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
防
电信诈骗
打击罪犯 / 提高意识 /保护自我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网友
分析起投资来那是
“投投”是道
结果却是害得你
焦“投”烂额、“投”晕目眩
随着投资市场的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活动再度活跃起来。诈骗者采用克隆软件、股票打折购买、U币投资等新型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深度诱导,并结合线上诈骗与上门取款的策略,导致受害者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诈骗者的帮凶。
典型案例
反诈
民警
请把被骗的情况讲一下。
好的,12月初,我接到一条抖音私信,内容声称通过特定APP投资可获得丰厚回报。我依照对方指示下载了该APP,并在对方的引导下进行了转账操作。
受害人
初试成功后,我对对方产生了信任,并在对方的进一步诱导下,逐步增加了转账金额。直至12月20日,我在多次转账后发现无法提取资金,当我尝试联系对方寻求解释时,对方却继续劝说我进行更多的转账。
受害人
此时,我才猛然醒悟,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
受害人
民警
总共被骗了多少钱?
三十余万元人民币。
受害人
诈骗手法解析
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日益猖獗。此类诈骗的受害者通常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投资理财意识,热衷于投资、理财、炒股等活动。
第一步:引流布局
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关于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同时,在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热门媒体投放广告,宣称掌握内部消息和独门投资技巧,以此吸引潜在受害者并建立初步联系。
第二步:洗脑误导
在建立联系后,诈骗者通过深入交流投资心得、邀请加入“投资理财”群组、聆听“投资专家”或“理财导师”的直播授课等方式,编造能够获取内幕消息、获得高额回报等谎言,逐步赢得受害者的初步信任。
第三步:诱导操作
在获取信任的基础上,诈骗者逐步诱导受害者登录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其分享的手机应用程序。指导受害者进行投资理财操作,通过小额投资和低额返利,进一步巩固信任,随后诱导受害者增加投资额度。
第四步:收割损失
当受害者加大资金投入后,诈骗者会以“登录异常”“服务器故障”“银行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受害者支付“解冻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提现。若受害者不按要求支付,其投资理财账户内的资金将面临全部损失的风险。最终,受害者会被对方拉黑,且无法登录投资理财网站或应用程序。
来 源 | 反诈中心
编 辑 | 吴思蓉
核 编 | 石嘉浩
核 发 | 裘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