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里是美国军舰,我们正在执行巡航任务,中方切勿采取任何轻率行动。”
2019年,在中国黄海的海域上,这艘美国军舰如同一头闯入领地的猛兽,而船上的一位华裔女子,竟用流利的中文,向自己的同胞发出了警告。
站在她身后的,是整船严阵以待的美军战士,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这一幕,让人不禁疑惑,这位女子是被迫的吗?事实却大相径庭,这次“出头”的机会,其实是她主动争取来的。
02
她,名叫郑浩儿,一个曾经的中国上海女孩,为了那张象征着“新身份”的美国绿卡,于2018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美国海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美军中,她并未如自己所愿受到欢迎,反而因为种族歧视,一度被美国士兵排挤。
她的上级领导,也对她的黄种人身份心存忌讳,将她安排在了海军后勤部,一个与战场前沿相去甚远的地方。
她的日常,就是在炊事班刷盘子、洗碗,从事着最低级、最琐碎的工作。
这样的日子,一眼望不到尽头,郑浩儿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但命运似乎总爱在绝境中给人一线生机。
美军一直试图闯入中国海域,却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屡屡碰壁。
这时,他们急需一个会中文的角色,来打破这种僵局。而郑浩儿,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
03
2019年,她得到了这个机会,跟随美军一起闯入了中国海域。
她站在甲板上,借着美国人的身份,向祖国的同胞大声喊话,那语气中,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炫耀和得意。
当这个消息传回国内,无数中国同胞都对这个“卖国贼”嗤之以鼻。
他们指责她,为了那么一张绿卡,连做人的本分都不要了,实在是愧对骨子里流淌的中国血液。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郑浩儿的行为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投名状”。
他们大肆宣传她的“贡献”,在官网上用醒目的字样写着:“为你骄傲,郑浩儿。”
面对美国人铺天盖地的表扬,郑浩儿没有丝毫的谦虚和矜持,她欣然接受了这一切。
她对着镜头,大声地说道:“能替美国向中国海警喊话,我感到非常自豪。”
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进了无数中国同胞的心。
04
经此一役,郑浩儿也顺利摆脱了后厨洗盘子的命运,被提拔为美军中的中士士官。
她专门从事对中翻译官的工作,彻底站在了祖国的对立面。
这让人不禁疑惑,明明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液,郑浩儿为何会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甚至还以此为傲、沾沾自喜呢?
或许,这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92年,郑浩儿出生在中国上海,一个繁华都市中的小康家庭。
她的父母工作体面,她是家中的独女,所以自小便衣食无忧,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
出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10岁那年,郑浩儿在父母的带领下,一起移民到了美国。
他们本以为,在那里能让女儿获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但他们却忽略了,在美国人的心中,中国人往往是得不到真正的尊重的。
05
郑浩儿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美好。
她时常会受到来自同学的欺辱和排挤,那些恶意的嘲笑和讽刺,像一根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里。
她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为此,她不惜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线,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语言习惯上,都尽可能地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美国人。
她努力学习英语,模仿美国人的口音和语调;她穿着打扮也尽量向美国人靠拢,试图抹去自己身上的一切中国痕迹。
当她得知,只要参军服役就能成为美国公民时,她更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为美军效力。
她以为,这是她走向新生活的捷径,是她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途径。
经过那一番海上喊话之后,她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实现了多年以来的一个心愿。
06
美军也把她当成了“正面典型”,让她参与了美军宣传片的拍摄。
在宣传片中,她讲述着自己作为华裔美国军人的经历,引导社会舆论,传达着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她错了。
在美国人的眼里,她不过就是一颗棋子,一颗可以随时利用、随时抛弃的棋子。棋子有用的时候,会被握在手心里;但等到失去利用价值时,终究还是会被抛弃。
郑浩儿一开始的价值观就出现了问题,她以为迎合别人、放弃自我就能获得尊重和认可,但她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别人来定义的,而是由自己来创造的。
07
时至今日,或许郑浩儿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之处。
她可能还沉浸在那份虚假的荣耀和自豪中,无法自拔。
但我们却不能让她继续迷途不知返,我们要以此为戒,时刻提醒自己: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找到自我奋斗价值的关键。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迷茫和困惑,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更好生活”,就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和同胞。
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