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用科技智慧守护“智慧黄河”
政务
2024-11-08 17:05
陕西
首席记者 王少勇 记者 陈琛 通讯员 周磊
黄河在陕西境内蜿蜒719千米,主要支流有14条,流域涉及82个县(市、区),面积14.33万平方千米,占陕西省总面积的近70%。守护好黄河,对陕西乃至全国都十分重要。2020年11月,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了陕西省智慧黄河研究院,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智慧黄河研究、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实景三维与二维数据融合等工作,动态监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河道演变态势、经济要素分布等情况,使得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程度不断提升。科研人员在黄河流域开展水文调查 周磊 摄要实现黄河流域的“智慧”管理,需要丰富的精确的高质量数据支撑。从2020年开始,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先后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图集(陕西卷)编制和陕西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数据库建设。工作人员完成了省黄河流域14.33万平方千米的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重点区域倾斜实景三维数据库建设,构建了黄河流域2米宏观层级至5厘米精细实景三维模型,为“智慧黄河”建设提供了时空基底。记者在观看工作人员演示实景三维影像图时,仿佛身临其境,所在区域地形地貌一目了然。一些重点区域,甚至能看清地面石碑上的文字。高精度影像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对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丰富了“智慧黄河”建设的大数据资源。该队还具备陕西省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季度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年度更新能力以及实景三维数据的定制化更新能力,能够保证各项数据具有良好的现势性,能够反映最新的变化情况。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鼓励科研人员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应用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比如,由队长罗志远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沿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测绘技术应用研究”是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创新项目之一。该项目选择沿黄公路典型区域,综合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车载移动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等多种测绘技术手段,获取地质灾害高精度测绘数据,研究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和评估的多源测绘数据融合技术方法,提高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再比如,“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内容与指标研究”项目,面向政府对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价管理需求,依据国家生态保护和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法规,参考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从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基本内容、监测要素分类和监测要素的技术指标等方面开展研究,获得一套科学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监测技术指标成果,为编制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技术标准以及科学评价全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提供技术支撑。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建设了陕西省“智慧黄河”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集成陕西省政务云相关资源,研发了综合信息分析和督察监测两大业务系统,为陕西省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与重大工程实施、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与空间优化等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平台建设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全部国产化,综合运用物联网、电子地图、可视化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经济要素、文化发展等数据集成共享,纵向推动业务信息的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横向推动多个厅局的数据共享。”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软件开发工程师员欣淼介绍说。平台几乎装进了陕西省黄河流域这片大地上所有的自然资源要素和人文要素。平台基于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统计年鉴、图集图册、相关厅局数据等,按照数据类型分别构建了实景三维数据库、生态资源数据库、经济发展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等5大数据库。比如生态资源数据库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自然保护区、矿产等37个数据层,经济社会数据库包括主体功能区、开发区、旅游景区、教育资源等61个数据层。在平台页面上点开任何一层数据,其总体的综合分析及个体的位置分布、各项具体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全面、权威且动态更新的数据,有效支撑陕西省黄河流域管理决策和各项业务的开展。平台的督察监测系统包含线索登记、问题派发、整改上报、问题核查、销号验收等业务流程,可对各类问题进行全过程监测监管,实现业务联通,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督促有关部门对已发现问题的整改。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还构建了平台的支持体系,包括数据库结构规定、电子地图制作规范等标准规范体系,数据资源管理规定、系统用户管理规定等安全保障体系,系统运行日常管理规定等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平台一期建设项目已经验收,正在申报二期建设项目。下一步,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将围绕省黄河流域管理中迫切的重大项目监管、实时物联感知、文化保护、黄河智库等业务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实现对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智能化监测,协助政府部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日常监管,及时向政府部门推送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是“智慧黄河”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开展相关研究,编写了《陕西省黄河流域智能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为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智能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提供理论设计基础和建设思路;研究形成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常态化监测方案: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移动测量、物联网监测、水下监测等“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感知监测手段,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监测、重点突出问题监测、突发问题应急监测。比如通过季度影像比对,开展脱离实际造湖造景类问题监测;通过季度影像比对分析、实地核查、三维倾斜模型比对分析,开展违规排放污染物类问题监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智能化监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2021年,陕西省境内152个尾矿库的监测数据资料完成入库,建成了省黄河流域尾矿库监测数据库。”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生态修复中心负责人刘广辉介绍说,2022年,“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感知监测手段发现疑似问题线索99处,筛选50处典型问题并整改到位,并对韩城西部山体等4处重点生态问题开展遥感监测和实景三维监测;2023年完成365个黄河公园数据入库,完成50个典型涉水问题现场核查;2024年,利用2024年2米影像、国土利用现状数据重点对涉水类问题进行排查,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08处,已经梳理形成了47处典型问题线索……今年8月,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联合省内15家单位共同申报的陕西省空天地水智能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得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科技创新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智能化监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我们计划联合有关单位在陕西省黄河流域干支流入河口、黄河入省出省口、重点尾矿库、堤坝等关键区域部署51台感知设备,涵盖环境监测、监控预警等,努力实现环境监管可视化、业务管理一体化、环境决策科学化。”罗志远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将探索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GIS等创新技术和科学方法,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的常态化智能监测,持续推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深化。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