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民企创业创新热潮——福建“新春第一会”观察

时事   2025-02-06 10:35   福建  
开工第一天,“新春第一会”。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在5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上,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畅所欲言,唱响福建民营经济“好声音”——
锚定“点”,福建民营企业铆足“爱拼会赢”的拼劲闯劲,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点”;串起“线”,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坚实产业基础的“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连成“面”,赓续我省优良传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把福建打造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福地……
“点”“线”“面”协同发力,福建民营经济步履铿锵行进在崭新的春天里,激荡起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创业创新热潮。

锚“点”

在当天座谈会上,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是首位发言的代表。“省委省政府在新春上班第一天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让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也是安踏集团这几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他开门见山。

近年来,安踏投入超20亿元在晋江创建安踏智慧创新产业园,聚焦创新、研发、供应链及智能化生产;新建投资5.2亿元的安踏学园,培养高水平行业创新型和管理型人才……丁世忠认为,这些都是“不断加大对于未来的投资”。

晋江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工地工人坚守岗位。(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小阳 颜雅婷 摄)

投资未来,为的是赢得先手棋。在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DeepSeek让人工智能产业成为一个全民热议话题。在人工智能的新兴赛道上,“敢为天下先”的福建民营企业早已锚定创新点,抢先布局。
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我省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其研发的智能竹条分选机器人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PicMa APP(修图软件)全球用户突破1000万。
针对当前我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数据的使用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帝视科技董事长兼总裁高钦泉建议:“积极招商,引入大模型企业、平台服务商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大模型技术解决方案和云服务,出台‘模型券’等相关补助政策。”
座谈会上,多名企业家对于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热烈发言交流。福建清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阳认为:“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只有推动企业创新型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清航装备科技的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获得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福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是典型的科技创新型产品。他建议,政府为无人机在应急消防、物流等潜在领域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快速融合。
福建民营企业扎根实业,牢牢锚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突破“点”,创新实践呈现出多“点”开花、春意盎然之势。

串“线”

如果说一个个微观企业是满天星斗,那么一个个集合了众多企业的中观产业无疑是如银河般壮丽的“线”。

志之难在自胜。传统产业实现创新转型,是福建民营经济打造有竞争力产业链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福建区域最早实施并推进‘智改数转’的企业之一,我们率先将‘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于厂区车间,打通各生产要素,创新实现订单、生产、设备、质量、能源、仓库等全流程高效协同,大幅提高管理效能。”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洪建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逐梦新时代。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榜上有名。加上此前竞赛胜出的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福建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面朝大海,勇立潮头,今天的福建民营企业家早已将视野投向辽阔的远方,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新格局形成浪潮中“抢滩”布局。
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说,面向“十五五”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工信部已发布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培育千亿级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福建是储能发展领先省份,应紧抓机遇,持续引领储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储能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全链条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山海之间,一个个珍珠般的企业串“珠”成“链”,熠熠生辉。
“我省依山傍海,山海资源丰富。为此,利用好‘山海协作’机制,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上游具备协同优势的原料产地、原料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共同研发,可以有效激发整个产业链条的新活力。”达利食品集团副总裁兼执行董事许阳阳的观点受到不少与会代表认同。大家认为,用好用活山海资源优势,是我省民营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有利于推动我省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连“面”

福建神旅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静是当天座谈会上最后一位发言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还是一位“新福建人”。“我是一名外省来闽创业的新闽商,2021年从苏州被招商引资入泉州,福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的发展战略,让我们毅然决定扎根于福气满满的新福建,留在非遗之城泉州。”

福建打造营商环境“福地”的务实举措,让朱静对在这里创业有了一种家乡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她不仅带领公司团队首创“元宇宙AR大空间剧本杀:泉州世遗真武庙景点”,获评中国科学家论坛科技创新品牌,而且还以“本地人”的身份参与策划泉州“出道吧·家乡”活动。
“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让我们备受鼓舞,这是福建民营经济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春天的信号!”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晖对我省营商环境的优化有着同样深切的感受。海安橡胶的全钢巨型轮胎产品率先打破国外巨头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数百个矿山。今天的海安橡胶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全系列全钢巨型轮胎制造商,实现与米其林、固特异、普林司通三大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在与全球同行的激烈竞争中,朱晖深刻认识到良好营商环境对于吸引人才至关重要。为此,他在会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支持,如简化外籍高端人才的签证、工作许可或落户程序,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自主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鼓励科研人员到民营企业兼任“科技副总”。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培育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福地……从暖意融融的会场到交流延续的会外,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热聊着、谋划着、展望着福建民营经济生机勃发的春天。

热点推荐

● 泉州成功签约6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93亿元

● 泉州:赋能民企行稳致远!政策“大礼包”再上新→

● 泉州10位青年企业家发出集体倡议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黄诗艺

二审:肖国敬

三审:黄凌燕


戳这里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


点亮

持续关注

泉州晚报
《泉州晚报》系中国“百强报刊”,泉州晚报社旗下有《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商报》、泉州网、泉州通等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