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今日点击”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这些荣誉都是朱家湾村耀眼的名片。然而,朱家湾的成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朱家湾村原名“老林乡”,曾以“有女莫嫁老林头”的顺口溜而广为人知,村民生活困苦,部分人甚至以偷伐、偷猎为生。
周成华,就是曾经的伐木人之一。2015年,他从深山搬迁到朱家湾移民新村,住上了楼房,并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
朱家湾人逐渐意识到,要将绿水青山的“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价值”。2016年,朱家湾村成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利用村民的耕地、宅基地入股,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在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农家乐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94家,民宿也达到了56家,形成了终南山寨、阳坡院子、老林客栈等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外打工的周健,在父亲周成华的鼓励下,也回到了曾经想要逃离的大山。
在政府组织的系统培训下,周健在“老林客栈”开起了“周健堂”农家乐。通过多渠道收入,周成华脱了贫,周健娶了媳妇。
随着暑假的到来,朱家湾迎来了小客流高峰。酒吧店主张函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六年前,来自天津的张函被朱家湾的好山好水所吸引,在这里创业开起“安妮家”酒吧。
当得知天津老家用的水来自秦岭大山时,张函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片山水的决心。
朱家湾生态游名声大噪,游客络绎不绝。但朱家湾人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氧吧被朱家湾人精心呵护着。这片绿水青山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23年,全国有4个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朱家湾村是陕西唯一入选的村庄。
如今,朱家湾的“绿水青山”已经悄然变成了“金山银山”。漫步在朱家湾村,溪流清澈见底,牛背梁山色空蒙如画。这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地方已成为了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秋季,是黄姜采收与播种的黄金时节。在白河县仓上镇黄姜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挖黄姜、拔草开槽、追肥覆土。
白河县仓上镇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赋予了白河黄姜优良的品质。2018年,在外地有所成就的姜明飞决定返乡种植白芨、黄姜,却遭到了质疑。
万事开头难。在镇、村的大力扶持下,姜明飞的家庭农场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亩黄姜产业园。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他也在黄姜的品质化、有机化上下了大功夫。如今,他已成为黄姜产业的带头人,带动村民在园区务工,每年劳务支出超过80万元。
姜明飞提到的“陈总”,是陕西永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永宏。从2000年初开始,他返乡创业开办了黄姜皂素加工厂。黄姜皂素被誉为“药用黄金”,市场需求稳定,但皂素加工却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随着陕南被划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这类产业面临关闭或转型升级的选择。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陈永宏与大学、科研机构联手攻克技术难关。他的企业不仅没有被关闭,反而从当时80多家黄姜皂素加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如今已成为全省仅存的3家黄姜皂素加工企业之一。
在白河县环境监测站坚守10多年的吴传红也见证了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的持续好转。
经过14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一江清水最终汇入北京团城湖调节池。
北京市民李冬玲深切感受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变化。她回忆说,十年前家中用的是井水,烧开后水面常浮有水碱,而自从用上自来水后,水质变得清澈明净。
李冬玲的丈夫于翔一直有喝茶的习惯,以往泡茶时,他总要借助茉莉花茶的香气来掩盖水中的水碱味。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今日点击视频号▼
来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今日点击
记者:高峰 董少波 蔡英 王英淇 制作:冯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