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79岁,善终!铅山出了一位留学生外交官!

民生   2024-12-15 12:03   江西  

冇想到铅山在清代出了一位留学生外交官


“河口往事——系列文稿一百篇”

作者简介






杨必源,笔名杨碧源,字(网)号车头石痴、沙湾野老,土生土长河口人,现退休在家。当过知青、工人,专业文博,爱好文学,写过一些散文、小小说和诗歌,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历史学会和考古学会会员。对铅山,尤其河口镇的历史文化有所研究,撰写相关文稿上百篇。


留学生也好,外交官也行,如今在我们铅山县应该有很多了。但集留学生与外交官于一身的,大概还是很少。然远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清代末期,我们铅山县倒是有过这样一个人。他先是由朝廷派到国外的某国留学,而后朝廷又任命其为驻该国的外交官,这个人就是傅震

说到傅震,家乡铅山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甚至于都没有听说过。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人家去世都快一百年了,比你爷爷,甚至爷爷的爷爷还要老。傅震是石塘人,小时候随父母迁居永平,故也可以说是永平人。其字号蔚珊,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享年79岁。这个年纪,在当时可以说是高寿的高寿。

据陈卫星先生所写《傅震》一文记载,“傅震出身于小康之家。幼时,其父傅澍齐望子成龙,延请博学先生在家设馆授课。他敏而好学,加之优越的条件,至少年时便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熟。同治九年(1870),年仅十六岁即考中秀才。一年后又中举人,又越三年,录为优贡。会试时本县篁碧村庚子科进士、翰林院编修雷维翰亦为同考官之一。雷从来爱才惜才,于放榜后得知傅震是铅山同乡时,即予接见。交往未几,便把爱女雷琬容许配傅震,并荐其在翰林院任职。从此,傅震辅佐没落的清王朝直至其终结。”

大家从网上可以得知,我国派往国外的留学生始于清代。根据容闳的建议,1870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三十名学童(年龄规定为十二岁至十六岁,个别年龄仅十岁),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计划学习十五年,由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了留学生。上述留学生回国后,均成为了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骨干,为之后中国现代化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著名的人物有詹天佑、严复、刘步蟾、唐绍仪、林泰曾、萨镇冰等。

傅震当不属于上述留学生的范筹,因为此时的傅震已经考取功名和在朝为官了。只不过他还很年轻,二十出头,仍处在求学问道的那个阶段。还好同治十三年(1874),清朝廷选派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去日本进修考察,傅震被列入了其中。傅震赴东洋留学进修的学校,是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具体学什么,陈卫星在文中没有说。我想应该还是文科专业,或者与外交有关的一些学问。毕业后,他被清朝廷任命为大清国驻日本外交官,职务是大使馆的参赞。如此而言,我此文说他是铅山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和外交官,应该也说的过去。

或许是傅震诚实本份,不善于拍马钻营;亦或许他洁身自爱,不喜欢与人交往,尤其与外国人打交道,只一届任期满了,便卸任回国,仍旧做他的翰林院编修。同样还是他的为人太忠厚,不晓得卑躬屈膝、曲意逢迎,所以尽管当了多年的京官,一直等不来外放的机会。就是到了清末,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官员趋炎附势,苟且投机做了军阔的幕僚,傅震仍不为所动,直至辛亥起义,末代皇帝逊位之后,他才告别京师返回故里,在永平镇当一名普通的老百姓?

傅震的一生,前三分之一,应该还是风光和取得了一些成就的。然回到家乡之后,便复归到了平凡人生。虽然他在前朝当了那么多年的官,仍然两袖清风,生活过的极其困顿拮据。可尽管如此,他亦有做人的原则,那就是廉洁克己,一如既往的宁可自己清贫也不见利忘义。如永平九都富户余某之子仗势欺人,为霸占土地,将一乡人打成重伤。受害者上告县衙,被知县传令拘押。余某知傅震与知县过从甚密,逐携重礼拜访傅震,求其去县衙说情,以便儿子能够从轻发落。不料遭到傅震的严辞拒绝,怒斥余某道:“我傅某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已是愧对乡人,岂可为虎作伥、扶邪压正?!”说着,将余某轰出门去,并把三百银元也扔出门外。

傅震让人钦佩的,除了上面提到正直坦荡、负气仗义的性格,还有就是他心系家乡的不解情缘、归正守丘,以及对待亲人的宅心仁厚与义薄云天。他回到家乡时已经年近六旬,这在当年已经算是很老的人了,所以他只是想在家里度过一个平静的晚年。却乡人仰其才学,希望他能设馆授课,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家乡的子弟。本着为家乡培植桃李、造福桑梓的宗旨,他不负重望,经过一段时间的筹错,在永平“高踏步屋”办起了一间学馆,还一办就是十一年。期间他收授了学生一百余人,且无论学子家里贫还是富,均一视同仁,授业解惑。为此,他受到人们的称赞。对于家境贫寒而又渴望求知的学生,他甚至都免收学费,有的还“施以簿本成全之”。

纵观傅震一生,最感人的还是他义薄云天,抚养其兄弟遗弧。有关情况,陈卫星在所写文中作了详尽的记叙:“民国六年(1917),他六弟傅悠然留下妻子及五个孩子撒手而去。遗孤六口,弱女幼儿,何以为生?正忧愁不堪时,作为二伯的他毅然承担了抚养这一干亲人的重任。本来他自己就是两袖清风,无所积蓄,自家当时也不过是依靠一点学费维持生活而已。自从开销骤增以后,更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了生计,他只好凭其信誉逐日赊得油盐柴米及其它日用品,至年终收得学费后再结帐还钱……就这样,他极其艰辛地抚养六名遗孤达十年之久,直至侄子们能够自食其力,并成家立业。而他的一些古书古玩却在这期间变卖殆净。令其难以承受的是,民国十八年(1929),他四弟又不幸病逝,遗下一妻一子,凄凄待济。其时,他已届七十高龄,却以老弱之躯又一次负起了为四弟抚养家室的责任。不久,四弟媳因忧伤过度悒郁而死,幼侄亦继之夭折。于是,他又为丧葬费用而倾家荡产。”

看到这里,我想读者应该会同我一样感动不已,顿时从心里升腾起一股崇敬仰慕之情。可不是啊!傅震年纪这么大了,当时的七十绝不亚于现在九十,本来自己都需要家人来关怀照顾,却还要去关怀照顾家人,且照顾了十余年。这样的一种情况,甭说在我们铅山,就是在全市、全省,乃至在全国,也都是很少见的。今天,我们挖掘曾经优秀的传统文化,宏扬其正能量,我想傅震的这种精神,以及他留给后代好的家风、家训,是否也可以进行一些宣传介绍。

最后我想说的是,“好人有好报”,生性仁厚的傅震,乃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人们所说的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多子多孙和善终,在他的身上几乎全占了。比如他活到了七十九岁,堪比现在的百岁老人,长寿没有问题;比如他小时候生活不错,长大了又当官,富贵也说的过去;再比如他七十岁了还教孩子读书,且又照顾兄弟的几个遗孤,应该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说他康宁好德和多子多孙肯定行的。他尤其做到了离世的“善终”,这一点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无法实现,可以说是苍天有眼。
关于傅震善终的事情是这样的。他七十九岁那年九月的一天,正在家里吃饭,吃着吃着,忽然对家人说,“我老了,今晚或许就要走了?”身体没有什么大碍,怎么说起这种话来,家人们听了自然很诧异,当然也不是很相信。饭后,一家人便围坐在老人身边聊天,想以此缓解老人心中隐秘的那一部分伤口。而老人倒是很平静,不时解答儿孙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此过了约一个时辰,傳震忽然问道:“几点钟了?”有家人回答:“九点一刻。”他点点头轻声说道:“好时间。”说罢竟溘然长逝了……生前,傅震曾感慨世事沧桑多变,从六十多岁时开始信起佛来,欲从中求得解脱,此刻他终于如愿了。

因为资料有限,该文的内容,也就是说傅震的形像描述还不够丰富。在此恳请傅震的后人,包括他曾资助养育过的侄儿的后代,如果看到本文,手头还掌握一些与傅震有关的资料,希望能提供给我,我们一并将此文充实完美。谢谢!

(写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进铅山人社区APP

铅山人社区
找工作|找对象|找电话|找房子|找拼车|尽在铅山人社区! 铅山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