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见过这样一幕壮丽的画面:
一个人,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累死了20多头勤劳的黄牛,耗费了整整30年的光阴,搬运了200多万块沉重的石头,只为在浩瀚的大海边,为渔民们填出一个能够躲避风雨的港湾?
这个人,就是广西的“现代愚公”——陈光权!
在广西涠洲岛上,提起陈光权,当地人们总是摇着头,笑着说他“有点傻”。
用石头填海?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都只是神话故事中的幻想,现实中怎么可能实现呢?
陈光权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去试一试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这一试,就是整整30年。
故事的开端,源自陈光权内心深处的一份淳朴与善良。
涠洲岛,这个以渔业为生的海岛,东部却没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口。
渔民们每次出海归来,都只能绕行几十公里,前往小岛西边的南湾港。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这还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一旦遇上恶劣天气,那危险程度就难以想象了。
尤其是1986年的那场台风,让陈光权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海面狂风怒吼,巨浪滔天,100多艘渔船因为来不及赶到南湾港,被无情的海浪掀翻。
渔民们的损失惨重,更有不少人在那场台风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那一刻,陈光权站在海边,心如刀绞。他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毁,渔民们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从那以后,一个念头在陈光权的心中悄然萌生:他要为渔民们建一个避风港!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问道:“你有能力做吗?”
陈光权坚定地回答:“我试一试。”父亲没有再多说什么,默认了他的决定。
家里的其他人却纷纷表示反对。海那么大,单凭一个人怎么可能填得平?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但陈光权却是一个性格执拗的人,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就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他早就看好了涠洲岛东部海边的一条小沟岔,那里是建港的最佳地点。
那个地方也正对着风暴的方向,风急浪高,施工起来异常艰难。
但陈光权却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坚信,只要有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于是,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陈光权就牵着一头黄牛,拿着一根铁杵、一把铁锹,外加一副手套,开始了他的填海壮举。
路不平坦,他就用铁锹一铲一铲地铲平;海边的碎石很多很大,他就用铁杵一块一块地撬出来,然后一点点地翻动,朝着海的方向推去。
撬石头是个体力活,陈光权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咬紧牙关使劲。
长时间如此,他的牙齿都开始松动,一颗颗地掉落。
他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放弃。
一开始,有人抱着看戏的心态,觉得他就是一时兴起,干几天就会因为困难而放弃。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无论陈光权面对的石头有多大,搬动过程有多艰难,他都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1989年,陈光权好不容易垒起了一个小堤坝,却在一场台风中全部摧垮。
三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连那些石头也被海水带走,什么都没有留下。
他坐在海边,望着那片被摧毁的堤坝,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落和沮丧。
众人都以为他要放弃了,第二天,他又撸起袖子,重新开始撬石头、搬石头、垒石头。
他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垒起一个台风吹不垮的堤坝!”
为了赶工期,陈光权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不分昼夜地干活。
就算是过年,他也只在大年三十回去吃一顿“团圆饭”,初一吃一顿早晚饭,就又接着去干活了。
他觉得家里离海边太远,路上的时间都浪费了,于是干脆带着妻子将家直接搬到了海边。
他们的新家简陋至极,一间简单的房屋,一些简易的生活设备,一张床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妻子平时做饭连米都买不起,只能赊账。
这些,陈光权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危,他只能选择对不起妻子了。
离海越近,遭受的危险也就越高。
有一次,涠洲岛再次发生台风,他们的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屋里被灌满了海水。
陈光权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坚定地说:“如果海水将窗台上的钱冲了出来,再去捡,否则千万别进去。”
台风过后,他看着那摇摇欲坠的家,毅然决定拆了重建。他就不信,自己不会成功!
陈光权的毅力渐渐打动了周边的人,他们开始明白,填海建港不是陈光权一个人的事情。
于是,不少人开始加入这个伟大的工程。
平时打鱼回家的村民,知道他家困难,还会专门送上两条鱼给他补身子。
这些温暖的举动,让陈光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支持。
岁月如梭,转眼间,30年过去了。
陈光权从33岁开始搬石头填海,到如今63岁,一条长300米的堤坝终于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当地的人们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马拉港”。
这30年里,陈光权累死了20多头黄牛,搬运了200多万块石头,才铸就了如今台风吹不垮的“马拉港”。
后来,有记者前去采访他,问起他这样做值不值得。
陈光权望着那片他亲手填出的港湾,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说:“值得啊!就算牙齿都搬掉了,我也不怨!”他的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自从有了马拉港,渔民们在台风来之前就能及时入港避风。
当地的人们都十分感谢陈光权,平时打回来的新鲜鱼虾,也会专门给他送去尝一尝。
他们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却用他的血肉之躯,为他们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线。
在涠洲岛上,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陈光权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他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证明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用30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