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60年江外院”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赏析② | 我勠力,故我在 ——学院发展之亲历二三

文摘   2024-11-12 20:03   江西  


勠力同心,奋楫笃行,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题记

我勠力,故我在

——学院发展之亲历二三

都说往事如烟,倏而即逝,然个人之亲历却常常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于时光隧道不过短短一瞬,而对一所学府,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半世纪历程。

何其幸哉,中年的我遇见了中年的外贸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眼见着南京东路那座豆绿色的异形建筑兀傲而起,在火柴盒般的群楼中鹤立鸡群。不久,我也成了这栋建筑里的一分子,并与她一起走过了堪称辉煌的后三十年。

一  高新校区

1997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香港回归。在高新综合大楼的教工之家,我用KT板裁了两个硕大的红色“97”字样粘在舞台背景墙上,一群白色的粉色的淡蓝色的鸽子扑朔朔飞向“97”。没有媒体报道,无需音响效果,教职员工们自编自导自娱自乐,从心底里发出最灿烂的欢呼。

这一年,校园内高耸的水塔上悬挂出“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的巨幅标语,把全校百十号教职员工拢进大家庭概念的麾下,每一个人都为这个家的美好与和谐倾力付出。那时候,写在脸上的是喜悦,捧在手中的是收获,挂在嘴边的是自豪,撒在心间的是甜蜜。

这一年,浸润着全校上下心血的《治校操典》继而出台,那个年代最新的CI形象策划理念被引进到学校管理层面。从端庄的员工四季校服,到充满人情味的生日蛋糕,我作为新成立的工会干事带着校领导亲笔签名的贺卡,把家的温暖送到每位教工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这一年,学校开始创办第一届装潢设计专业,一群基本是“艺术小白”的农村少年走进了97(5)班。学费凑不齐就欠着,素描色彩基础从头学起,没有师资就请外聘老师兼职上课。到第二年,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英语老师凭藉些许艺术设计实践经验,担纲了平面设计的全部教程:广告、书籍、展示、标志、摄影……。通俗的美学规律结合民间传统的艺术滋养,一点一点渗透进他们渴望求知的心田。个中苦乐,师生尽知;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不曾想,这批孩子毕业后竟用自己所学本领挣来的钱交清了拖欠的学费,有的甚至在一线城市站稳了脚跟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有的干脆在那里落户成家,靠自己的智慧与劳动描绘青春的图画。当他们虔诚地给为师斟满美酒,我动情地把他们一个个拥入怀中!

看到今天颇具规模的艺术设计学院,作为老一辈先行者,我老泪纵横,百感交集!当年那个星火般的装潢设计班发展成如今囊括广告、环艺、视传、动漫等多个专业方向的艺术教育基地,师资雄厚,学子逾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97年谁能想象得到?

二  双港校区

在我的眼中,紧贴在赣江边的双港校区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2002级英文专业十个班五百多名学生第一次屯守将近两年,这里曾经是他们安静的读书王国。

2003年,刚刚启用的校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一栋老式二层楼房作为首届管委会与老师办公休息之处,所有建筑清一色都是低矮潮湿的平房或者厂房。师生们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雨天一脚泥,晴天一床灰。没有网络,没有商业街,每个教室的电视机算是现代化标配。因为生活条件相对贫乏,老师们化身“采购员”“搬运工”,为学生从市区代买生活必需品是常有的事。那时候,我们每天凌晨六点即起,于睡眼惺忪中从高新校区坐校车晃悠40多分钟去往双港上课。有时车轮深陷道路泥泞之中,大家便踩一脚泥巴合力推车,把同行的澳大利亚外教Tony和Ganna感动得直翘大拇哥:中国老师真吃得苦!

十个英语班按入学成绩依次排班,02(10)班状况可想而知。02(2)与02(10)共同的带班老师果断引入竞争机制,10班学生经考核成绩达标可进入2班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于是,一个人人争先学习的风气悄然在10班弥漫开来。可喜的是,到中专毕业考试,10班的平均成绩赫然提高到年级第六名!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班主任老师仔细征得学生的意见,将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或举办英语角互相训练口语听力,或在周末上午自愿读书两小时。管委会值班老师每每巡视校园,总能见到2班和10班的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学生齐刷刷都在埋头自习,连南昌藉的学生都没有回家。我知道,同学们要的就是这种读书的氛围啊!有一回晚自习时分,校领导视察双港校区路过2班,随口一问有多少同学通过了外贸单证考核,几乎全班人都举起手来,乐得领导合不拢嘴连声叫好!难怪学生毕业多年后还在感叹:在双港的两年我们扎扎实实学到了东西。这种主动学习的风气不知不觉也影响了其他班,并一直延续到他们在瑶湖的高职阶段。

我坚信,优秀教师多年沉淀下来的智慧与爱心传递给学生的能量,一定会产生价值。这批80、90后的学生日后果然走出了不可小觑的人才:那个不声不响从10班转到2班的男孩子现在是香港某企业的总经理,他借鉴小米运作模式,将国内电子产品资源优化整合销售到非洲,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今年春节我见到他时,他正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商洽谈新一单生意;还有那个在学校羞涩少言的景德镇小姑娘,毕业后在深圳打拼数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坚持自学深造,取得了管理硕士学位。看到她滔滔不绝地讲述企业管理之道,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孩子们真的长大了!

为全面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我在2002级首次开讲《应用美学》。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就想办法复印相关的资料,撇去枝蔓,只抓应用。于是,大量在美学理论驱动下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师生收获颇丰,仅环境美一个章节就生发出多个延展创意:心理环境的话题结合当年某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案例进行的深层次讨论,直逼当代大学生对法治观念与自身修养的冷静思考,胜过多少心理疏导;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重新认知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和对校园环境的爱护意识,结合教学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举办以《家乡美》为主题的大型摄影采风图片作业展览在校园引起轰动;多种形式美化宿舍与教室的竞赛,把学生的美学观提升到崭新的精神层面,实在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还有那激活个性创作思维的服饰美平面设计以及随堂进行的班级服饰表演活力迸射,让平静的校园呈现出当代大学生不负韶华的阳光朝气与健康自信!

到学期结束时,《应用美学》课程的单科成绩考核不再是常规的纸质试卷,而是布展在各个教室充满新意的环保创意作品。要知道,为了完成废物利用的环保实践“作业”,校园里唯一的小卖部里所有废弃的商品包装都被学生们一抢而空,成了他们施展空间想象的载体。直到今天,曾经受益的学生还在班级微信群里津津乐道于当年用各种废品制作的台灯、收纳盒、卡通形象摆设、生活装饰品以及各种各样美观实用的物件。大家在玩中学,乐中做,都说其间培养的高雅情趣与动手能力让他们受用一辈子!

单色调的双港校区不再枯燥,师生们用自己的美学觉醒和双手共同装点着赣水江畔这块多彩的调色盘!

三  瑶湖校区

2005年,院领导审时度势第一次成立督导组以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与监督,这一年我正式退休并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督导组共有四位老师,每天在各系部随机听课,然后将当日教学情况汇总,及时沟通到教务处、各系部及相关教师。这些工作貌似轻松,实则心理压力不小,处理欠妥就容易得罪人。因为按照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表述的语速语调、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以及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机敏等等,都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复历练。那几年学院因扩招陆续聘用了不少非师范类青年教师,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所以督导老师会主动联系该系部或教师本人,和颜悦色事无巨细地要求整改。很感谢各个系部从上至下都非常配合督导组的工作,使庞杂的学院教学秩序愈加卓有成效,井井有条。数十年教坛的摸爬滚打使我笃信:好教师的形象就是好学校的形象,优质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学生!

不定期的督导报是督导组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上级没作具体要求,但是我们几位老教师依然认认真真地尽其心倾其力:总结一个时间段的全院听课情况,褒奖优秀,批评不足;从内容撰稿到版面编排,直到打印装订分发各系部,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有时候甚至要忙到下半夜三点。当一份份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图文并茂的督导报送达各个办公室时,我的心情像孩子一样愉悦!人老了,还能为学院管理贡献一点点余热,远比坐在墙角下慵懒地晒太阳有意义得多。

“我志在寥廓,畴昔梦登天。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联想自己亲历学院从中专升格到高职的若干个第一次,合履着全员心血与辛苦的每一个脚印,我居然与千年古人有了某种共鸣。若无一代又一代外院人的奋楫笃行,就没有学院今天的规模和发展啊!

敬勠力的我们。

敬如歌的岁痕。

敬同在的学院。

敬教育的永存。



2024年9月27日完稿于瑶湖校区



作者简介:张苇,女,现年75岁,中共党员,艺术设计副教授,2005年退休。曾任教于中专97(5)班、98(7)班、99(11)班、00(11)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担任中专英语00(2)班和高职英语03(7)班的班主任。期间兼任工会干事,主要从事宣传工作。




一审:黄启莹

二审:邱声勇

三审:温志超

往期·推荐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60周年校庆公告

校园VR全景上线!带你720°飞“阅”江外院!

首次参评!优秀等次!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发布权威信息,展示学院文化,服务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