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台风抗灾抢险保供电典型案例

学术   2025-01-16 17:30   江苏  




国网福建电力台风“杜苏芮” 

抗灾抢险保供电案例


推荐单位: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案例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徐福聪、郑宗安、王连辉、熊益红、陈灵、李清良、沈桂城、许鑫、方毅



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省9 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9个市供电公司、1个水电企业、19个直属单位、62个县供电企业、2个配售电公司。

(二)案例背景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典型省份,特别是每年台风、暴雨、洪涝等灾害频发,时常带来严重影响。2023年第5号强台风“杜苏芮”正面袭击福建,为有记录以来登陆福建最强台风之一(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强台风级),在所有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综合风雨危险性指数排名第一,台风过境造成多地单日降水量创历史纪录,其中福州、莆田城区发生严重内涝。

(三)案例概要

“杜苏芮”台风正面登陆福建,强台风叠加大暴雨,造成大量线路倒杆断线、树木压覆导线,影响波及福建省全境,持续近12小时,重创了福建电网尤其是配网。主网方面,累计停运 97 条 35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停运 6 座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配网方面,累计停运 1847 条线路、45298 台配变。停电用户 219.25 万户,其中台风影响196.47 万户、暴雨影响 22.78 万户。国网福建电力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防台部署,坚持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勇于直面战台风、抗暴雨“双线作战”,仅用三天三夜就全面完成抢修复电任务,创造了防汛抗台新的“福建速度”。



主要做法与实践


国网福建电力认真总结抗灾抢险经验,形成了“137”防汛抗台保供电应急模式“福建样板”,即依托应急指挥平台 ECS 一体化指挥作战,梯次推进灾前预警准备、灾中处置救援、灾后抢修复电三个阶段应急工作,统筹落实政企协同、严密设防、人员预置、精准踏勘、挂图作战、分片包干、资源倾斜七项关键举措,实现少停电、快复电。

 高度重视,全面落实防台措施 

国网福建电力高度重视防御台风“杜苏芮”工作,多次召开全省防御台风应急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提出防御措施要求。公司上下全面进入临战应急状态。

一是建立防台应急指挥体系。成立抢险保供电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台风登陆前公司负责人带队对厦门、泉州和漳州地区各单位防御“杜苏芮”台风应急准备工作开展督导。

二是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调整电网检修计划安排,厦泉漳地区保持全接线、全保护运行。加强北电南送断面管控和水库调度,完善停电应急处置方案,全面做好集群化调度准备。

三是全面开展设备特巡和隐患治理。完成 1434 座变电站、141条重要输电线路的特巡。通过政企协同机制,集中治理变电站周边漂浮物隐患,落实线路走廊超高树竹清障。开展全省 967 座地下配电站房特巡,并安排人员驻点与小区物业实行联合值守,防范站房进水受淹。电网建设工程推迟或暂停,撤出工地人员7000余人,加固临时工棚 113 处、脚手架 68 处,对深基坑进行围挡防护。

四是细心做好客户供电服务。对 621 户重要电力用户、1624户民生用户开展特殊天气用电安全提醒,协助用户开展用电安全排查。建立跨地市服务指挥互备机制。

五是周密准备应急抢修力量。公司集结 1187支输变配抢修队伍共16369人。在台风登陆前安排43支806人的支援队伍预置到厦门、泉州和漳州地区。受灾单位根据风险提前预置抢修力量,安排人员到易涝配电站房值守。

六是精细落实物资和后勤保障。做好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和协议库存摸排,落实交通运力,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配送网络。做好以抢修点、住宿点为中心,实施住宿“就近保障”、餐饮“配送到点”、车辆“送检上门”、医疗“送诊上门”的全过程伴随保障准备。

七是精心策划抗灾主题宣传。提前走访宣传主管部门和重要主流媒体,取得理解支持并策划宣传联动,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广泛提醒公众增强台风期间安全用电意识和避险意识。

 凝心聚力,全力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台风登陆后,国网福建电力集全公司之力支援泉州、莆田地区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一是各级指挥部紧密协同指挥。借助 ECS进行线上指挥,实现设备、灾损、任务、资源等各类要素“挂图作战”,紧密围绕抢修复电目标,评估抢修进展,统筹安排抢修力量、调配物资、保障后勤,提高抢修效率。

二是快速精准获取灾损。应用ECS 实时监测用户和电网受灾停电信息。台风登陆时,预先开展“纸上勘察”。台风登陆后,勘察人员按预设任务出动,应用无人机等技术结合人工巡视的方式,快速摸排设备现场灾损信息,并在 ECS 随时随地反馈灾损现场信息和物资需求,为快速复电做好准备。

三是启用应急调度模式。启用调监同场所应急值班模式,处置效率较日常提升68.1%。运用“三级两层”配网调度应急模式(即省市县三级配调应急支援、配调调度台与区域联络站两层支撑机构),抢修期间启用“分片区调度+最大化安措”模式,故障处置和抢修单办理效率提升明显。

四是集公司之力开展抢修复电。累计跨区调派抢修队伍183支、3435人,按照“分片包干”方式全面支援灾区抢修。累计出动抢修人员5.7万人次、车辆1.4万台次,各类资源倾斜投入抗灾抢险工作。

五是强化抢修现场安全管控。成立防抗台风三级安全监督网,强化现场安全督查和抢修安全教育,对抢修现场做到了全覆盖、零盲区,实现了抢修复电“零伤亡”。

六是做细做实客户服务。制定客户安抚策略,做好停电用户点对点安抚。监测配变未停电但低压停电的用户信息,防范高低压复电脱节,确保“不留一户、全面送电”。

七是落实物资和后勤协同保障。按照“先近后远、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有力保障应急抢修物资需求。24小时全天候提供保障,完成6473名跨区支援人员的住宿安排和13.9 万份的餐饮供应,为抢修复电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八是强化新闻宣传和舆情防控。开展防抗台风“杜苏芮”主题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聚焦报道21次,中央省市县行业媒体传播累计超1600次。监测推送涉电舆情信息,编发抢修复电现场舆情风险防范5项措施,确保舆情平稳。

九是筑牢坚强红色堡垒。集结449支共产党员服务队、突击队,设置489个党员责任区、568个党员示范岗,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灾保电第一线,形成“党员带头上、先模站排头、群众跟着干”良好氛围。



成效与创新


(一)完善的应急指挥机构,是快速抢修复电的组织保障

灾情发生后,国网福建电力前后方应急指挥部密切联动,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泉州、莆田等地区的抢修一线,指导抢修工作,管理人员靠前指挥,及时组织制定和动态优化抗灾策略,提升应急资源的协调力度。

(二)未雨绸缪超前防范,是快速抢修复电的先决条件

公司3月份就提前部署各单位落实防台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在台风预警期间,集中力量开展树竹清障,预置站房专人值守,既减少了停电量,也减小了抢修工作量。跨区支援抢修队伍提前到位,确保台风登陆后能够第一时间应对。

(三)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快速抢修复电的基础

在总结公司历年来防汛抗台经验基础上,优化应急预案,编制抗灾应急策略和应急处置卡,把各项应急工作细化到部门、班组和岗位,确保了防抗台风各个阶段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多专业协调联动作战,是快速抢修复电的关键

各专业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各类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公司应对灾害的集团化作战经验和优势。应用《配电安规应急抢修补充条款》,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配电网防灾应急抢修工作的意见》,有效提升应急抢修能力。调度专业通过“集群化”调度实现跨县域调度支援,显著提高调度台作业许可效率。

(五)数字化应急指挥,为快速抢修复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 

保障公司创新建设应用应急指挥平台ECS,实现设备、用户受灾停电信息快速在线感知,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指挥,疏通了大规模抢修复电过程中信息获取、业务互动、指令上传下达的堵点。

(六)强化政企联动,为快速抢修复电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促成省政府有关厅局出台支持线路走廊树竹应急清障、电力设施周边的易飘浮物加固拆除、电力抢修绿色通道开辟、受淹地下配电站优先排水、公共场所用电安全提示等5项措施,为快速抢修复电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与建议


(一)加强政企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

以防抗“杜苏芮”台风为契机,积极主动向省委省政府争取电网改造重建的政策支持和有利环境,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规范性制度,固化线路走廊树竹应急清障、电力设施周边的易飘浮物加固拆除、电力抢修绿色通道开辟、受淹地下配电站优先排水、公共场所用电安全提示等 5 项举措,解决公司在应急救援中树木及漂浮物清障、站房抽水排涝、交通运输等方面短板问题,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二)推动典型经验制度化

在全面总结防抗“杜苏芮”台风应急工作的基础上,将“137” 防汛抗台保供电应急模式“福建样板”制度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和协同机制。编制现场指挥部运作规范,编制完善各专业部门抗灾应急工作手册,将典型经验流程化。


END


本文内来自国家能源局。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本文仅供学习交流、我们注重分享,勿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

媒体转载请注明ID及微信二维码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10W+电力运维人的家园,「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聚焦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平台!关注电力设备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状态监测/检测,设备运维管理等领域最新技术、案例、企业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