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徒手掰开原子弹后,细胞停止再生、皮肤溶解、内脏出血,住院9天与世长辞

文摘   社会新闻   2024-11-18 08:35   福建  

1946年5月21日,这一天在原子能研究的史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天,一位科学家的大胆实验以悲惨的方式结束,揭示了科学探索的巨大风险与责任。所有这一切发生在美国阿拉莫斯实验室——一个看似普通却在核科学前沿屡创奇迹的地方。

“鲁弗斯核心”是一个设计精巧、充满危险的原子弹核心,它的构造使用了钚和镓合金,呈现半球形状。这个核心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中子反射来实现临界状态,但这一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其外层则是由碳化钨制成的中子反射层,能够将核心释放出的中子反射回去,从而促进链式核裂变的发生。然而,任何小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在实验的初期,科学家们的目标是确定“鲁弗斯核心”是否达到了临界状态。一旦超出这个状态,可能引发剧烈的核裂变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首位参与这一实验的科学家是达格利安,他曾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重要成员,拥有丰富的原子弹研发经验。1945年8月21日,达格利安走进实验室,准备进行新的实验。他小心翼翼地将碳化钨块一块块堆放在核心周围,试图测量半球是否达到了临界状态。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需要极高的专注与谨慎。

然而,悲剧在一瞬间发生。就在他准备移开第六块碳化钨砖块时,意外降临——砖块意外掉落,恰好砸在核心上,瞬间引发了核反应,刺眼的蓝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实验室。面对此情此景,达格利安本能地用手将砖块取出,这一决定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6天后,达格利安因细胞停止再生和内脏出血等症状,宣告不治。

接替达格利安的是斯罗廷,一位同样以大胆著称的科学家。曾有一次,实验室的石墨反应堆出现故障,斯罗廷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进行维修,尽管受到辐射,他依然没有选择退缩。接手“鲁弗斯核心”实验后,他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将碳化钨反射层替换为两个铍制半球。然而,斯罗廷在实验中的方法显得极为冒险,甚至在测量临界状态时,仅用一把螺丝刀来操作上半球,甚至徒手控制其下落。这种做法如同在以生命为赌注,令同事们感到无比担忧。

1946年5月21日,斯罗廷再次站在实验室,众多同事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自信满满的他展示着自己的实验技巧,然而意外再次降临。他的螺丝刀不慎滑落,两个半球瞬间贴合,核反应再次引发。斯罗廷感受到双手传来的剧烈疼痛,随之而来的热浪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了保护其他在场的同事,斯罗廷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大部分辐射,尽管这一决定让他承受了更大的伤害。

斯罗廷的身体很快出现了呕吐、皮肤溃烂、内脏出血等症状,最终他也不幸去世,成为科学探索中的又一悲剧。与达格利安相比,由于他的英勇行为,斯罗廷所承受的辐射量是达格利安的四倍。

随着两位科学家的接连遇难,“鲁弗斯核心”实验被迫叫停并下令销毁。这一悲剧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无情考验,更是对科学探索中人类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在核武器的巨大威胁面前,人类显得渺小而无助。科学的进步固然重要,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责任与谨慎同样不可或缺。

这场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面对科技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时,如何平衡探索与安全、科学与伦理,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每一个实验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生命。

环宇瞰点
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