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在理想状态下,这世上的所有人,都应该享受着几乎同样的待遇、权利、责任和义务。
但是在现实之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总是会主动或被动地划分成不同的人群。
有些人手握优质的资源,或是自身素质过硬,在平凡之中脱颖而出,跃居到更高的层次。
而有些人认知与涵养不足,也从未察觉出自己的问题,早已落后于人,却浑然不知。
一个人层次的高低,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便能察觉一二。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这3种话挂在嘴边,希望你一句也没说过。
01
讽刺挖苦别人的话
相信你的身边,一定也有类似的人,他们以讽刺挖苦别人为乐,喜欢盯着别人的缺点嘲笑。
这类人通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聪明过人且高人一等,可以肆无忌惮的调侃揶揄。
从心理学上而言,喜欢冷嘲热讽的人,往往缺少最基本的同理心与善良,活得自私且自我。
他们的永远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对于别人的瑕疵与错误,他们既不会包容理解,也不会施以援手,而是幸灾乐祸的落井下石。
贾樟柯曾说:
“不要嘲笑别人的故乡,不要嘲笑别人的口音,也不要嘲笑别人的头皮屑。因为这些,你都拥有。”
明朝嘉靖时期,夏言位列内阁首辅,因为他出生地江西,在当时属于偏远之地,所以朝中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大学士李时就曾经当面嘲笑夏言说:“腊鸡独擅江西味。”
夏言听出了对方的嘲弄之意,不卑不亢的回击道:“响马能空冀北群。”
而李时正好是河北人,他说夏言是“腊鸡”,夏言便开玩笑说李时是“响马”。
正如蒙田所说:“当我们嘲笑别人时,实际上常常是在嘲笑我们自己。”
出口伤人,并不会抬高自己的地位,反而会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傲慢和低层次。
真正优秀的人,总是能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而从不会去挑剔别人的缺陷。
02
抱怨指责他人的话
拉罗什富科曾说:“平庸的人,总是抱怨自己不懂的东西。”
生活之中,处处充满了挑战,每时每刻都有人享受着成功,也有人在面临着失败。
很多人在遭遇打击和挫折时,喜欢将自己摘的一干二净,反而去抱怨上天的不公,指责他人的过错。
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所背负的重担减轻一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和解释。
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么对自己永远没有清晰的认知,才导致了自身难以改正缺点,只能原地踏步。
也恰是这些无谓的抱怨,让他们变得更加极端偏执,让所有靠近他们的人,都遭遇了无妄之灾。
就像电影《消失的她》中的男主何非,他抱怨上天没给自己好的背景,没有足够好的条件。
可他却忘了,他原本也有着不错的生活,是因为他自己染上了赌瘾,输光了一切,还欠了大笔的外债。
他信誓旦旦地和妻子保证戒赌,却又无法信守承诺,面对妻子的质问,他反而觉得妻子亏欠了自己。
在绝望和怨恨中,他的心智逐渐脱离正轨,下定决心要去报复对他最好的妻子。
正如刘文献所说:“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越抱怨自己越难受。”
生活,不会因你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你惆怅而变化。
试着去正视自己的失败,用怨天尤人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03
趾高气扬自大的话
曾经在知乎,看到有人发起过这样一个投票:“你最讨厌和那种人当朋友?”
其中获得票数最多的答案是:骄傲自满的人。
的确,和这一类人相处,总是会让自己倍感压力,因为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从他们口中,听不到真心实意的话语,只有目空一切的狂言,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们以为自己是鹤立鸡群,其实别人早已对其心生厌恶,只是不愿揭穿他们的伪装。
而人在狂妄自大的时候,常常会让自己的本性原形毕露,也让自己的弱点一览无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的兵权暂时落到了汉中太守魏延手上。
魏延觉得蜀国已无人在其之上,便违抗了诸葛亮生前的遗命,带着本部人马举兵反叛。
面对前来平叛的杨仪,魏延嗤之以鼻,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
杨仪故意激将魏延,问他敢不敢高喊三声“谁敢杀我?”
魏延不以为然,一边嚣张地笑着,一边连喊三声:“谁敢杀我?”
这时,他身边卧底的马岱手起刀落,伴随一声“我敢杀你”,将魏延的头颅斩下。
正如林逋在《省心录》中所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凡事保持一个谦卑低调的态度,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去调整改正。
《格言璧联》中有言:“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不要去说一些对自身没有益处的话,也不要去做一些对身心没有益处的事情。
说话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应该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
说话恰当,犹如口吐莲花,让人听着舒服;说话难听,犹如一把利剑,杀人于无形。
生活之中,自己既要做一个敬贤下士的君子,也要与那些层次低的人划清界限。
不断深耕自己,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你的余生必将出类拔萃,福气也会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