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头雁”领航,筑梦沃土造福乡村振兴

政务   2024-12-26 18:27   四川  






乡村要振兴,带头人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催生了“头雁”人才的崛起。这些“头雁”深耕乡村沃土,以智慧和汗水筑梦前行,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



“我们村的蔬菜种植品类,是根据省、市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和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的要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的种植方向。”


在立新镇高棚村的村办公室里,村党组织书记崔兴江正在讲述高棚村近年来“御新景”鲜销蔬菜品牌打造经验,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高棚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余同志或埋头整理笔记,或针对个别例子提出问题,这是一次场面火热的培训讨论会。


这样的培育会每周都会出现,除了高棚村,金石镇海棠村、八洞镇书房村的村办公室也上演着培训交流的场景。



我县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旨在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带动全县各乡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立新镇高棚村作为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的试点之一,其“头雁”角色由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村党组织书记崔兴江担任。崔兴江大学毕业后,在中石化一家销售公司工作,年收入十几万元。2010年在家乡的招引下,他毅然选择回乡“当农民”,投资搞蔬菜种植,因为他坚信乡村振兴舞台够大,必有可为。


他从农业“小白”摸爬滚打、一路成长,短短几年时间,他在种植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蔬菜产量显著提高,成了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



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带着这个思路,崔兴江综合分析周边对蔬菜的巨大需求和当地交通便利、运输快捷、蔬菜新鲜等优势,开辟绵阳、广安、南充、成都、重庆等地的蔬菜市场。2017年,还进一步开拓到宁夏、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并以新景蔬菜专合社为载体,推行“六统一分”模式,打响了“御新景”蔬菜品牌。



2020年崔兴江当选高棚村党委书记、主任后,牵头成立蔬菜合作社,将学到的育秧、栽种、施肥、除病虫害等种菜技术和销售经验倾囊相授,统一技术、品牌和销售等各环节,带领乡亲们“抱团”闯市场。


“单打独斗不得行,还得抱团发展。”崔兴江说道,“我当时全国各地跑了解市场情况,捕捉到规模化种植的好处和市场信息的重要性,之后在我们村成立了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种植户,走上了规模化、合作化的道路。”



“御新景”鲜销蔬菜品牌在“绵品出川”活动推介中成功打入大湾区市场,以高棚村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村民人均增收突破2万元。探索“土地流转+服务金”“折价入股+分红金”“摊位租赁+管理金”三种模式及“组建农资合作社、引进农耕体验项目、盘活闲置资源”三种方式,“念好”集体经济的“高棚发展经”入选《四川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秀案例选编》。通过“头雁”培育工作室的引领,高棚村正朝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兴旺的目标稳步前进。



高棚村家家户户都是种菜能手,争相加入合作社“抱团发财”。合作社从最早仅12户12人参与,到现在已发展到424户437人;去年,该村年产值突破6500万元,蔬菜面积发展到2400余亩。还打开了国际市场,成功搭上中欧班列,销售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金石镇海棠村则是我县另一个乡村振兴的亮点。海棠村的“头雁”培育工作室由海棠村党组织书记张礼领衔。张礼之前在县城从事石材生意,2016年返乡担任金石镇原瓦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担任海棠村党委书记。



多年在市场摸索发展的张礼对生态农业和乡村治理有着独到见解。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给了张礼启发,他积极探索推行“村党组织+企业+农户”富民模式,带领村民发展起了以生态果园和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个,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


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料,海棠村的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发展优质水稻、油菜5000余亩,西瓜、藤椒等经济作物1200余亩,吸引了大量城市消费者前来购买。他带领村民发展起了以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和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海棠村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升级,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村里粮油、果业种植产业丰富,海棠村也没落下养殖产业。张礼介绍道:“我们村采取了‘中省财政扶持资金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汇入+社会资本引入股份合作方式,组建繁发生猪养殖合作社。这一项目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年均13万元的增收,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村民们的创业热情,让大家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


除了生猪养殖项目,海棠村还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张礼说:“我们盘活了村里闲置的办公阵地,将其改造成了农产品加工和仓储中心,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还集中流转了土地,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我们还实行了垃圾付费清运制度,改善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八洞镇书房村同样不甘示弱。书房村的“头雁”彭小辉是一位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村党组织书记。彭小辉放弃在外高薪收入,选择返乡投入“大有作为”的乡村天地。


“别看彭书记平常话不多,可他特别踏实能干。从他当了村干部和人大代表以后,我们村新修了近30公里的水泥路,整修旧路拓宽窄路,有了自来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邻里越来越和睦,全村没有几个不说他好的。”书房村村民说道。



在彭小辉的带领下,由村党委牵头,成立“爱源”水果种植合作社,打造出“川书房品牌,积极发动群众以“三荒”土地入股,覆盖户数达69%。带领村民通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切实解决了农田灌溉供水不足、渠系不畅、管护不力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蓄、引、提、灌能力,真正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让书房村村民对种粮更加有信心。



彭小辉说道:“我们村还新建了‘玉肥牛养殖家庭农场’,占地面积27亩,投资大概有1500多万元,预计年出栏肉牛500头,年收入600多万元,有效带动我们村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水利设施,彭小辉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在书房村建成烘干房1座,冻库1座,解决了村民“晒谷难”和果蔬存储难的问题。构建起柑橘1200亩、枇杷200亩、蔬菜300亩的主导产业格局,积极探索“牛-沼-果”特色生态农业,形成“山下种粮油、山上挂金果”的丘区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我们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从2021年开始种植的,主要是跟代卖点直接联系,少了中间商的过程,跟市场上的摊位直接发货。”彭小辉说道,“目前,我们村摸索了土地资源整合发展、闲置资产盘活增效、扶持资金入股分红等多种增收模式,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还创新了‘3511’和‘127’利益共享模式,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大概有76万。”



目前,我县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坚持以“理论教学+现场参观+交流研讨”等方式,分批分期对我县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实施全脱产培训。无论是科技创新型人才,还是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亦或是乡村治理专才,均可在此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组织一股股长文煊介绍道:“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目前已培训4期60名学员,并在培训过程中积极调整改进。按需制定课程,做到多维赋能,以‘总体规划+精品课程的模式,每期根据参训学员实际制定课程表,在每周固定两天理论课的前提下,不定期举办一次‘头雁沙龙,组织优秀后备力量围绕工作重点、难点、风险点进行交流研讨。”




我县将继续以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为引领,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育,推动村集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升级。同时,我县也将继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我县发展,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三台发布微信





三台发布

记者:徐冬雨

编辑:陈怡

校对:李茂华

审核:陈青松 王锐



三台发布
传递党的声音,倾听百姓诉求,提供资讯服务,展现美丽三台。“三生万物,如登春台”,这里是四川三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