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能工巧匠” 铸“大国重器”——中国一重淬炼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政务   2024-10-18 17:25   黑龙江  
  “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诞生于“一五”时期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至今已有70年历史。70年来,中国一重始终坚持“产业报国、实业报国”的企业使命,立足于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坚定不移走自立自强道路,高质量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国一重。在中国一重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中国一重发展里程碑的大事、喜事,也是面向未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极大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中国一重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此次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方位全链条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培育工匠人才 攻关关键技术

  走进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生产车间,巨大“天车”在七八层楼高的厂房上方来回移动,发出阵阵轰鸣。操作工人通过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它们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


  “提到‘国之重器’,这就是很好的例证。你看,这个大滚子,就是轧机上的关键部件……”大国工匠、中国一重集团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语气中透着自信与骄傲。


  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9名产业工人代表之一,接到回信的消息后,刘伯鸣和团队成员倍感振奋。“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产业工人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要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在创新创造上努力作为,着力打造更多新时代国之重器。”刘伯鸣振奋地说。


  从事锻造工作34年,刘伯鸣和工友们见证了中国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也承接了不少“硬骨头活儿”,比如锻造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设备——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经过43天奋力攻关,刘伯鸣带领团队最终实现了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直接推动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售价大幅度降低。如今经过技艺升级,锻造时间更是缩短到了30天,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刘伯鸣和他的团队也成为我国核电建造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身着深蓝色工装,将长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辫,中国一重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宋明静常年坚守在生产线上,贴着焊花研究问题。作为女性工人代表的她也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产业工人代表之一。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是我的毕生追求。我将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在工艺优化、工艺标准化、工艺智能化等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宋明静说。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强化人才培养,她牵头组建巾帼创新工作室,在新产品、新技术领域大胆创新,成功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从生产我国第一套自主设计的2150毫米热连轧机,到成功研制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打破外企垄断,再到自主研制“华龙一号”等核电首台套主设备及一回路主锻件……中国一重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600余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35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534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在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的背后,刻印着中国一重工匠人才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身影。


  近年来,特别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中国一重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百名人才工程”,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截至目前,中国一重拥有在岗员工9214人,其中,技术和技能岗位占比77.3%;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比35.3%;评聘公司级大国工匠11人、首席技能大师23人;设立六类创新工作室152个,凝聚创新人才3000余人。其中,以刘伯鸣为代表的大师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他们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显身手,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中国一重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公司与特色专业院校联合开设‘订单班’、联合开展能力学历‘双提升’行动,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一重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双说,同时,开展“新型学徒制行动,总结推广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法,抓好技术技能传帮带,不断提升青年技能人才关键核心工艺水平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累计覆盖职工1200余人。在齐齐哈尔市人社局的推动下,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建设,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培训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从开设了一重数控铣‘订单班’,生源更加充足,学生培养过程实行双师制,理论教学由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由企业师傅担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帮助企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教师张薇薇说。


  士因习而勇,能因练而精。中国一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扎实开展“五创工程”和“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形式,不断增强广大技能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众多技能人才在竞赛的比学赶超中脱颖而出,赵利全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6月,他荣获黑龙江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黑龙江选拔赛数控铣国赛精选项目职工组第一名,被授予“龙江技术能手”称号。


  “不断精进技艺,人更加精彩”“比出真功夫,赛出新风采”,中国一重以大赛为契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劳动者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以一技之长踊跃投身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健全激励机制 搭建多元“成长阶梯”

  出台《大国工匠和首席技能大师评选管理办法》,每年评定公司级大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获评者分别可享受年6万元、4.2万元公司特贴;针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特殊工种,为一线员工提供额外的津贴补助,每人每月500元,补贴期限三年;完善人才公寓政策,让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安居乐业……近年来,中国一重不断拓宽劳模创新荣誉激励体系通道,破除束缚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回应企业技能人才关切,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政府方面也给予了企业很多支持,例如齐齐哈尔人社局推出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人社部门积极改革评价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不断完善,让技能饭碗不仅端得稳,还吃得香。如今可真是技能点亮梦想、技能成才的最好时代!”李双感慨道。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我们公司来看,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相比过去有了显著提升。以‘大国工匠’为例,技能人才不仅可以申请补贴,还能通过培训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等高水平技术人才。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津贴和补贴政策,进一步支持技能人才的成长。目前,技能人才的培养已达到新的高度,尤其对年轻人而言,机会日益增多。”宋明静表示,公司不仅为技能和技术人才提供专门的培养路径,还设立了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此外,中国一重坚持做好技能人才职称和技能等级评价工作,落实两办《意见》关于“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不断拓宽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晋升机制方面,推出了“五个通道”,即在行政职务序列之外,打通业务管理、营销、技术研发、党务、技能人员5个晋升通道,每年核定一次,两三年上一个台阶。这为职工提供了清晰的晋升路径,还能实现横向的部门互动与合作,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其特长与潜力。在政策激励下,宋明静参与了公司竞聘,并成功走上专业技术岗位。


  目前,中国一重已有11个工种、42人从技能岗位晋升到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这种横向贯通、纵向畅通的成长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技术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着技能强企、制造强国不断向着新高度跃升。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黄金时代。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国一重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让技能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推动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向“新”发展、向“高”攀登、向“强”迈进。(王东丽)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监制:邢天敏

责编:辛梅

审核:郑悟

校对:孙瑞


黑龙江人社
发布黑龙江省人社厅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人社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