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灯先生是黄河印社老社长,山西省第一个举办个人篆刻展的篆刻家,也是敢于尝试在各种印材上篆刻的大玩家。年逾八旬,治印号“八十小翁”。他说,“我不会下围棋,不会摸麻将,甚至不会打扑克,却好玩印:玩石印、砖印、木印、钢印,玩封泥印、石膏印、核桃印、菩提子印,玩着玩着,竟玩到落叶上。”
说是玩,实则是毕其所学,人印合一。无论什么印材,什么题材的作品,张灯先生刻刀下都一丝不苟,倾情方寸。尤其是“落叶印”,可谓意到深处情自浓。
初恋落叶,奏刀轻重可否称印
2016年,张灯先生发现同学在微信上转发了一组摄影作品,背景是各种形状的树叶。看着图片,张灯先生仿佛看到一片片形状各异的树叶变成了一页页印笺,五彩缤纷。他灵感忽至,赶忙跑到院子里拣了几片落叶,紧锣密鼓构思布局,在落叶上刻了一枚“吉祥”印,感觉不错,接着又刻了一枚“秋”,再刻一枚“猴年吉祥”连印文带双猴图。连刻三枚,一气呵成,以至于竟忘了吃饭喝水。
三枚落叶印下来,张灯先生归纳了五个要点:一、身要闲,心要静,刀要薄,刃要快,下刀要轻,走刀要稳。二、落叶上刻的印大多不便钤盖,只可直观,因而印文不需反写反刻,而要正写正刻。刻完须加衬底,以利于保存。三、可阳刻,印文呈落叶本色,也可阴刻,只阴刻,便可分朱白,背面衬红纸便成朱文,衬白纸就成白文。四、叶有筋脉,刻时不可全断,保留较粗的,较显的主脉与侧脉,既可避免叶面破碎,又保留了叶面纹理的特色。五、刻落叶如剪纸,部分该去掉的笔画及空间,不可全去,要选择重要节点暂时保留,以防部分掉落,待背面粘贴衬纸后再去掉。
此后,他就像一位初恋少年,看到落叶就眼睛发亮,心跳加速。小区院内、公园小径常能看到一个老头仔细盯着地面,手里攥着落叶,寻寻觅觅。之后连续多日操刀不止,完成了有关人类、社会、家国、事件、节日以及日常感悟等一系列题材的落叶印。
一组组、一枚枚落叶印成了,可如何保存却成了最大的难题。为此,张灯先生多方尝试,先是刻好后加衬底夹到书本杂志里或塑料薄膜里,可是,因为暴露在空气中,落叶既容易褪色,也容易破损,还不便展示。之后,他摸索着在原印及印蜕底片上加注释文,写记、题诗、落款、盖章,最后塑封,终于创制了既实用又好保存的新艺术品——落叶印屏。其大者盈尺,可装框挂墙上,小者寸余,可作书签使用,或为摆件欣赏把玩。奇特的形状,绚丽的色彩,精緻的脉络成为落叶印新看点。
在落叶上刻印,未见前人有过,自称落叶印,人们会不会承认呢?张灯先生既兴奋又紧张,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来请朋友们品评,果然有人提出疑问:为啥叫落叶印?叫树叶印不好吗?再说,叶片不是印章,刻字称印,道理何在?
张灯先生说,之所以把在叶片上刻的印叫“落叶印”,理由有三:一是印材是落叶,有草本有木本禾本,不只有木本的树叶,再是叶落时色彩最丰富,最深沉,最稳定,最有韵味,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理念,叶子落地,走完一生,完成了使命,可谓功德圆满。只捡落叶而不摘新叶,便是注重生态,保护环境应尽的责任。至于称印,他解释说,落叶上印面有方有圆有随形,有文有图有边框,篆法、刀法、章法皆尊古法,印文是大篆、小篆,用刀是冲刀、切刀,更有分朱布白,设计安排,三法具备,其印具备篆刻印章的所有基本特征,自然可以称印。但网友不依不饶:既称印,能印吗?这下戳到了软肋。而先生也有话说:不能。可古代就有不印、或不能印的印章,像合印,如虎符;佩印,以祈福辟邪;填印,用不同金属刻制再填平,只供看,不能盖。落叶印亦如此,可看不能印,属印的另类。话虽如此,终究心虚。他知道,不能钤盖是叶子太薄,经不起挤压揉搓。于是,他专心寻找厚点的落叶,终于在上海、海南岛等地找到了广玉兰、橡皮树等落叶,刻成了印,钤出了印蜕,能拓能印,成了真正的正类落叶印。
这样,张灯先生沉醉落叶印一晃就是8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玩得天昏地暗,玩得不亦乐乎。自然就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名堂。”张灯先生讲起来仿佛沉醉其中。
如今,他正筹划搞一个落叶印展,出一本落叶印谱。
缤纷绚烂,刀下留情腐朽化奇
不论是杨柳、梧桐、银杏叶,还是竹子、鸢尾、无名草叶片,也不论厚叶薄叶、完整的还是破损的落叶,只要在张灯先生的刀下,都会变成一帧帧一枚枚充满传统篆印意味的艺术品。他寄情怀于落叶,寄情感于刀尖,孜孜不倦。
建党日,他用5枚金黄色的银杏叶刻下“为人民服务”;国庆节,他用红透了的落叶,刻下了“爱我中华”;“端午节”,他用粽叶刻下了“端午安康”;结婚纪念日,他用百合叶刻了“百年好合”;在疫情解除之际,他用一组色彩斑驳的病树叶片刻了“沉舟侧畔”。每一枚落叶印他都精心安排布局,叶片和印文内容互为表里,情感在方寸间淋漓倾注,可谓相得益彰。
张灯先生有一枚广玉兰落叶印,叶面右边刻了一只卧姿的波斯猫肖形印,左边刻了一枚上下结构的“思念”篆印。印文二字阳刻,小猫肖形阴刻。
每每谈起这枚落叶印,张灯先生许久心情都不能平静。这是2017年9月的一天,张灯先生家养的白色波斯爱猫突然不见了,于是他不分昼夜,四处寻找,三天过去,仍无踪影。这只取名“臭臭”的波斯猫已经陪伴张灯先生许多年,无论创作、休息时,还是散步、读书时,他都乖巧地依偎在主人身边。如今不见“臭臭”,先生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臭臭”可爱调皮的身影不时在眼前浮现。他把寻找爱猫的紧张迫切和对“臭臭”的无限思念之情倾注到落叶上——落叶是去年到女儿家时捡的广玉兰叶,他找出母亲纳鞋底时用的引针,一针一针在叶片上雕琢,每一个针孔都寄托了他对“臭臭”的思念。很快,一只毛茸茸、暖突突的波斯猫卧在叶片上,似乎有了生命一般,针针相续,曚曚昽昽,迷迷茫茫,像是“臭臭”在苦苦挣扎。又三天后,“臭臭”找到。张灯先生感叹欣喜之余,写下创作手记:
“家猫臭臭,不慎丢失,日寻夜找,三日不得。思之念之,愁满忧伤,何以解忧,唯有印章。遂刻思念二字,亦为其造像,以寄后望。
此印,字与图,全用针扎,便有毛茸茸的感觉,似有温度,一种温情,一种暖意。”
张灯先生因动情而动刀,又因动刀而留情。于是,他又刻制了“刀下留情”的印,并生发了“刀下留情,方为印人”的感慨。
得心应手,情到深处再赋新能
8年来,张灯先生对落叶印爱得执著,爱得深沉。他将落叶赋以温度,续予生命。落叶在他的刀下出落成一簇簇一丛丛的精灵,伴随着他那颗热爱生活、关注社会、谛听生命之歌的灵魂,翩然翻飞。
疫情期间,他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关注民生动态,在落叶上刻下“众志成城”“庚子战疫”“沉舟侧畔”,还专门写了落叶印话:
还未立秋,天还很热,我在汾河西岸自行车道的边上作走步运动。无意间瞟见两边小树上开了不少小花,五颜六色,十分鲜艳。这不是苹果树吗?这时候,怎么会开花?我凑到跟前细看,发现这些小花并不是花,而是绿叶本身生出的彩色图案。一圈套着一圈,最外面是紫色的,往里是红色,再往里依次是黄色、褐色、黑色,真像花朵,十分漂亮。
低头见树下已有不少落叶,便去挑拣。一片叶子上,有的有一朵,有的有两朵,也有三四朵的。有的在叶子的上部,有的在下部,或在中间,有疏有密,分布自然,十分耐看。各式拣回些夹在书中备用。
不想一放就是数月,但取出看时依然鲜亮,煞是好看,便想治印,却忽地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赶忙上网查看。果然,这些叶面上的小花,竟是病害所至,是患了褐癍病。如此,完全的病态,小花再美,怎能去赞赏!
“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病”字点到了我也中招的新冠病毒,又链接到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上。如是,拐个弯儿,就刻“沉舟侧畔”,盼疫情早日结束,愿这批苹果树来年开出真正的红的白的粉的小花。
癸卯正月初八
轰动一时的孟晚舟事件也曾牵动他的爱国热情。在孟晚舟安全归国时刻,他刻了“轻舟晚渡”,并写下印话:
中秋之日,拣回三片落叶,虽同为白杨树叶,其大小有差异,形状亦不同,便欲刻制一个中秋团圆的小系列。
先刻了一轮明月,中有桂树,下有印文“八月十五”。又刻了一轮明月,桂树下多了一只捣药的兔子,其印文为唐诗名句“天涯共此时”。第三枚印还未及定夺,突然收到消息: 被无耻恶徒及其走狗非法绑架、监禁达1028天的孟晚舟,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中国人民的声援下终于获释。包机迎接,战机护驾,精心布置,安全回家。为坚强的孟晚舟女士点赞! 为不屈的华为点赞! 为伟大的祖国点赞!于是,在这中秋大团圆之际,系列之三油然而生: 轻舟晚渡。还是一轮满月,却最圆、最亮。上款题晚舟机场泪目心语“祖国,我回来了”,下款书“辛丑中秋张灯即兴”。
晚舟回家,这是任正非家的幸事,是华为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 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看到了吗?明月下端,落款下方,还有小印“牛”及“大吉祥”呢。
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老艺人的激情澎湃爱国情怀。
他在创作手记中写到:
艺无止境。玩落叶印,只刻几个成语,几句吉语,便不能满足我心灵的需求。于是,我专心寻找具有特殊形状,特异色彩,特定含义,及具有厚重感,沧桑感,深沉感的落叶,或以形就意,或以意求形,或以色诱情,将形意相合,情意相融,以求形神兼备,创作了“桥”“梦”“静”“安定”“雨霖霖”“紫气东来”“巴山夜雨”等一批朱白分明,图文并茂的落叶印。
张灯先生就是这样,用纤细绵密的心思,用充沛内敛的情感、用一手长期练就的娴熟刀法,将落叶重新赋予生命,让落叶重新焕发生机,在人们的审美灵魂里穿梭。
一段时间,张灯先生将古典诗词作为重点引入落叶印,创作了“在水一方”“青青子衿”“赠我以木瓜”等《诗经》系列。“高风亮节”“不可居无此君”“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竹叶系列,“阳关三叠”“道是无晴”“二月春风似剪刀”等柳叶系列。“痴、“归根”“真善美”“天人合一”“为人民服务”等银杏系列。甚至把形状、色彩、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几片落叶,或三片,或五片,或排列,或叠加在一起,像“幽”“沉舟侧畔”“意境”“一往无前”等完成了落叶印组合。更将红黄蓝绿黑白不同色彩的落叶用于印文、图画、边框及衬底,如“秋色可餐”“安定”“雪中送炭”等,试制了套色落叶印。
张灯先生说,他因刻落叶印对落叶产生了兴趣,也为落叶操上了心。爱屋及乌,开始阅读与落叶相关的诗词,特别对清末刘鶚的《落叶诗》情有独钟:“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念彼落叶,犹可为薪。用熟五谷,以饱饥人。虽委弃之余,其德足以伸。吁嗟呼,吾不及落叶之仁。”他从刘鹗的诗中体悟到了“仁”的内涵和强大能量场,感动之下,以“落叶之仁”入印,并顺势记下自己的心得:“落叶之仁,入地隐身。融为泥土,滋养新根。落叶之仁,华丽转身,援以小技,刀下留珍。”
张灯先生多次邀请他的老友、著名书法理论家、批评家李庶民先生一起切磋落叶印,李庶民先生专门写了篇《张灯的落叶印》,从艺术创作理论的视角给予张灯落叶印高度评价。通篇流露出一位老艺术家对另一位老艺术家的欣赏和肯定。
用燃烧的激情留住落叶自然生命最后的辉煌,开启落叶新的艺术生命的篇章。这是张灯先生这位“八十小翁”的追求。
本文来自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