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面对心灵的写作——胡明刚《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品集》读札

文摘   2025-01-18 09:48   浙江  



新书消息,胡明刚的新书《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选集》成品书已到天台。

天台新华书店有售,定价68元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当当、淘宝、京东等皆有售


面对心灵的写作

——胡明刚《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品集》读札

陈向阳

寒冷的冬夜,在外面喝了酒回到家里,醉意朦胧中,看到胡明刚的散文新著《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品集》寄到了。趁着酒劲,我发出了一条微信,表达我的喜悦之情:“收到胡兄的新书,非常高兴。胡兄的新散文集凝结了他从事创作40年来的心血,从南方到北国,从北国到南方,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文字中,如酒如诗如歌!30多年前,他写老娘的散文把我看哭了,引发了好多人的共鸣。”

此刻,位于海拔千米高山的天台山上书院很冷,温度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来自兄弟的这份温情却伴随着书籍一起来到我面前,让我感到无上的欣喜、无比的温暖。

翻开这本素朴而厚重的散文集,里面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熟稔的,以前在各种报刊杂志或者公众号上读到过,也有不少是我剪贴过的。如今结集出版,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气质和艺术趣味,让我爱不释手。这是胡明刚散文的独有魅力!除了和书同名的经典名篇《江南蓑衣》,我又重温了一遍《母亲唱着山歌走过》,忍不住再次为之动容。这几十年来,我只有在读贾平凹的《祭父》、野夫的《江上的母亲》、彭学明的《娘》时,才有类似的感觉!

胡明刚的散文是挖心的。30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在家乡《天台山报》副刊上读到了一篇题为《母亲唱着山歌走过》的千字短文,这篇文章,作者写自己的母亲本是村里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家庭变故后,变疯了。十年动乱中,父亲因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当过连长,后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嫂离姐死娘发疯……母亲在楼上凄切唱山歌,作者在楼下记录歌词,直到四年后母亲离世。苦难的家史,充满血和泪,令人窒息般的沉重,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我读完后泪流满面。忍不住向编辑老师打听作者,老师说作者叫胡明刚,老家在天台北山一个偏远的山村,文笔很好,很有才华,在天台中学打工谋生。我立即给他写信,并跑到天中他的“蛤蟆居”去见他。从此,他是兄,我是弟,我们结成了莫逆之交。

不幸的遭遇,酸甜苦辣积成胡明刚文学创作的源泉。漫长的精神炼狱,逼着他埋头写作,不断地做自我拯救,构筑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园。明刚的人生底色是极其灰暗的,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沉迷于苦难,他举起手中的笔高昂着头颅写作,好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发表。平时有空他就逛书店,见到书就买,广泛阅读使得他博学多才。虽然他处理生活琐事木手木脚,丢东忘西,但写起文章来却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与人交谈有时语无伦次,写起文章却俯拾成趣。收入《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品集》中很多的篇章就是那时的作品,我特别喜欢,比如《读山品水》《山芋》《番薯》《素斋》《注想篱笆墙》《鸟鸣蝉噪皆人语》《潘岙溪钓话》……文章得山水灵气,自然纯粹、朴实空灵,有点汪曾祺的味道。这些文章也勾起了我在老家天台山时,和他一起参加笔会的往事。很多文章,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写下来的,我是第一读者。

后来他得到贵人相助,进入一家知名企业从事文秘工作,到市文联编过文学杂志。在爱人的鼓励下,20多年前,他从南方跑到北京工作,凭借自己的一支笔和满腹才华,闯荡京城,以文为生,在前几年才回到家乡,成立山上书院和文化名家工作室,北京台州两地跑。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蛤蟆居随笔》《北漂者心声》《天台茶》《徒步寒山》《石梁纪》等十余部纯文学作品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江南蓑衣》这一篇,入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并进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阅读训练》等二十余种教辅教材,诸多语文专家都写了有关此文的赏鉴文章。《江南蓑衣》这篇文章之所有成为经典,是他写出了一个当代人从乡村到都市漂泊的孤独和迷惘,行走在消逝中,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却失去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写到一个农民进城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引发了很多人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思考。《江南蓑衣》成了符号化的标签,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回归,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后期的《徒步寒山》、《石梁记》等书则是大量集中书写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文化的热爱。读胡明刚的散文,随处都可以触摸到他滚烫的感情在朴素的文字间脉脉流动。是贫困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他的感情。他写亲人和朋友的作品,其情感的穿透力给我带来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催人落泪。他写山水风物的系列短章,一样赋予山水人的感情,在满怀感恩的深情描写中,倾诉心中对故土的热爱。

《江南蓑衣——山上美文精品集》作为胡明刚的最新力作,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书中所选的数十篇散文,每一篇都是精品。“江南蓑衣”、“南方素描”、“山上意境”、“天地文心”,四辑文章,大多围绕北国与江南风物展开,这种跨地域的主题思考,深刻显示了他独特的视角与不凡的艺术才华。他写美食、茶道、风景、绘画、音乐、歌剧、佛道……书中有对江南细腻的感悟和对北国风光的深情追念,每一篇散文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的执着追求。这一切不仅是胡明刚个人经历的投射,更是许多人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渴望。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仿佛能够与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讨论人生的意义、存在的苦恼,以及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同时,书中展现的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景,使得每一篇作品都散发出一种深刻的地方文化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新书中的插画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胡明刚手绘的钢笔、毛笔字画相得益彰,为散文增添了许多色彩。文字与画作的结合,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那种恬淡的艺术氛围。

曾经文坛流行一句话:散文流出的是血,小说流出的是汗,电视剧流的是口水。胡明刚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以纯净的心态,坚韧地坚守纯文学的创作领域,不停地探索散文艺术,坚守写作理想,用心灵穿透生活,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散文是挖心的艺术,也是交心的艺术。只有当你掏心掏肺,把真心爱心真诚地交付给读者,才能换得读者同样真诚的欢迎。文学是人学,真诚相待真朋友,肺腑之言方感人!胡明刚的散文就是可以交心的,如同他的为人。朴实厚道,善良真诚。他依然如故,活得本真、自我、朴素、一如既往的真诚而执着。胡明刚的真诚体现在字里行间,是对亲人、对朋友、对艺术的真诚。如果散文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它的唯一背景就应该是真实的心灵和思想。没有心灵和思想的依托,没有精神内在的支撑,最好的散文也只不过是一种清丽的休闲读物,也只不过是种风花雪月式的无病呻吟。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作家,他所真正面对的只有心灵的真实和深度,而不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粉饰太平,它给人提供的是心灵的牧野,并热切地期待着读者能在那里放逐灵魂。

胡明刚老是说自己是农民,这或许是出于底层百姓的身世。但我认为他是天台石梁外胡村最伟大的农民,其实他早就不务农了,是一个“假农民”,多年后,他成长为一位知名的乡土散文家,一个真正的文人,他写真散文,讲真话。年近花甲的老胡,依然在体制外,为生存作种种的努力。写作为稻粮谋,但更多的,我觉得他的内心早已经跳出名和利的怪圈,为自己的内心写作,用文学慰藉心灵,安妥自己的灵魂。回归到写作的本源,是精神的需要,出于艺术趣味的本真、自我。

当然,无论如何,在我心里,《母亲唱着山歌走过》才是胡明刚散文永恒的经典。因为它影响了我的生命,最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了这位文学圣徒般的兄弟,在人世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成为知音。



陈向阳  浙江天台人,七零后,曾当过教师、记者编辑、金融从业人员,现在某大型企业任职。文学爱好者,有散文作品百余篇刊发于国内各大报刊,并入选多种选本,系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直作家协会会员。



江南一庐/摄

胡明刚,农民,自由写作者,乡土散文家。1965 年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山华顶东麓外胡村,从事文化工作三十余年,有诗歌散文作品三百余万字散见于《中华散文》《散文》《江南》《文艺报》《文学报》《读者·乡土人文版》等全国各地报刊,收录于《新散文百人百篇》《菩提树下:现代禅意散文选》等二十余种选集。散文《江南蓑衣》作为全国和多个省市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训练》等三 十余种教材教辅。著有散文集《蛤蟆居随笔》《北漂者心声》《天台茶》 《天台行旅》《徒步寒山》《石梁纪》《江南蓑衣》《读山品水》《云端歌行》等,编著文化普及读物《皇家珍宝》《北欧神话》《艺术课堂》等十余部。现居北京,并在天台山石梁镇成立“文化名家工作室”和“山上书院”。


全景新视界
社会民生,聚焦百姓生活点滴,展现时代风貌。旅游摄影,用镜头捕捉山河壮丽与人文风情。而其它类别则蕴含无限可能。三者共同构建丰富的内容世界,为人们提供多元视角,满足不同需求,丰富精神生活,引领我们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