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
常熟本土制作的微短剧计划
在虞山脚下正式启动。
这是虞山街道
依托山水资源,扎根历史文化,
以“微短剧+”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的全新尝试。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常熟,
一直以来都是
影视创作的“天然摄影棚”。
小编悄悄透露!
本次的剧组拍摄团队
将以常熟为背景,环绕虞山,
在景色优美的街道、
代表性景区等处取景。
🎬或许可以在剧中见到这山
清幽古寺,葱绿茶园,奇峰巨石,绝美步道,在虞山,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汇集一身,还有“徒步圈”顶流“雄鹰线”。
🎬或许可以在剧中见到这水
在尚湖,漫步栈道、乘坐竹筏,穿越350亩的池杉林,在16.8公里的环湖大道骑行、奔跑,与群鸟相伴。
🎬还有这满城园林
古树、回廊、假山奇石,步移景换……苏州园林甲江南,三分秀色隐琴川。
🎬还有这寻常巷陌
琴川河水静静流淌,老街老巷的时光晃晃悠悠,一晃便回到了从前车马慢的宁静日子。
咖啡馆、机车店、轻餐酒吧……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新交织的环虞山文化创意产业带一路延伸。
南门坛上,吆喝声、议价声、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市井的生活气息渲染得分外浓烈。
🎬还有这舌尖美味
一碗面
一枕糕
一桌鲜
跟着镜头,大家可以探寻到常熟那些深藏不露却极具价值的文旅瑰宝,透过这一个个鲜活灵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充分领略到常熟悠悠千年的漫长历史、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以及美如仙境的自然景观。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旅游+”和“+旅游”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业态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去年12月,苏州出台了《苏州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剧本创作、项目投资、取景拍摄、发行播映等十大方面发布若干扶持政策。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微短剧+文旅”的尝试为加强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虞山街道抢抓新风口,签约落户了品牌短剧产业基地项目,引进文化MCN机构,利用山水古城自然资源优势,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品牌短剧生态建设,赋能常熟产业集群高质量融合发展。
虞山街道希望以新剧开机为契机,
加快引入业内优秀的拍摄企业,
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扶持,
为这一全新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微短剧+”发展新模式。
结合虞山雄鹰线、非遗美食、历史街区等文旅元素定制文旅短剧,加强对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创意融合,让观众和旅游目的地产生情感连接,用轻量化、低成本的方式将“诗与远方”赠予游客,让“心动”变“行动”,让“流量”变“留量”。
结合茶文化、特色文创等特色品牌定制品牌营销、企业科普等短剧,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撬动流量密码。同时,用短剧讲述老字号品牌的传承故事,架起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新桥梁,创造新的增量空间,实现老字号在电商时代的蝶变新生。
目前,国顺影业短剧产业中心已正式成立,将携手知名短剧平台、资深导演,共同探索打造“短剧+电商”创新融合模式,助力电商转化率提升,推动电商行业向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打造环虞山短剧产业联盟,促进影视制作、服化道、发行服务等短剧产业链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环虞山直播电商产业带联动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消费市场格局不断演变,通过探索“微短剧+”融合促消费的新模式,挖掘城市文化、商业元素,以故事化、轻量化的表达方式,激发大众实地沉浸式体验短剧中商圈、景区、房产等相关场景,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搭建起促进家电、房产等大宗消费的坚实桥梁,进一步拓展消费体验边界,为实体行业注入新动力。
下阶段,虞山街道将进一步依托山水资源,扎根历史文化,链接本土品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启“微短剧+”发展新模式,跑出业态融合发展的“乘风加速度”。
审核 | 朱敏敏、徐红艳
声明:
【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原创或整理编辑。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公益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或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
欢迎大家关注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公众号、视频号、官方网站、抖音账号、小红书、微博
扫一扫即刻关注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