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武小工,感恩遇见,感谢选择♥
12月6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三期科研、竞赛类)。学校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加青,校长储祖旺,党委书记张会利,高级顾问高芸,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唐军国,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胡晶晶出席会议。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论坛包括科研工作汇报、学科竞赛汇报及分组讨论。科研处汇报学校近两年科研项目情况,各学院围绕自身科研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汇报;教务处汇报学校近两年学科竞赛情况,各学院围绕自身学科竞赛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汇报。科研工作汇报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伦主持,学科竞赛汇报由教务处处长助理刘燕主持,分组讨论环节由发展规划与评建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处长甘巍主持。
甘巍汇报学校近两年科研项目情况。他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申报情况展开说明。从纵向项目看,项目申报在整体上保持着良好势头,部分学院近两年申报项目数量从无到有,实现从0-1的突破。同时,在学校的大力鼓励下,学院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一定发展,成功与企业共建多个校企合作基地。
机械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大兴就科研问题、解决措施展开汇报。他指出,基于申报基本条件,机械与工程学院在科研水平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有一定局限性。针对科研水平问题,他表示,学院可以从凝练方向、组建科研团队、构建基地等三个方面改善。就师资建设问题,学院需对教师提要求,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服务教师,拓展科研项目资源;培养团队负责人,为科研保驾护航。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蔡之华就“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思考”,从高校的职责、民办高校的现状、学院实际、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他表示,学院计算机研究工作尚未形成气候,在科研团队、明确的学科方向、校企合作、青年教师的科研训练以及申报项目资格等四个方面存在欠缺。他认为,学院需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应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并建议青年老师尽快掌握人工智能工具。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胡晓峰以“培根壮苗 久久为功”为题,进行学院科研工作汇报。他指出,学院目前面临着能力不强、意识不够、激励不足、组织乏力、方向不明等问题。他分别从学院、学校维度,详细阐述了解困之路。他建议,学院积极开展学术论坛、科研特训,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向外拓展资源;学校明确目标精准定位,构建激励机制,建立考核标准,实现科学引领。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沈祥胜在汇报中,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困境出发,聚焦艺术与传媒学院科研工作。他表示,学院存在科研起步晚、意识薄弱,科研人才不足、领军人物缺乏,科研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科研成果转化难,外部支持不足等问题。他认为,学院需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加大科研投入与管理,建立教师工作室,健全引才机制,以增强科研意识、学术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占定围绕“凝心聚力,实现科研高质量发展”,作学院科研工作汇报。他提到,学院要开展学习培训、讲座,加强平台和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意识问题;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重点突破,改变重教学研究、轻学术研究的现象,以提高科研质量;要完善学术梯队,建立学院激励机制。他指出,面向2025年,学院将举办科研会议,总结科研工作,重新进行学科带头人、骨干的申报与评选工作,以争取科研项目和成果的突破。
人文学院副院长郭生鼎作了题为“回溯·展望”的人文学院科研工作汇报。他表示,学院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打造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争取与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合作;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要搭建科研平台,形成科研共同体,筹建研究中心,进行校校、校企合作;要开展有组织科研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要谋划成果导向的科研工作,建立教师发展目标责任制,制定科研目标任务。
刘燕汇报近两年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她指出,相较于2023年,2024年获奖数量有所提升,其中A类赛事的获奖数量显著增多,但是比赛的覆盖面有限。她提到,学校需以重点赛事为牵引,辐射更多赛事,助力人才培养,提高学校高质量发展。
机械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大兴简要介绍了学院学科竞赛现状,并指出,学院在A类赛事获奖级别与数量上尚不显著。他表示,学院将在原有优势学科竞赛基础上,全力参加高水平A+赛事,建构院一系两级竞赛管理体系。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望超进行学院学科竞赛汇报。他指出,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种类较多,获奖数量较多,但竞赛级别不高,获奖等级不高。他表示,未来,学院将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科学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并针对教师提出竞赛要求,成立学科竞赛小组。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胡晓峰在汇报中,指出学院虽然在学科竞赛上获得一定发展,但仍在竞赛规划系统性、资源整合协同性、激励机制驱动性等方面有待加强。他表示,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课程-学科竞赛”循环及“专业-学科竞赛”循环,提供制度保障机制、人员保障机制、资源保障机制以及激励保障机制。
人文学院副院长郭生鼎就学院学科竞赛的问题、工作思路展开汇报。他表示,人文学院面临着学科竞赛项目供给不平衡,与学科竞赛的省赛、国赛配套的校赛有待健全,与学生活动界限不明,参赛项目有待整合、梳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认为,学院可以聚焦重点参赛项目,着力打造学院特色专业竞赛,加强制度建设、过程管理以及保障协同。
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晓明在汇报中强调,学科竞赛本身在难度、内容以及设计价值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学校在奖励机制的落实上略有欠缺。他建议,学院需结合实践课程与指定竞赛项目,以团队形式承接竞赛项目,增加学院内的竞赛汇报、评审、评奖等环节,并设置奖励申请流程表单,调整整体投入,尝试项目企业化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莉作学院学科竞赛工作汇报。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面临着资源整合与协同不充分,教师指导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问题。她表示,学院将基于多维协同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解决资源问题;组织跨学科指导团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搭乘数智化“快车”,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与会人员共分为9组,结合应用型高校科研、学科竞赛提升实现路径开展研讨。讨论现场,与会领导及教师们纷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玲老师作了题为“基于应用能力的‘五融合,五重塑’—《管理学》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案例分享。她从课程概述、痛点问题、创新举措以及创新成效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教学经验,为数智化语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经过激烈的研讨,各小组进行讨论成果汇报。
储祖旺表示,科研工作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需找准定位,认清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他指出,科研工作对教学教育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学校需做好基础科研工作,形成差异化发展,建立教师的不同发展体系。面向未来,他围绕学院、学校等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学院要进一步提高院长对科研组织工作的重视;要加强教师能力的指导,组织传帮带;要明确科研特色方向,讲究“强基础、入主流、求特色、上水平”;要推动学术基地的建设。学校要加快推进科研高质量发展管理制度建设,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整合资源构建科研大平台,引进仪器设备。
杨伦表示,各学院在学科竞赛上收获一定成绩,但是在高水平赛事上的表现略有缺憾。他指出,各学院要以国家级a类赛事为重点,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率,并建立教师奖励机制,推动学科竞赛的建设。
王加青作总结讲话。他对全球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三期科研、竞赛类)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他表示,无论是科研工作,抑或学科竞赛,相较于2023年均实现突破,但面临着一定发展困境。他强调,学校要加大重视程度,直面问题,敢于“亮剑”,助力科研与竞赛发展。
围绕科研工作问题,他指出,学校要持续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学科专项训练营;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出台专项管理办法,简化管理流程,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双挂”、银龄教师作用,落实有组织的科研;正确认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定位与地位,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工作;集中力量形成标志性成果,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要柔性引进高级人才,打开边界,链接外部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夯实基础,打牢科研基石。围绕学科竞赛问题,他建议,学校要突出竞赛特色,构建竞赛品牌;梳理竞赛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举办多元活动,营造竞赛氛围;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教育电视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突出实践导向 着力培育培根铸魂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行业专家问诊 高校教授开方 师生代表谏言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知行讲堂开讲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剑桥—青年领袖领袖训练营”出征仪式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