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丨大唐“诗豪”沿江行

政务   2024-09-09 18:53   上海  




大唐“诗豪”沿江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诗豪”——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宝历二年(826年)途经扬州所作。



刘禹锡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和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与长江结缘,把长江的风土人情融入诗歌之中。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展现了江堤上酒肆林立、酒旗相望,人来人往、穿梭不停的热闹场景;“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描绘了情意绵绵的当地民歌,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则把码头的勃勃生机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刘禹锡始终不曾绝望,保持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从夔州任所调往和州。他从奉节乘船出三峡,过宜昌,顺流至江陵,写下了《自江陵沿流道中》。


他以“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来形容长江之漫长、江陵之险要。


途经江陵已是秋季,刘禹锡却能发出“山叶红时觉胜春”的赞叹,与他先前被贬朗州司马时“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展现了诗人奋发的精神状态和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



顺江而下,继续前行,刘禹锡看到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湖,他虽前后多次去来洞庭湖,但这次却是唯一一次秋季出游洞庭湖。《望洞庭》既是刘禹锡行脚的生动记录,又是他壮阔不凡气度的寄托。


水上行舟,寄情山水,这次转任和州,刘禹锡佳作频出。他途经鄂州武昌县(今湖北大冶),县东有西塞山,屹立江边,相传西晋大将王濬伐吴时烧断横江铁索即在此地。


刘禹锡抚今追昔,感叹历史兴亡,写下了《西塞山怀古》。威武的历史话剧在字词间跳跃,雄浑的历史画卷在诗句中铺展。



虽然不在朝堂之上,但刘禹锡仍在忧虑国家命运前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既是刘禹锡眼前的实景,又是心中所虑,更是家国情怀的彰显。


浩瀚的长江,承载着刘禹锡忧国忧民之情,涤荡着刘禹锡安邦治国之志。


来源:中国水事

上海水务海洋
这里是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公众号。发布上海水务海洋权威资讯,提供微服务,普及水知识,传播水文化,真诚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