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到达哈萨克斯坦,住了一个晚上,15号晚上飞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在阿拉木图一天半的时间,主要是考察了寰泰公司的两个光伏电站。
寰泰能源,助力哈萨克能源转型。每人十千瓦,创造碳中和。
寰泰能源公司助力哈萨克斯坦能源转型
阿拉木图:中国企业助力哈萨克斯坦能源转型。来自中国的寰泰能源公司(Universal)2019年9月建成并网了100MWKapchagay光伏电站,实现了当地大规模新能源电站从无到有的突破。该电站每年发电1.6亿千瓦时,相当于5万个哈萨克斯坦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还能为当地减少16万吨碳排放。
Muqagali50兆瓦光伏电站距离阿拉木图更近,电站为当地增加了20个就业岗位,包括一位在电站每天做饭的大姐。
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建成380兆瓦风光项目,不断贡献清洁能源,以及增加就业。
感谢叶林陪我们考察两个电站(图四左一),他是Muqagali50兆瓦光伏电站电站的站长,哈萨克族,能源动力工程本科毕业,擅中哈双语。
图三着黄衣者为100MWKapchagay光伏电站的站长。
寰泰能源,助力哈萨克能源转型。每人十千瓦,创造碳中和。
草原上的光伏电站
阿拉木图:参观草原上的光伏电站。这是我见过的草长得最好的光伏电站,没有之一。
支架比较低,缺点显现出来了,草长得很高,会遮挡光伏板,必须加快割草频率,成本和工作量都很大。
防火的压力也很大。哈萨克斯坦的大草原既需要生态,也需要清洁电力。
在这儿打造牧光一体项目的典范项目,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光伏电站的哈萨克特色工作午餐
阿拉木图:品尝光伏电站的工作午餐。米饭、餐、汤、沙拉。牛肉很有质地,米食不够的话可加面包。沙拉里有绿豆,汤里是麦粒,这都很有特点。沙拉酱包容一切,无论是绿豆,还是肉条。饭后有红茶,甜点是巧克力。
做饭的是这位哈族大姐。她家距离这儿不远,家里有不多的农田,主要是自用,平时到阿拉木图市或周边集镇打些短工,现在在光伏电站一周做六天饭。大姐说,她很喜欢这份工作。
50兆瓦电站总计有20位员工,还要经常聘请外包单位来参与除草等作业。
寰泰能源为当地创造了可持续的就业。
采集荒漠植物标本
阿拉木图:我们团队的收获,从霍尔果斯口岸到阿拉木图途中采集的荒漠植物标本。梭梭、柽柳等。为荒漠光伏电站的生态修复做准备
阿拉木图的机场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前首都。机场草很茂盛。坚戈对人民币约65:1。
我们用打车软件叫的车,司机到机场后打电话给我们,他使用哈萨克语,我们交流不了,请岗厅的保安接电话,确定最终位置。感谢保安的热情。
民宿
阿拉木图:入住民宿。老小区的房子,窗户做了改造。和国内房子的标志性差别可能要算这餐具了。
这儿插座是欧标。
房东脱鞋,但没准备拖鞋。
午餐
在民宿附近的小餐馆午餐。很有当地特色的餐饮
哈萨克斯坦的朝鲜人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的朝鲜人。依据苏联的“把朝鲜人和他们的农场安置到新土地”的决议。1938年春天,20530个朝鲜族家庭从苏联远东地区迁移到中亚地区,主要安置地在南哈萨克斯坦,咸海和巴尔喀什地区。朝鲜人被驱逐的官方理由是为了遏制日本间谍渗透进入苏联远东边疆区。现在乌兹别克也有为数不少的朝鲜人。这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韩国产生紧密合作的一个重要纽带。领导互访、联姻、进出口贸易、以及韩国的直接投资越来越活跃。朝鲜人使用筷子,餐饮风格与中餐高度相似。
10月份,我们将实施奔向巴库奔向COP29活动,从国内驾驶电动汽车出发,前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
何继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副秘书长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清华MBA校友能源环保协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课题组负责人
清华大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生计”项目部中方负责人
这是何继江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也发布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原创文章。
科学精神,社会情怀。
率性修道,向光而行。
骑向碳中和,争做大零蛋。
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社会发展。
全球每人一千瓦光伏,
助力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