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每月初,我在公立医院抢进口药......
财富
2025-01-26 22:10
北京
来源|极速财讯
进口原研药正在退出公立医院,甚至有不少品牌已经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一端是人们对集采仿制药质量的担忧,另一端是病人可能要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这“进退维谷”的局面让第十批集采近来颇受热议——在这批集采中,进口原研药无一中选。
医生在临床上缺乏对药品的选择权,有时候为了避免患者后续吵着要用原研药、而自己又开不出来的窘境,可能从一开始就会保守地推荐供应更为充足的国产药。而大部分人,习惯了医生开什么,就吃什么,若不是舆论热议“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很多患者宁愿怀疑自己体质特殊,也不会怀疑药品质量。
但医务人员、久病成医的慢性病患者及家属,还有一些拿着“白条”开通“VIP通道”的特殊人员,早已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加入进口药的“抢药大战”。
在抢药大军里,最近水楼台的是医生以及和医生关系相熟的医务人员。在南方一线城市某三甲医院药房工作的药师刘叶(化名),就是其中一个。每月的前三天,是抢进口药最关键的窗口期,过了这个时间,限量的进口药就被抢光了。有时候上着上着班,她就发现身边的同事跑去抢药了。
一旦进口药库存没了,人们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院外寻药、病友间“互换互助”,成了不得已的办法。有一次,为了给孩子寻某款进口抗过敏药,刘叶线上线下搜罗遍了全城药店,也毫无所获。她感到很无奈,从没想过自己每天守着医院药房,却陷入用药受限的困境之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每月前三天,公立医院里的抢药大战
每月初,我都要经历一场争先恐后的“抢药大战”。
我在南方某一线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药房工作,十几年来,每天与各形各色的药品打交道。我主要负责药品调剂和发放,把我负责的窗口药架上的药品挑拣出来,无误地递交到患者手中,并不时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
但在不同的角色里,我也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要和大多数人一样,面临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带来的窘境。除了近水楼台——门诊就在我工作地的楼上,我和他们一样慌乱、急迫。因为每月初的前三天,是能抢到进口药的仅有短暂窗口期,再晚一些就可能没有库存了。
所以每月1号,我们所有有用药需求的人,都神经紧绷,像是无形中有一个闹钟,准时将我们带进“战斗状态”。
我每次开的主要是一些抗过敏药。这是我孩子长期要用的,孩子过敏性体质,既有过敏性结膜炎又有过敏性鼻炎,经常这痒那痒。大概两三年前,她眼睛痒得厉害,医院却开不出来进口的帕坦洛(通用名“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说没有库存了。于是我只能先用国产的奥洛他定,根本没有用,几天都不好,孩子依旧一直揉眼睛。犯过敏性鼻炎的时候,用国产的西替利嗪也不见好,而吃进口的仙特明,常常一片见效,睡前吃一片,第二天症状就会缓解。
仙特明以前是可以随便开的。但自从主推集采“4+7”国产集采药之后,就常常断货。如果月中或月末家里的药没有了,去找医生开,根本开不出来,连自费都不行。
也是在这之后,我开始每月初去抢进口的过敏药,有库存的时候我就多开一点。帕坦洛比较贵,一瓶七十几块钱,但好在孩子不遭罪。
另外我每年还要为母亲抢一种很紧缺的药——密固达。母亲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从四年前开始,每年打一针密固达基本能控制住,但全医院每个月限用3瓶,如果其他骨科病人用了,就没有了。
这种药通用名“唑来膦酸注射液”,必须在医院挂点滴使用,护士观察病人的指征,不能自己拿回家去挂。这种药国产的品牌也要1000多,如果不好用,就是纯浪费钱了。而瑞士进口的密固达,2800元一瓶,是自费的处方药。但是大概疫情期间开始限量,有时候自费也开不出来了。
每次抢药前,我一边必须先忙完手中的工作,一边心系进口药库存。中午11点,最忙的时间过去了,我才能利用一点空余时间,快步跑上楼找门诊医生开药。那几天是医院里最热闹的时候,门诊室外挤满了慢性病患者,都是来拿降压药、降血糖药的。我挂上号,排在长长的名单后面,排队一个小时才拿上药。然后就得赶紧正常工作,等下班再去取药。
医院里并不只有我会在月初抢药。有的时候上着上着班,忽然发现几个同事都跑去抢药了。后来我实在觉得麻烦,也经常让同事顺便帮我带一些药。
有些医务人员可能认识医生,或者有医生家属需要用药,这些情况就方便多了。如果刚好1号这天是这位医生值夜班,那么可以直接给他发消息,凌晨12点一到,他就第一时间把药开出来,不怕抢不到。
以前,我们还有一种抢药渠道。除了门诊部之外,住院部也有一台刷卡机能开方子,方便住院的病人出院时去门诊药房带一些药品。这也便利了我们医务人员,我经常让住院部医生帮我开完药,有空的时候去门诊药房拿。
但是不知为什么,住院部已经不允许这样开药了,患者必须去门诊挂号开药。自从这个规则实行,门诊都人满为患,越来越不方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少由于我在医院药房工作的关系,能清楚地知道库存还有几支药,还能开多少,需要什么时候来开。当然,一些久病成医的慢性病患者,有丰富的抢药经验,也知道每月1号来医院抢药。
但对这些病人来说,还是非常明显地能感受到不方便。
因为以前,有一个便民门诊,患者只要自己知道吃什么药,有过去的开药记录,那么不需要医生再次诊断就可以开方。便民门诊的挂号费只要12块钱,非常划算。但自从限药之后,便民门诊已经不能再开这些药了,他们必须去普通门诊排队开药。
但即使是去了门诊,大概率也只能开出来国产药。他们中有些人,以前的进口药已经吃了很多年,忽然换成国产药,很多病症是控制不住的。
02
小黑板上的限药名单,挤满二十来个药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抢药大战”,是因为为了保障集采药品的使用,医院对进口药的用量有所限制。系统里设置的上限一到,库存没药了,就开不出来了。
门诊科的医生并不知道药品的限药情况,很多时候,在他们的科室都能正常开出药来,也写好了医嘱,但患者到药房却拿不到药,因为很可能前一秒药已经被别人开走。我经常碰上这种事,每当这时,医生就会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不给药?”我点开系统,这时才发现库存已经没有了。
每次系统提示限药之后,各个药房窗口,都会在小黑板上写满限药的品种,然后通知科里“某某药不要再开了,没有药”。一旦限药,就只有等到下个月月初才能再买,中间会有20多天的空缺期。到了月底,仅仅一个窗口的小黑板上可能就已经挤满了十几二十个药名。
我明显地感觉到,集采之后,每个月都会有几种进口药退出,名单里剩下的进口药已经很少了。比如以前呼吸科常用的沐舒坦注射液,是一款经典老药,化痰效果很好,但早已退出了医院,去年更是退出中国市场,沐舒坦片如今也只能在海外旗舰店淘到了。
沐舒坦停止销售的说明
我们的工作群里时常会通知,某某药要清退,换成国产药。近两年来,有一段时间换得特别勤,药架上的药没了,我们每天忙着换对应的标签,把国产药的标签贴上去。那段时间,接到诊室的电话也变得更多了,医生问“药什么时候到?病人急着用”。即使在群里发公告和通知也没用,医生有时候不看群,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时间给医生一一解释,是药被踢出去了,还是换了厂家,并把新药的名称、规格告诉他们。有一些医生仍会不理解,继续追问,我们也很无奈,只能把采购部的电话给他,让采购部去解释。
现在,我们忙碌的程度倒是缓解了不少,因为越到后面,进口药的种类越少了,已经换到了几乎没什么可换到程度。
一般病人都是医生开什么就用什么药。有一些进口药库存不多,医生就干脆不会推荐使用进口药了。这理由很简单,如果这次开出来,下次没有,病人吵着要用,就会很麻烦。为了避免这种预期中的麻烦,只要病人没有特殊需求,有些医生就直接给开国产药,保障库存能够供应。
不过,库存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一些特殊人群,带着条子能够把医院里这些因为限量关闭的库存再打开,这算是个VIP临时通道。等他们买完药,保存计价之后,再把库存关掉。
这是连我们医院内部员工也没有的待遇。虽然我们比外界更清楚药品限量情况和库存情况,抢药要更有优势,但是有一些药,即使是我们也没有资格用。比如2023年11月那一波儿童支气管炎大面积爆发时期,全城都缺一款叫“希舒美”的进口药,我朋友跟我说,他儿子用国产药治疗9天还不见好转,问我们医院有没有希舒美。
我们医院确实有,但全院只有5支库存,这是正常通道根本拿不到的。
03
转向院外药店,甚至在病友间互赠用药
虽然现在集采仿制药的药效是否不如原研药还有争议,但是我们医药行业其实也有自己的判断和用药习惯。对于用药缺乏选择权的问题,最近我和一位同行朋友讨论,他感慨,“感觉很无奈,已经多次自己去药店买进口品牌药来替换集采药。”
有医生曾告诉这位朋友:患者使用靶向药,最好还是用正版原研药。因为如果一开始就用仿制药,发现无效的话,那么可能会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人误以为是这类药全都无效,从而让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和机会。
其实,第十批集采结果出炉时,我也很惊讶。看着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想着现在一整盒才几块钱的更多国产药,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难免心生担忧。
但进口药退出医院似乎已经成了趋势,我们作为患者和家属,只能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用药困难。我尝试过在院外药店买药,但很多药到了药店后,都涨价不少。更难的是,即使自费和涨价我都接受,却也买不到这些药了。我甚至为此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医药知识,用些看似“不对症”的奇招解决问题。
就在最近,我孩子左耳突然很痒,甚至流水流脓,我带孩子去看医生,诊断出是中耳炎并疑穿孔。凭借自己的用药经验,我跟医生说开可乐必妥滴耳液,这是一款通用名“左氧氟沙星”的进口药。医生听见我的需求,直接回答:“可乐必妥你想太多了,开不出来。”
没办法,我只能试着用医生开的国产药,心想也不一定没效果,试试再说。结果用了十天,孩子的耳朵里还是流水。去医院复查时,我反馈了这个情况,医生只让继续滴。
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回自己医院查也没有库存,就把希望寄托在院外药店。我在美团线上搜寻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药店,找了半天,完全不见踪影。情急之下,我线下又跑了五六家药店,他们的药跟线上是同步的,也完全不卖这款药。
没有办法,我自己想了个主意,把孩子的用药改成了“可乐必妥滴眼液”。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我知道,滴眼液的无菌标准要比滴耳液更高,用来滴耳朵可能效果更好,但是反过来是不可以的。好在没有拖延下去,这样滴了三天之后,孩子的病情才见好转。
借着每月初抢药和身在大城市的便利,我还常常给老家的亲人寄药。每月给妈妈寄治疗冠心病的立普妥,还有奶奶治疗糖尿病的药。
其实,奶奶患糖尿病,作为特殊病种,在老家的公立医院可以报销更多。但医院只会给开国产的便宜药,一盒几块钱。而我每次都会给她寄一些默沙东的捷诺维,控糖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比较小。奶奶的姐姐也有同样的病,长期吃医院开的国产药,没能控制住血糖,现在需要定时注射胰岛素,严重的时候还要住院,血糖可以飙到二十几。
渐渐的,囤药成了我的习惯,不仅每月寄药回老家,有时候我甚至会和同事、朋友展开“用药互助”。
有一次,我朋友半夜跟我抱怨,连续咳了几天,夜不能寐,吃了一堆药也不见效。我一打听,他吃的是金刚烷胺,我说,“这是最便宜的药,一瓶里面有一百片,总共几块钱,那个药不好用。”我推荐他用阿斯美,不过,这个药已经被踢出了医院,在院外药店涨价了几十块钱,原来一瓶大概六七十块钱,现在变成一百多。
当时,我家里还有半瓶药,就跟朋友说,“你要是不嫌弃这个开封过,我就给你寄过去。”就这样,大半夜的叫了个达达配送,给朋友送去阿斯美。朋友只吃了一天就睡了个好觉,三天后就跟我说好得差不多了。
我还记得大概疫情时期,我同事也需要吃这个药,但是全城都很缺药。当时我家里还有常备的量,于是分给了同事6粒,给他应急用。
很多以前的经典老药、好药,渐渐地都不见了。在每日给病人分发药品的行业里,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用这种最古朴的方式,“一粒药一粒药”地与他人互通有无。
👇
【 热门视频推荐 】
👇
点击在
看 持续关注↓↓↓
凤凰网财经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最新文章
潮汕火了
刚刚,商务部重磅发声!墨西哥、加拿大发起反击
OpenAI CEO罕见认错:公司封闭策略站在“历史的错误一方”
比特币走低,再度跌破10万美元!超24万人爆仓
瑞幸涨价,“背刺”返乡打工人
看着不起眼,钙含量约是牛奶5倍!不爱喝奶的真心建议你换成它
史上最强春节档,谁家口碑崩了?
疯狂刷屏!创历史新高!
最新爆料:苹果再度砍掉AR眼镜项目
爆满!在东北“搓大澡”为啥火了?
春节3天净赚53.2万元,全发给员工!老板:建店初衷就是一起富裕
「过年不打烊」过年价格卷飞了!米其林高评价雷司令,只卖几十块!
春节最大「销金窟」,挤满中年男人
突然暴跌!特朗普,重大宣布!
飙涨!有人排队抢号,等待5小时!网友:买少了
连锁酒店冲向小众城市
一家82岁的零售巨头选择破产
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打骂,不是贫穷,而是……
你的压岁钱,全进了这几个湖南人的腰包
AI ,突传重磅!达利欧最新警告
售罄!约满!限流!
美联储开年“按兵不动”,下一次降息何时来?
不回家的一线打工人,在非遗小城寻找年味儿
未来五年,2万座加油站将消失
DeepSeek遭暴力破解,攻击IP均来自美国!
全球瞩目!今夜,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降不降息,怎么降息,特朗普影响有多大?华尔街又吵起来了……
马斯克的“微信梦”跨出关键一步:与支付巨头合作推出“X钱包”
知名药企,预计亏完上市13年所有净利润!
一个月三单“丢件”,消费者快被虚假快递逼“疯”了
刚刚!特朗普,下令!
黄仁勋,身家一夜缩水1500亿元!“史诗级”暴跌后,英伟达回应!DeepSeek:受到大规模恶意攻击,限制注册
史上最强春节档,谁是最大赢家?
非遗民俗冰雪热潮双驱动 春节酒店预订迎来新高峰
50年意大利豪门「越野登山鞋」,电钻穿不进,刀割不烂!
万科突发!董事会主席、总裁、董秘辞职!深圳地铁董事长挂帅
爱玛科技的“多事之秋”:股东高管减持 研发费用率偏低
全球掀DeepSeek复现狂潮
中国电动车品牌首次名列第一,比亚迪登顶新加坡年销量最高汽车品牌
人生中“最遗憾的错误” ,比尔·盖茨自曝!他回忆与特朗普共进晚餐,还谈到马斯克
首饰尽头是珍珠!紫禁文创出品,一眼惊艳!贵气感挡不住
每月初,我在公立医院抢进口药......
爱奇艺深陷抄袭风波:4年缩减超40%员工、会员增长放缓、亟需爆款
违规返利吸存、异地揽储再现!有银行触及监管“红线”
冲上热搜!南京一柜姐评论刘亦菲微胖被辞退,品牌方回应
只招1%的天才,这家中国公司让硅谷难安
「过年不打烊」猛销上万吨!个个比巴掌大的「进口黑虎虾」,狠狠抓住了中国人的胃!
仿制药是 “劣币”?这场关于原研与仿制的谈话,你必须知道
他如何成为吉林首富?修涞贵:到处是机会,商机无限
马斯克,突爆大消息!
行业“内卷”!车企高管“大挪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