会了微信视频聊天,她很兴奋地向我炫耀,她的新助听器可以通过蓝牙连上平板电脑,就跟小孩子获得新玩具一般新奇雀跃。
那会,她每周至少给我们打一次视频电话,每次都要问一遍我一家的身体状况,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护。一听说我复课,总会嘱咐我上课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一定要做好消毒……即便我已经当奶奶十多年了,但依然是她眼中没长大的女儿。
我弟弟的孙女出生之后,家里多了很多玩具,母亲开心地跟我说,现在的玩具可多花样了,“科技真的厉害,拿笔划一划就能教你读字!”有时候她还会陪曾孙女一起玩各种玩具,像极了一个孩子!
小时候觉得世上最难的事,是让母亲安静片刻;现在觉得世上最幸福的事,是还能听到母亲中气十足的唠叨:开空调睡觉记得盖好被子;降温了,记得多穿衣服;多吃点补补身子,不年轻了……
每一句唠叨都承载着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爱,每一句唠叨都是直达心坎的暖流。
其实,我们从母亲身上承传的不仅是通过唠叨关爱他人,还有她坚韧不拔、开朗乐观的性格。
感恩母亲言传身教,我们从小到大每一步才走得如此踏实,每次面对逆境才能坚强应对,我们的后代才能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下成长。
编后记:本文作者凌女士的母亲及丈夫都是海之声助听器的用户,平时凌女士会和丈夫一起参加海之声的客户活动。与凌女士交流过程中得知她热爱写作,于是我们诚挚约稿。十分感谢凌女士提供了一篇佳作,和大家分享母亲的励志故事!相信凌女士母亲身上的闪光点影响的不仅仅是家人,也会感染她身边的人以及我们的读者!
点击文末“写留言”跟我们分享吧!留言被精选后可获得20海贝哦!
注:海贝可以在听博士微信小程序或听博士APP上兑换智能数码产品、小家电、厨房用品、家居家纺、清洁纸品、个人护理用品、学习用品等上百种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