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怎样确认水资源“家底”?

政务   2024-09-09 18:41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襟江带海,拥湖枕河。江苏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比居全国首位,“水韵江苏”是我省一张靓丽的名片。


水资源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矿产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然而,以往水资源调查往往侧重于满足开发利用需要,存在地表与地下分离、数量与质量脱节、成果与国土空间结合不紧密等实际情况。因此,尽快摸清江苏水资源“家底”,已成为推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江苏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如何开展?调查成果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日,省自然资源厅专题调度加快推进全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随后,记者跟随调查团队进行了实地探访。


水资源“家底”怎么“摸”

个地区的水情、水资源“家底”如何,除了能影响自然环境,甚至能决定该地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宿迁市洋河新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作为全国知名的绵柔型白酒产业示范区,对优质地下水资源依赖性极高,其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直接关系到白酒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8月29日,记者来到洋河酒厂。在酿造二区的地下水取水口,工作人员正在对取水口进行监测,为即将到来的取水工作进行准备。洋河股份洋河基地副总经理时晓告诉记者,洋河酒厂每年地下水总取水量约为65万吨,像这样的取水口基地共有16眼,都需要基于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科学支撑划定酒产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和补给区。

“我们拥有名优窖池7万多口,年原酒产能超过16万吨,年成品产能超21万吨。摸清洋河新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家底,能够助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科学破解酒业高速发展与地下水供需之间矛盾,为区域打造‘酒都’提供支撑,真正实现‘以水定产’。”时晓说。

记者了解到,江苏以洋河新区为试点突破,从资源资产和国土空间角度探索由传统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调查拓展到“空间、数量、质量、生态”四位一体调查的路径方法。试点成果有力支撑了《宿迁市地下水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助力酒产区地下水保护、产能布局、产业调控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江苏全国率先编制出台《江苏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指南》,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调查的结果令人欣喜。省级专班地下水组成员、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所副所长万佳俊告诉记者,基于这些年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保护,通过精准划定补给区并实施生态修复,酒产区优质地下水来源得到有效保证,洋河地区地下水生态得到较好恢复,地下水位也回升显著。“在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实现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动态平衡。”万佳俊说。

除了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调查同样重要。8月30日,记者来到骆马湖调查点,省级专班地表水组成员、省测绘工程院基准与海洋中心副主任刘为东正在指挥工作人员使用先进的无人机、无人船等调查设备进行数据校核更新。

在现场,刘为东向记者展示了骆马湖最新水陆一体三维模型:中部、南部等呈均匀的浅蓝色,说明这里水底地形平缓,生态基底恢复良好;在西北部过去是采砂区,水底地形“支离破碎”,因此呈斑驳的深蓝色。通过调查建立实时储存量计算模型,可以精准调控骆马湖及周边区域水资源。

“除了湖泊水底地形测量,把河流、湖泊、水库、坑塘一体纳入调查,重在摸清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和年度变化情况,全面摸清家底、准确掌握变化。”刘为东表示,江苏水网密布,水资源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已有成果价值避免重复投入,同时精准识别并更新变化数据。目前省内“七大湖”外业检核基本完毕,全省湖泊水储存量调查工作已完成85%。

“显然,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家底’,深度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处长杜国庆感慨道。


筑牢水资源“数智”基底
一直以来,江苏对水资源“家底”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深。原国土部门长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早在2015年我省就已完成主要湖泊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立足“两统一”职责,持续探索构建地表、地下水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和方法路径;2024年全国部署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我省全面开展陆域范围内包括淡水和咸水、地表和地下水所有水体的资源量和储存量调查……

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必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家底调查清楚,才能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配生态生活生产用水。杜国庆告诉记者,水资源基础调查内容丰富、技术手段多样、成果形式各异、应用领域广泛,数据融合、整合的需求更现实、更迫切,这就要求必须加快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字化水平。

过去,因缺乏对水域空间、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清晰刻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方式较为单一;如今,立足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水资源调查和应用转型,“数字化”成为一个重大“亮点”——

江苏综合运用“天-空-地-水”相协同的调查模式,明晰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丰枯水期的水面边界与水储存量;

率先提出构建一套城乡统筹、水陆一体的地表水三维模型,通过提供全面、精确的地理信息,在夯实“一张底版”、支撑流域数字孪生建设、优化城市治理以及促进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依托地下水资源智慧平台统筹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和储存量的计算和分割,推进在线评价全省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及可更新能力;

此外,江苏首次以国土“三调”为底版,推动水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致力于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水资源“一套数据”,对水资源进行“时态-空间-数量-质量-生态”五位一体管理,全面促进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我省正按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以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水资源基础调查数字化与智慧服务能力。借助数字化转型‘东风’,一幅水资源‘家底’调查的生动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我省水资源‘数智’基底必将越来越牢固。”杜国庆说。


击破“堵点”,水资源调查“风帆正劲”

水资源基础调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一些诸如关键技术难点、跨专业的工作组织如何统筹、调查成果如何支撑保障重大发展战略等“堵点”,成为水资源调查工作必须打通的“中梗阻”。

江苏地表水网密布、水流平缓、水深较浅、水况复杂,对部分水域监测难度较大,这是水资源调查一大难点;此外,水资源调查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地表、地下水两类水体调查原理、技术方法和实施路径都不相同,亟需各方面人才力量支撑。据统计,全省总计投入逾百家作业单位同时参与调查,技术标准的统一和成果的协调一致是摆在全省调查组织者面前的一道必须跨越的又一难关。

针对这两大“堵点”,经过探索实践,江苏已有了相应的对策,并且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调查人员因地制宜,发挥多种测量方式和技术交叉互补作用,努力攻克一道道难关。”以江苏省内坑塘、水网、湖泊群等复杂区域为例,刘为东介绍,除了引入无人机搭载新型探测装备外,团队还创新性结合以往应用于海洋的水深遥感反演技术,解决了干扰因素多、类型多样、水深分布不规律等问题,建立了一套只需要实测约2.5%的样本即可推演100多万个坑塘水深的技术方法,“这套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型湖泊、水库等小微水体,总计节约调查经费90%以上。”去年底,江苏总结攻关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指南》,与地下水资源成果一起被转发全国参考借鉴。

针对标准统一的难点,江苏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的‘总-分-总’工作模式和“四统一”的工作机制。杜国庆介绍,通过组建跨部门省级工作专班和技术支撑组,集中优势攻坚调查技术方法路径,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开展三次面向18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建立700余人技术交流群实时在线答疑;广泛组织现场交流观摩手把手教学,组织省市县三级核查队伍等有力举措,确保如期、保质形成全省统一成果。

调查成果关键在于应用,摸清家底是基础,结合重大发展战略深化分析评价应用效能是关键。“江苏肩负着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要自觉站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第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高度,率先突破国家要求江苏先行的改革事项。”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小卉表示,我省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全省水资源基础调查系列专题和综合评价成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江苏自然资源 

编辑:王   亚

审稿:宋时方

审核: 

宿迁自然资源和规划
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广大用户提供自然资源领域时政热点、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等广大群众重点关注的相关事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