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又见芦花放

时事   2024-10-28 15:39   江苏  


稻花满城香

人间又一秋

当秋韵再次铺满大地

你是否会升起一丝感慨

叹一声岁月的流转与变迁


那么你心中的秋日沙家浜

是什么样的?

是碧水荡漾、芦花摇曳

还是遍地金黄、稻香鱼肥?

让我们跟着阅读推广人金曾豪先生

一起看下他眼中的秋日沙家浜


             

十月,又见芦花放


金 曾 豪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十月,在沙家浜,又见芦花放。

每一支芦苇都尽力笔直地站立着,每一张苇叶先是向上拥抱着主干,然后向斜上方舒展,尽可能多地承接阳光雨露。芦苇朴素,在秋天里,下部的一些叶子已经枯黄,为的是集中能量供给顶部的芦花。芦花不娇、不艳,却柔有刚,彰显着蓬勃的精神。辽阔的苇荡风起云涌,所有的芦花向一个方向张扬、摇晃,就像一张张迎风招展的白帆,就像一行行竖排的关于秋天和荒野的诗句。

芦花像一张张迎风招展的白帆

握住一支芦苇,觉得是握着一根坚韧的竹竿。折断一支芦苇不容易,连根拔起一支芦苇有更大的困难。这说的尚是一支孤立的芦苇。芦苇在成丛、成片、成“荡”之后,坚韧的根虬结在一起,要想拔起一支芦苇更是难上加难。

风来了,芦苇们倾斜、倾斜……倾斜到一定的角度,风就对它们无可奈何了,芦苇们于是又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杆。

芦苇永远在风中,永远在摇曳。似乎不是风在摇动芦苇,而是芦苇在摇动着风。一支芦苇发出的声音是细微的,几万、几十万、几千万支芦苇合成的声音就浩浩荡荡,就无边无涯。和海的浩荡不同,芦苇荡的浩荡永远是有节制的,沉着、凝重、坦荡,好脾气。

仔细听,芦苇荡的声音由两个声部组成,一个是上部的青叶发出来的“哗哗”声,另一个是下部的枯叶发出来的“沙沙”声。几千万个生命合作的荒野之声,细密、雄浑、壮阔,蕴含有一种凛凛不可侵犯的威仪。

走水路进芦苇荡,独自划一条小船是最好的。那种很小的船被李清照称作“蚱蜢舟”,而常熟人喜欢亲昵地唤之为“淌淌船”。不知道“淌淌”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念着有快感,还有一种漂泊似的轻巧意味。江南有儿歌:“亮月亮,出淌淌,淌淌船上好白相……”江南人不叫“月亮”,叫“亮月”,认为这样才能和“太阳”对仗。

“淌淌船”在江南的芦苇荡里穿梭

上船要小心,落脚时要踩准船的中轴线,不然就容易翻船。在后艄坐定,船头昂起来,人发现自己是坐在水平面之下了。小船活灵,像鸭子,似乎认得路,一头就往芦丛里钻。

面前是被芦苇密密相夹的曲曲折折、宽宽窄窄、深深浅浅、无休无止的水道。芦苇荡深处的芦苇愈是长得恣肆,一条条绿林好汉的样子。想起《水浒传》中在芦苇荡里出没的阮氏三兄弟,还有诨名“一丈青”的扈三娘。想起扈三娘是因为“一丈青”这个诨号特别适宜送给芦苇。

芦苇丛中不时飞起棕色的小雀儿。不是麻雀,往斜次里飞窜的是芦雀,垂直冲天的是子规。芦苇荡里有蛙,不多。不多是因为这儿有水蛇出没。

隐隐传来一声两声鸟的啁啾,使眼前的一切变得异常幽远。芦苇间的湖水因芦苇的摇晃而泛起涟漪,就觉得整个大地在轻轻晃动。不如停下桨,随小船去亲吻苇洲吧。

在芦苇荡的深处,分明是有一种纯粹的、细腻的、安详的东西在弥漫着的,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那么,就闭上眼睛,让人生的倦意一点一点地消融吧。

沙家浜风景区的芦苇荡是修整过的,并无危险可言,原生态的大苇荡就埋伏着许多的凶险。凶险之一是容易迷路,让你团团乱窜找不到出路。凶险之二是苇荡中的水草窝子。深潭里的水草像章鱼的触手,人被缠住就危险了,水性再好也没有用。

1939年春,叶飞奉命带领新四军六团从茅山到阳澄湖地区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叶飞将军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写芦苇荡的:“……在这里行军作战都可以坐船。我们一试,果然很方便,河汊四通八达,两边都是芦苇荡,在岸上一般看不到,十分隐蔽。日军无人带路,只能在一些主干道上耀武扬威,不敢到河汊里来。这样,我们的天地就阔了,不但夜间,白天也可以活动……如果遇上日军扫荡,有利时就狠狠打一下,搞他个措手不及,不利时就转身躲进芦苇荡,敌人想进进不去,想打打不着……我们依靠广大群众和有利地形,选好机会,给予沉重的打击,使敌人的一次次扫荡都以损兵折将的惨败而告终……”

阳澄湖地处当时日伪心脏地带,并无山林屏障,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能在此立足,大苇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单有这个天然大迷宫还不行,日军有汉奸帮着,对芦苇荡并非一无所知。那个胡传魁的原型胡肇汉本是个湖匪,对芦苇荡更是不陌生。但是,除了一个湖,新四军和地方武装还有一座“山”,一座靠山——人民群众。胡肇汉叛变,四乡的群众立刻行动,在芦苇荡中这里筑一条明坝拦住去路,那里筑条使小船搁浅的暗坝;这边搬掉一个认路的标志物,那边开通几条原本的死浜兜……这样,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芦苇荡的地形,你“忠义救国军”进芦荡照样走投无路,两眼一抹黑。

风景区中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述的就是沙家浜的烽火故事。京剧《沙家浜》有艺术提炼,但更有革命史料的真实根基。《沙家浜》这个戏确实是这方热土上曾经的烽火岁月的真实写照。

《沙家浜》是这方热土上曾经的烽火岁月的真实写照

有阿庆嫂这个人物吗?有的。有人会向你介绍一大串阿庆嫂式的人物。可这些与阿庆嫂有着相仿经历的老人却都一口否认——“我不是阿庆嫂。”其中一位叫陈二妹,她和丈夫以开茶馆作掩护从事抗日联络工作。她丈夫后来惨死在敌人监狱里。由于孩子多,陈二妹之后的生活一直很艰难,但她从不提自己家的光荣历史。直到有一天,当了副委员长的谭政林来找她,把她叫作“阿庆嫂”,人们才注意到了这位可敬的阿庆嫂式的人物,被这位像芦苇一样平凡而坚韧的阳澄湖女子深深感动。

阿庆嫂的另一个原型叫朱凡,毕业于复旦大学,受中共地下组织的委派,在沙家浜一带当联络员。因叛徒出卖,朱凡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她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军用汽艇拖死,将一腔青春热血挥洒在阳澄湖上……

有郭建光这个人物吗?有。这是谭政林1982年在一次大会上的断然回答。谭政林说:“沙家浜的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就坐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夏光就是当年在芦苇荡养伤的东路作战处长,伤愈后重建“新江抗”。夏光在之后答记者问时说,郭建光代表的是许许多多新四军指战员,他是占了一个“光”字的光。

小船在芦苇荡里走,有时会有鱼跳到船舱里来,那是小船在窄窄的水道里把鱼们挤着了。你肯定能遇上小蟛蜞,如果遇上大闸蟹,那是你运气好。阳澄湖大闸蟹金爪黄毛青背白肚,闻名海内外。

听说过“江南水八仙”吗?“江南水八仙”还有“荤八仙”和“蔬八仙”之分。“荤八仙”是八种湖鲜:鳗鲡、螺蛳、白鱼、黑鱼、鳊鱼、草鱼、青鱼和清水虾。“蔬八仙”是指八种水中的蔬果:茨菰、茭白、荸荠、水芹、莲藕、菱角、莼菜和芡实。

芡实俗名鸡头米,花托状如鸡头,果实上密聚着剌,剥开来才是有棕红色果皮的果实。京剧《沙家浜》中出现过鸡头米,是新四军伤病员采来充作粮食的。

芦苇荡有丰富的食物,可当年新四军后方医院不能生火,敌人就在附近,烟火会暴露踪迹。号称后方医院,其实哪有“后方”,哪有医院啊!一条船、一块门板,甚至一怀抱的干芦苇就是病床。把蚊帐挂起来,里头就是手术室。钙片是用鸡蛋壳烘烤研磨成的,治疗疥疮的药水是用硫黄加石灰水煮成的,凡士林是用猪油代替的……后方医院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是的,这许多许多传奇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这片汪洋般的芦苇荡里。

作为一种精神,作为军民鱼水情的传统,沙家浜是永远的。

又见芦花放!在十月,在沙家浜。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


供稿人 | 金曾豪

审核人 | 陶晓英 冯心瑶

发布人 | 陆佳佳

春来沙家浜
常熟市沙家浜镇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