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39:学会使用交通工程手段应对轻型电动车的使用才是正确路线

文摘   2024-08-19 10:20   北京  

抱歉,学而时习之36-38忘记编号,但因是第35的续篇,尚好查找。本次内容编到39,以便后面查阅。


关于轻型电动车(国内定义以电动自行车和老年代步车为主),一直有很多争议,有一股颇有“爹味儿”的力量总是希望用强力规划的思路来应对,迫使老百姓都不选择这种出行工具,但因为其使用群体非常巨大,且优点也很多(否则不会如此顽强地受众人欢迎),禁用的理由实在难以成立,所谓“不安全就是零”的理由无法服众,所以基本上是在持续屡败屡战中,且越战越伤人心伤社会……毕竟安全是个博弈,就像渔民是不会因为怕沉船就不出海捕鱼的,大众选择出行的方式,一定是经过性价比和安全与效率的综合考虑的结果,这是人性使然,不是一味打压就能改变的。


认真思考下来会发现,其实很多交通难题,从规划上看是死局,但从交通工程上看,却没有应对不了的,无非是个路权的权衡和交通流控制措施。我一直坚持认为,真正解决好轻型电动车的问题,还是离不开交通工程的思路和措施。这里就再回顾一篇旧文(本号多次刊发,但仍觉得很有必要再反复看看)。


本号在介绍荷兰的自行车数据时提到过,我国的非机动车多、电动自行车和老年代步车都不是独一无二的,荷兰就有,而且数量不小(荷兰人口1700万,拥有自行车2250万辆,人均1.3辆自行车,84%的人至少拥有1辆自行车,多形式的轻型电动车也不鲜见),还有专门的管理法规和标志等(见文末图片介绍)。为了应对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可以看看荷兰的探索,很有启发,这个提议是2015年12月荷兰汽车协会(ANWB)做出的,这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汽车俱乐部,脱胎于荷兰一个多世纪前的自行车俱乐部,致力于促进荷兰的出行条件和旅游推广等。建议多看几遍,受语速影响,同声翻译的说明不能100%跟上视频的节奏,有些画面会滞后介绍,个人体会是反复看会有更多收获。下面也有文字总结了要点,特别是要关注一下道路使用者在各种空间里的“主客”关系,因为“主人”在自己的类型空间里有绝对的优先权,“客人”要对“主人”避让,入乡随俗。



视频里要素提炼一下:


用路人分六类族群:

  1. 行人:步行者,包括健康人群,行走有障碍和困难人群等,运动速度最高不超过10公里时;

  2. 自行车:包括所有人力脚踏驱动的车,自行车,三轮车,电助力自行车,跑步锻炼的人群也在这个分组,运行速度不超过20公里时,宽度不超过1.5米,重量在35公斤以下;

  3. 轻型机动车:各种轻型机械动力车,包括各种轻骑,电动车,滑板车,看着像微型小汽车的代步车等,骑赛车的也在这个分组,行驶速度不超过30公里时,宽度不超过1.5米,重量在350公斤之内;

  4. 小型汽车:所有重量在3.5吨以内,宽度小于2米的机动车,包括小汽车和其他小型运输车辆,限速50公里时;

  5. 大型车:大型客车和大货车;

  6. 轨道公交车:有轨道的大型车辆,运行轨迹可以预测是其最大特点。


四种市镇道路空间依据上面的道路使用人群分组做的对应分类

  1. 步行空间:限速10公里,行人为主,自行车在这里也是客人身份,要遵从限速规则。

  2. 骑行空间:限速20公里,跑步者也包括在内。有时骑行和步行可以混合在一起,但更多的是有分道设置。在这种道路上,自行车有优先权,轻型机动车和小型汽车可以客人的身份进入,但是要使用指定的空间,按标志和标线的指示行事,要完全避让自行车,不能抢行和超越自行车。这个主客的关系,是最最重要的关键!

  3. 轻型机动车空间:限速30公里。轻型机动车在这里行驶,自行车和小汽车也可以在这里行驶,但小汽车只能作为客人使用这种空间要完全避让轻型机动车和自行车。在这种道路空间里,有为行人划定的空间,比如路侧行人步道和横向过街通道等。

  4. 机动车空间:限速50公里。专门为机动车在城市里设置的行驶空间,其他道路使用族群只可以在划定的地方使用这些空间,并遵守相关的使用规则。


下面的图是荷兰关于自行车和轻型电动车的禁令标志和指示标志,放这些图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电动自行车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交通挑战:


上面标志的意思是,自行车和轻型机动车混行道路结束,接下来是轻型机动车禁行区(比如北京的长安街的非机动车道就有这种规定),并有摄像监控执法,这种管控要从2010年延续到2018年1月1日(网络上找的图,估计应该是路段施工导致的)。


上图的意思是单向通行,但自行车和轻型机动车除外。


上图的意思是禁止进入,但自行车和轻型机动车除外。


上图:蓝色车牌是最大速度25公里时的电动车,右侧是最大限速45公里时的轻型机车(也包括这个能力的所有轻骑、电动车,四轮电动车等),骑行上述两类车辆都需要有最低级别的驾照,最低申请驾照年龄是16岁。车牌的颜色与路上的管理标志和传统习惯有对应关系。


我国标志标准GB5768.2-2022已经有了“电动自行车”的图形,应该在路上就会陆续见到了,但轻型机动车驾驶证和差异化牌照管理尚未全面实现,专用路网的构建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应该说还有很多功课是可以做的……


我们的车道,可以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道,甚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轻型机动车道,但是很多地方肯定需要有混用的时候,但只要有了明确的主客概念,借道行驶就是客人地位的原则建立并通过标志标线告知清楚,这个问题的解决,还会很难吗???


继续推荐阅读《理想之路:漫谈道路交通科学》,目前交通管理领域这样通俗易懂的书很少,本号内很多主要内容书中有收录,是一本可以帮助外行快速建立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技术概念的工具书。



希望可以积极参与点赞和转发,这样能推动公众号算法提高文章的传播量,改善我们每一个人的出行质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打造理想之路的努力中来。



官点
本号以探讨交通工程和管理对策为主,也记录分享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国际资讯及观点,信奉的是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希望每多一分阅读,就能离文明更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