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启童心,传承中华韵——社区的“知心姐姐”邓璧霞

时事   2024-09-27 10:23   广东  


在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有一个别具特色的公益儿童民乐培训班。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成为社区舞台上的耀眼组合,它成为了美学教育和传统文化在基层社区推广的最好载体。民乐班的发起人,珠江街“双百工程”社工站项目副主任邓璧霞,默默耕耘在社工这片热土上已有十二年,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用耐心与爱心编织着家庭与社区的和谐关系网。与此同时,她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开拓自己的潜能,给社工服务“做加法”,为社区治理创造更多可能。


《大爱有声》系列融媒策划“寻找社区红人,发现邻里之美”,本期将带大家走进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双百工程”社工站,聆听项目副主任邓璧霞的奋斗故事。



创新教学,乐润童心


夏日的广州,暴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雨滴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即便是身处室内,也能清晰地听见一阵阵或急或缓、或清脆或沉闷的噪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小小的教室里,一群孩童手持二胡,聚精会神地看着曲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合奏着《我和我的祖国》,仿佛对这瓢泼的雨声浑然不觉。



这是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儿童民乐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上午。彼时正值暑假,家长一大早便将孩子送到社工站,而后便投身于日常繁忙的工作当中。有闲暇时间的家长,会自动请缨,成为民乐班的志愿者,协助老师处理课堂签到、教室打扫等琐碎事务。


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双百工程”社工站项目副主任邓璧霞是社区民乐班的发起人。她巧妙地将社区内的退休老党员与儿童连接起来,让有着丰富民乐演奏经验的老党员担任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二胡。


据邓璧霞介绍,创办民乐班的想法萌生于与退休老党员郭老师的日常谈心。郭老师是街道一个民乐协会的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怀热爱,在发现传统民乐发展出现断层后,多次表达了对民乐在下一代传承的担忧。邓璧霞了解情况后,也感到十分忧心。彼时,家长们都倾向于送孩子们去学习钢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学习民族乐器尤其是二胡的人少之又少。




2016年,在邓璧霞的组织筹建下,第一期社区民乐班开课了。当时只有三个孩子报名,课程上了一半之后剩下两名学生,慢慢地变成只有一个人,随后就不了了之……邓璧霞感到难过和遗憾,日夜苦思冥想,向家长和孩子了解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随着国家愈发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国潮兴起,年轻博主身着汉服演奏民乐的视频在网络上不断走红,邓璧霞从中找到了让民乐班“起死回生”的契机。她将这些网络视频转发给社区的家长,让大家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别具一格的中国美学,鼓励家长送孩子到民乐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为了让民乐班的孩子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邓璧霞还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协助民乐老师设计课程,将孩子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改编成民乐版本,并引入儿童心理学中的教育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重启后的民乐班焕然一新,孩子们勤学苦练,家长们积极配合,悠扬的琴声在社区回荡。民乐班的日常运作步入正轨之后,邓璧霞又自发成为了“经纪人”,多处沟通联系、协调组织,为民乐班的孩子们争取上台表演展示的机会。



当孩子们身着汉服出现在社区文艺汇演的舞台上,一曲又一曲民乐在弓弦之间灵动地流淌,邓璧霞不禁热泪盈眶:“有个孩子说,觉得他们现在学的曲子真的很好,因为他的同学老是以为二胡是老人家学的,他要学好一点,拉给同学们听,让他们知道二胡其实年轻人也可以学,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支持我走下去的力量,我们就是在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就感觉到很值得,很开心。”




初心如磐,深耕社区



民乐班对于邓璧霞来说,只是社工服务的其中一角。自2011年加入社工行业以来,她便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珠江街这片土地,家庭服务、长者服务……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每个月,邓璧霞都会和团队一起对社区的困难群体进行全覆盖摸查,了解他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人际交往情况。凭借扎实的心理学专业背景,邓璧霞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居民家庭内部细微的情感波动,用专业的方法介入。在她看来,给予困难群体物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心理层面、精神层面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关注和接纳。


有一次,邓璧霞探访了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发现孩子独自在一旁玩沙子,家长则和其他人在旁边打麻将,没有人意识到孩子的孤独与落寞。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与陪伴,邓璧霞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陪孩子学习和玩耍,还努力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孩子争取开拓视野的机会。


“到了后面我记得很深刻,我们链接的资源去广州博物馆,这个孩子的外婆故意走在后面,因为我一般都是垫后的。她就来跟我说,邓社工,你们搞的这些活动太好了,孩子自从跟志愿者一起玩,经常和他们接触之后变得开朗了很多。然后我就觉得,对,这就是我们想做的,让孩子有陪伴,留守儿童不孤单。”




在社工领域深耕多年,邓璧霞深刻地体会到,社工的角色并不如人们表面所见那么简单。社工是社会的工程师,因为他们要建设社区,从人的角度去建设、从问题的角度去建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建设。一个社区的社工站,人力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最大程度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以及培育更多的新生力量,实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为此,邓璧霞不断地构思和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组建长者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亲子志愿服务队,让志愿工作者覆盖不同年龄段,从而更高效、更精准地回应居民的不同需求。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南沙区珠江街社工站的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日臻完善,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还促进了代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了重要力量。


以爱之名,继续前行


从最初对社工工作的懵懂好奇,到如今成为社区里家喻户晓的“知心姐姐”,邓璧霞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变迁与成长,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工“助人自助”的深刻内涵。2021年,邓璧霞被评为“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评“珠江街道巾帼建功标兵”,2023年又被评为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拾穗芳华”社工,获得南沙区基层妇联“星级执委”称号。



邓璧霞说:“我一直在一线服务当中,会有很多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当我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在跟我去辅导完了之后会有一些良好的变化,我会感觉到自己这个专业是能帮助到别人的。而我觉得更重要一点是我在这个帮助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在提升,我对自己也非常地有信心,这一点也是支持我一直走下来的原因。”


面对采访,邓璧霞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社区和居民的热爱,助人的过程也是在帮助她自己成长。未来,她也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用更加专业的服务和创新的思维,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璧霞,这位最美社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爱心与奉献。在她的努力下,珠江街社区正朝着更和谐、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而她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人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采写、编辑:陈金永、文嘉

播音:木子

摄像:罗嘉豪、苏倩

视频制作:罗嘉豪

照片:文嘉、苏倩、受访者提供

监制:陈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你在看吗?☟



珠江经济台
中国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
 最新文章