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1月18日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请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报告提出
今年将抓好9个方面工作
其中明确要发挥
滇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
做强昆明都市圈
并支持经济大市大州挑大梁
提速渝昆高铁和长水机场改扩建
报告提出,2025年全省将具体抓好9个方面工作。在统筹消费和投资,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方面,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培育绿色、智能、文旅、体育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巩固拓展产业投资增长势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0个。有效扩大民间投资,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制定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渝昆高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加快国高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沿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普通国道、水运枢纽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3件大型灌区、5件大中型水库和滇中引水二期骨干等重点水利工程。
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方面,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通行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强基础教育“三级三类”教师人才队伍,落实“小学期”制度。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抓好省部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任务。支持“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办好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和云南高等研究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加快引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
在着力增强内引外联开放功能,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方面,将提速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加快交通、数字信息、能源大通道建设,探索建立“1+1+N”运贸综合服务体系,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运班列。围绕中老铁路培育物流大平台,建设多层级物流枢纽、跨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加快重点口岸扩能改造提升,构建“口岸+通道+市场”协调发展的开放组合。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建设,深入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5%左右。高水平建设产业转移承载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促进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支持更多云品“组团出海”。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大学生兴滇创业就业三年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激发青年群体、退役军人等创业热情。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好18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4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完成3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实现中心乡镇卫生院慢病诊疗专科和康复科全覆盖。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健全“物质+服务”民生保障新格局。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方面,将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补充耕地13.5万亩。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针对不同区域、购房群体、房产类型开展精准营销,推动旅居康养与房地产良性互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完善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