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迎来一位特殊的新生——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彝族女孩龙海芬,她是“本禹志愿服务队”支教过的学生。22年爱心接力,写就一段温暖的故事。
从贵州的乌蒙山跨越千里来到武汉的狮子山,风尘仆仆的龙海芬,顺利办好了入校手续,正在宿舍安顿行李的她,迎来了几位老朋友。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你什么时候来的?”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龙海芬:“我今天下午大概七点钟才到,这个是我的床铺,但我们还没有整理好。”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新的生活还有个适应的过程,把学习搞好。”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龙海芬:“嗯,一定一定。”
和本禹的缘分,始于2002年。当时,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徐本禹和同学前往黔西山区支教,第二年,他不惜放弃读研机会,只身重回贵州山村继续支教两年,而龙海芬就读的学校,正是徐本禹支教的为民小学。2005年,“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每年在本科毕业生中招募优秀志愿者定点支教,成了固定下来的机制。不久前,得知龙海芬成为自己的“学妹”,徐本禹专门准备了一本新书作为礼物,这本书讲述了22年来42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青春故事。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都是一些志愿服务队的故事,对你参加志愿服务有帮助的。”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龙海芬:“好,我一定看,谢谢徐老师。”
站在徐本禹旁边的人叫李纵擎,是龙海芬小学六年级时的支教老师,也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第13棒成员,她给龙海芬带来了两张照片。一张是龙海芬五年级那个暑假,支教老师带着她和同学们去北京研学,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另一张是支教团和所有学生春游时的“全家福”,这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龙海芬:“以前老师们对我说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非常美好,但我心里还是不够具体,所有的东西都是亲眼看过才明白真正的美好。”
如此温馨的场景,得来并不容易。初中时,龙海芬父亲意外出车祸,她曾有辍学打工的想法。当时的支教老师曹媛媛得知情况后,在本禹志愿服务队联络群里发出帮扶信息,一天之内,队员们就给龙海芬凑齐了学费。
回想22年前,徐本禹将一颗种子带进了黔西大山,如今,已有200多名华农学子先后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把更多的种子洒向偏远山区学校。今天,被支教过的学生考进了华农,这份爱心,终于有了回响!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龙海芬:“如果我有机会、有能力,我也会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去帮助更多孩子,让他们也埋下一颗向上的种子。”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我们能做的是很微小的,正是因为很微小所以说需要我们志愿者一棒一棒接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