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榜样 · 第一期
▲图中右一为蔡小强
蔡小强,男,中共党员,1971年2月出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职工,2024年1月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马庄村任省派第一书记。
“驻”进群众最期盼的心底
自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无数有志之士投身其中,国核设备职工蔡小强便是其中一员。2008年8月,蔡小强入职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干就是16年,先后担任过生产车间组长、工段长、驻外项目施工队长等多个岗位,参与了世界首批三代核电项目三门核电、海阳核电以及近15年来所有公司涉及核电项目的原料下料工作,堪称是“资深下料专家”。他工作严禁细致、任劳任怨,徒弟们都亲切的称呼他“蔡师”。多年来,蔡小强数次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2024年初,他看到山东省选派新一轮省派第一书记的通知后,主动找公司党委组织部了解情况,有人问他:“老蔡,都要退休了,还有雄心壮志呐”,他总是笑笑不说话。他深知这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党龄22年的共产党员,他一直渴望将个人所学和满腔热情转化成为老百姓服务的实际行动,渴望把央企的责任担当践行在乡村的土地上。和妻子商量后,他果断报名,经组织研究,今年1月,蔡小强赶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马庄村任省派第一书记。
“
我是工人的孩子,能为群众做一点事,我觉得很荣幸。
”
马庄村作为西集镇的镇驻地村,村里老龄化严重,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少有历史人文景观,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集体年收入排在后位,这一切都亟待改变。安顿好后,蔡小强就迅速行动起来,为了更快的了解村情民意,他给自己添置了一辆电动车,方便挨家挨户走访。慢慢的,宿舍桌上的扶贫书籍和资料越来越多,有点皱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计划的具体事项:1月20日,节前工作: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烟花爆竹、督促寻访;2月19日,村干部座谈,制定周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他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治理村容村貌。村里老年人居多,在整修过程中,他主动参与其中,修路、清污、自来水管网改造,谁家缺少劳动力,他就和村两委人员齐上手,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村里的道路变得平坦整洁,公共垃圾桶有了自己的位置、健身设施修好了、村民用水也更方便了,在镇里人居环境考核中拿到了“一等奖”!大家看在眼里,对这位第一书记充满了感激。
如果前路难行,那就一路攀登
村容村貌的改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关键。蔡小强深知,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如同无根之木。于是,他先后拜访环保设备投资企业、调研养殖场、向种植棚户取经,在调研中,他发现酸枣、松子等产品加工效益稳定,可持续性增收。这个想法获得批准后,他发挥起“老本行”,开始牵头搭建钢结构厂房,加工特色酸枣、松子等作物和干果,在他的努力下,项目已逐渐走上正轨,预计投产后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也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难问题。
▲图为蔡小强参加村卫生所开业仪式
▲图为蔡小强与村委同志防汛
“
一定要带着马庄村的乡亲们增收致富过好日子。
”
驻村的日子里,蔡小强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把村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也把他当作自家人。半年多下来,他从听不懂方言沟通困难,到现在一脸骄傲说,“每次入户走访我都赶早去,就怕他们留我吃午饭。”他给自己压担子、定目标,逢年过节一定要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村里80多岁依然坚持参加村委会议的老支书紧紧抓着他的手说:“一定要带着马庄村的乡亲们增收致富过好日子。”一份份沉甸甸的嘱托,一张张质朴的笑脸,鞭策着他一直走在去往群众心底的路上。
群众诉求无小事,春耕干旱缺水建机井灌农田、夏季洪涝巡河抽洪水、自掏腰包为护麦人采购消暑饮品、秋收农忙平整生产路……他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好,以党员中心户为辐射,政策传导、村务公开、群众意见反馈等各项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为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我是很有信心的,我们要坚决执行好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
蔡小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央企职工的责任与担当,他在乡村的土地上践行着乡村振兴的使命,为建设美丽、富裕的新农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国核设备选派多名职工
到乡村振兴一线
担重任 勇作为
我们听过群众最朴实的感谢
见过青山绿水间明媚的笑脸
回望来时路
我们风雨兼程 砥砺前行
展望新征程
国核设备人精神抖擞
奋勇向前
燃起乡村振兴的烈烈火焰!
供 稿 | 申泽帅 潘晶晶
编 辑 | 申泽帅
校 审 | 潘晶晶
审 定 | 桑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