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圩”字有两种读音:
① wéi
② xū
“圩”字的含义
土部,左右结构。
① 当读作wéi的时候:表示防水护田的堤岸。
【圩堤】在沿江、滨湖或滨海的低洼地区,用来防涝护田的堤防。
【圩田】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农田。
【圩垸】滨湖地区为了防止湖水侵入而筑的堤。
圩田
② 当读作xū的时候:表示集市。
【圩场】(xū cháng)集贸市场。
【圩日】集日,也称为圩期。
江南首圩——大公圩
来到江南,我们常能看到方方正正的稻田。田地如棋盘排列有序,水田纵横交错。
自古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宜人、降水充沛,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想要在河湖纵横的大地上,养活更多人,与湖争地,是南方古代先民世代不变的功课。
圩堤,这个让北方陌生的词汇,但在江淮地带,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江南,防水护田的堤岸便叫作圩。堤坝合围,圈出宝贵的土地。水被挡在外面,里面就成了一块圩田。
大公圩,被誉为江南首圩,也是中国著名的古圩之一。大公圩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总面积363平方公里,圩田31.2万亩,圩堤长78.2公里,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因围湖而成的大公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一直有“圩田收,食三秋”的民谚。
大公圩史称大官圩,早期由若干小圩组成,从三国、西晋到隋唐不断扩展,直至宋代最终联圩成大官圩。联圩后的官圩内,分布着东西、南北几道主水系,尤以从乌溪陡门至护驾墩的南北水系——官沟最长。田畴、村舍旁水系纵横交错,田岸杨柳依依,俨然一片水乡泽国之景。
然而,在开拓田地的同时,因围占河湖造成的水患之灾也不时发生。今天的人们学会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寻找平衡,不再对湖泊步步紧逼,退耕还湖,而河湖对人类也慷慨地给予了它的馈赠。
如今,大公圩水利工程历经千年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治水史的宝贵遗产,更是“沧海变桑田”的最佳见证。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